问题描述
很多人批评应试教育,但我们似乎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体系?
这个问题用的词都太抽象了,我揣摩不出提问者是怎么定义这些词的,所以我就随便写写的我的看法。
什么是应试教育
根据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对应试教育的理解是:以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为导向,不能提高应试能力的知识和方法都不重要(比如超过考纲范围的知识),任何可能妨碍提高应试能力的东西都需要被压制(比如必须要理寸头,不能带手机,不能晚起,占用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课间休息安排小测,每个月只休息两天,寒暑假也要提前返校等等)。
什么是唯成绩论
同样根据亲身经历,我的理解是:只有考试成绩是唯一的评估标准,不能用分数反映的东西都是可疑的,成绩就代表了你这个人的全部。如果我的成绩好,做些出格的事情,老师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我的成绩差,我连呼吸都是错的。如果我的成绩好,就会多出不少「朋友」,「关心」我的作息时间、兴趣爱好。如果我的成绩差,跟我打个招呼都嫌麻烦。
什么是相对公平
相对公平就是:我是京爷,我抱怨晚自习需要上到晚上八点,然后顺便考个 211;我是港澳台同胞,我一边抱怨怎么前一届的港澳台学长不满意上复旦,来复读冲一冲清华,然后一边用普通一本的成绩上个 985。
什么是更好的体系
这东西讨论起来,写几本书都写不完,这里只提一些想法。
削减应试教育
找不到更好的体系,并不是不停止糟糕体系的理由。
我们已经在应试教育上浪费的大量金钱,教培行业曾经的疯狂就是迹象之一(况且现在依然有大量资金流入地下教培)。
我们还在应试教育上浪费的太多人的青春。适合读大学然后搞学术的只有少数人。大多数人上大学只是为了好找工作。而很多工作根本就用不上大学里学得那些知识,更用不上什么应试技巧(官僚主义盛行的大公司除外,应试技巧在应付考核指标上非常有效)。
我们还在应试教育上牺牲了国民健康,不论是在身体还是心理上。十几年寒窗苦读换来一对厚厚的眼镜片,可不是什么地狱笑话。更不用说什么「早恋」,仿佛未成年人谈恋爱是不正常的。[1]
削减应试教育,针对极端贫困的学生提供一定的教育补贴,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不仅可以减轻内卷强度,同时也不会损害公平,还降低整体的支出。别忘了教育经费从哪里来的。羊毛当然出在羊身上,但如果这羊毛拿去做成了吊死羊的绞索,可就让羊笑不出来了。
取消文凭/学位
其实和我在以前的回答中提到的「学历造假合法化[2][3]」是一个思路。那么多人卷学历,主要原因就是学历歧视太严重了。HR 后台一键筛选一下,非 985、211 的简历直接就地蒸发,更别提没有大学学历的了。
文凭/学历固然和专业能力有那么点相关性,不然也不会被用于筛选简历。但面试者的实际能力就被这样直接忽略了。诚然,想要了解面试者的实际能力,免不了付出大量成本,也就一些大公司会专门做自己的测试流程。大部分小公司通过简历筛选,其实就是变相地将筛选成本转移给了大学。但是,大学可不是为了培养就业人员而设计的(想想看糟糕的本科生教育,以及面向学术的培养计划)。公司根据学历把人招进来,却发现完全无法胜任岗位,能怪大学没有培养好吗?天下可没有免费的午餐。
通过取消文凭/学位,让公司自己建立能力评估系统,或者成立专门的评估机构,让公司付费购买评估服务,这才能让评估机构有动力去让评估结果更接近候选人的真实能力(招错人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准确的评估能够省更多钱,更高效地发挥生产力)。而且,这样也会让候选人认真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不是在大学里面混日子。同时,没上大学/大学不够好的人也能减少浪费在考大学/考研上的时间,转而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
当然,这里还有个副作用,那就是某些大学/大专没办法用毕业证来威逼学生去黑工厂实习了。
另外,在线教育也会因此受益。毕竟之前大家不看好在线教育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在线教育只能传授知识,不能发文凭。
最后,真正对学术感兴趣的人也不会因此不考大学,而那些对学术不感兴趣的人反而会减少对上大学的兴趣。这样以来,对学术感兴趣的人面对的竞争也减轻了。
更多相关文章
写不动了,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直接读我们汉化组的这些译文吧:
Thoughts Memo:一位经济学家认为我们的教育系统基本上没用Thoughts Memo:摒弃应试思维 - 保罗•格雷厄姆(硅谷创业教父)Thoughts Memo:反分数论Thoughts Memo:为什么当代科学家都如此平庸乏味?浅析科学如何以牺牲智力与创造力为代价筛选毅力与合群Thoughts Memo:教育改革参考
1.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当代年轻人开始具有虚无主义倾向? ./3255406280.html2. 教育部发文促就业,校园招聘严禁限定 985 和 211 高校,如何看待该规定? ./30627239180.html
3. 教育部发文促就业,实行红黄牌提示制度、严禁发布含限定985、211等字样招聘信息,将带来哪些影响? ./31549473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