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如题所示
美国那种所谓的“快乐”“教育”?
既无快乐,也无教育。
哦,我也没有孩子,打扰了。
美国学生真的快乐吗?
以下内容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学校教育的危害与希望》
被迫呆在一个活动范围受限的房间里,被命令道「听话,坐好,别像屁股上长刺了一样」,这种体验与被囚禁无异,而囚禁就是有害的。其他的不用说了,人们心里或许就是这样想的。
这是一幕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学生问「我能去上厕所吗?」,老师却回答:「你当然能去,但我不允许」或者「你当然能去,但你是想说『我可以去吗』吧?」。这绝非一个单纯的蹩脚段子(哪个蹩脚段子能在你脑海中如此挥之不去?),而是在一针见血地提醒你:面对权威,你的自由被限制,你好像被一堵混凝土墙围困着,找不到一扇随时可出的门。更讽刺的是,你竟无权提醒老师「他们正粗暴地禁锢你」。难道会有人傻到把「能」和「可以」混为一谈吗?不会吧?
摘自《死寂的禁闭室》,作者 Richards, Cohen, Chavis, 2019:
太长不看:在伊利诺伊州,成千上万的孩子被单独关在狭小的禁闭室内,动辄数小时。
在伊利诺伊州,法律规定,只有学生存在自残或伤人的安全隐患,学校才能合法使用「隔离禁闭」。但实际上,学校每天都在找法律规定外的借口把孩子们隔离 [...]
为了调查,ProPublica Illinois 和 Tribune 分析了数千份详细的案例(根据法律,这些案例是各校必须留存的)。最终的数据库涵盖了 2017-2018 学年及 2018 年 12 月初逾 2 万起案例。
「求求你开门!我发誓我会很听话的。放我出去,我保证不再吵闹,好吗?」
「我宁愿去死,也不愿遭受你的折磨。」
同样令人不安的事,也发生在康涅狄格州:《尖叫房:将残障学生隔离惩罚》,Emily Richmond,2012。想必这种情况在其他州也普遍存在。
一名 11 岁自闭症男孩在英国被单独关在小房间里长达数小时:「他曾经是那么热爱学校……但到了五年级 10 月底,他开始痛恨上学。每天我都不得不强行把他拽去学校。」
这一新闻绝没有夸大其词。
这种事在英国似乎并不罕见:惩罚室。「后来的某一周里,他被关进隔离室一次长达 22 个小时,最后完全崩溃了。那天的隔离结束时,他走出隔离室,看上去糟糕透了。他双腿颤抖,几乎说不出完整的句子。他显得筋疲力尽,心力交瘁。」
但大多数学校应该不会这样吧?事实上,这些被曝光的极端事例揭露了人们内心潜藏的这种倾向和导致这种倾向的价值观。我们支配着你活动的范围,决定你能……哦不对,是你可以去的地方。
美国学生受教育了吗?
以下内容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为什么美国学校没有教育》
我想告诉你,剥夺孩子们的所有时间——他们成长所需的时间——并迫使他们将时间花在抽象概念上,对孩子们产生了什么影响。你得听听这些,因为任何不针对这些具体病态的改革都只能是表面文章。
- 我所教的孩子们对成人世界漠不关心。这与数千年的经验相悖。小孩总是对大人们的所作所为充满好奇,但如今谁还想长大呢?谁又能责怪他们?玩具成了我们的全部。
- 我所教的孩子们几乎没有什么好奇心,即便有也是短暂的;他们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即使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事情。你能否看出,催促他们换课而一遍遍响起的铃和注意力一转即逝的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 我所教的孩子们对未来缺乏感知,不知道明天与今天紧密相连。如我之前所说,他们只有连续的现在,他们所处的这一刻就是他们意识的边界。
- 我所教的孩子们没有历史感,他们不明白过去如何决定了他们的现在,限制了他们的选择,塑造了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
- 我所教的孩子们对彼此残忍,对不幸缺乏同情,嘲笑弱者,对那些明显需要帮助的人表示轻蔑。
- 我所教的孩子们在亲密和坦诚面前感到不安。我猜想,他们在这方面就像我认识的许多被收养的人一样——他们无法应对真正的亲密,因为他们一生都在习惯性地将一个秘密的内心自我,隐藏在一个「由电视上学来的」或「为了左右老师想法而习得的」行为碎片组成的外在人格之下。因为他们并非自己所表现的那样,所以在亲密关系中伪装会变得薄弱,从而必须避免亲密关系。
- 我所教的孩子们都很物质,追随那些物质地给一切「评分」的学校老师,以及那些提供世界上一切免费物品的电视导师。
- 我所教的孩子们在新挑战面前依赖、被动和胆怯。这往往被表面的勇敢、愤怒或攻击性所掩盖,但在其下是一个缺乏勇气的真空。
如果我们要阻止国家的衰落,我可以列举出一些其他情况,学校改革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但到现在为止,无论你是否同意,你已经理解了我的论点。这些病态要么是学校造成的,要么是电视,或者两者兼有。这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问题,学校教育和电视共同吞噬了孩子们的所有时间。这就是摧毁美国家庭的原因,它不再是其子女教育的一个因素。电视和学校教育,问题必然出在这两者身上。
以下内容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反对学校教育的理论依据》
教育并非只是传授事实知识,但事实知识也是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诚然,是否掌握事实是很容易衡量的,而且这是通向更深层次理解的重要途径。例如,如果一个人从未听说过乔叟、狄更斯、梅尔维尔、马克·吐温、乔伊斯等文学巨匠,他大概还没有掌握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再比如,如果有人叫不出华盛顿、林肯的名字,分不清两位罗斯福总统,他很可能对美国历史的兴衰演变缺乏了解。那么,普通美国人都知道哪些事实知识呢?
1999 年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 18 至 29 岁的美国人中,只有 66% 的人知道美国摆脱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而不是其他国家)。仅有 47% 的美国人能说出三大政府部门的名称(行政、立法、司法)。只有 37% 的人知道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58% 的人知道是什么气体导致了全球变暖(二氧化碳)。44% 的民众知道奥斯威辛曾是纳粹的集中营。而在一道判断电子与原子大小的判断题中,答对的人竟然不到一半(比乱猜还低)。
这些调查结果散落在多份民意测验中,这使得它们容易受到发表偏见的影响。我无法找到一项全面、权威、针对大众常识的调查。但有一份针对大学生的调研非常出色。请记住,这是一个经过精心挑选的、超级聪明的群体,以下是一些数据:
- 85% 的人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谁写的(莎士比亚)
- 56% 的人知道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
- 44% 的人知道 1775 年奔走呼号「不列颠人来了」的人是谁(Paul Revere)
- 33% 的人知道分泌胰岛素(insulin)的器官(胰腺(pancreas))
- 31% 的人知道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
- 30% 的人知道相对论是谁发现的(爱因斯坦)
- 19% 的人知道珠穆朗玛峰在哪个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 19% 的人知道《1984》是谁写的(乔治·奥威尔)
- 16% 的人知道在爱伦坡的诗作《乌鸦》中,乌鸦反复念叨的台词(「永不复述!」)
- 10% 的人知道《白鲸记》中船长的名字(Ahab)
- 7% 的人知道日心说是谁在 1543 年提出的(哥白尼)
- 4% 的人知道老子创立的中国宗教是什么(道教)
- 不到 1% 的人知道名将汉尼拔来自哪里(迦太基)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对象都是大学生,普通民众的知识水平只会更低。
这些事实知识,大都是我认为学校理应教授的内容。有些要点(如美国政府的分支部门)是整个学科的基石,我原以为学生求学时会反复学习和巩固这些事实。倘若多数人都已忘却,那他们似乎更不可能记得在校所学的其他知识。那学校到底在做什么?
更多有关美国教育的批判文章,请见我的专栏:
美国教育批判那么,美国的公立学校教育应该怎么改革呢?
以下内容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系列《让我们设计一所学校》
架构
当我们思考学校教育时,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我们真正的教育目标是什么?
我认为,现行的学校系统实际上是为了培养工厂工人而设计的——换句话说,其目的是培养一批能在工厂中高效工作的成年人。从这个视角出发,许多曾经令我费解的教育方面的问题变得显而易见。
当今的学校教育模式大致是这样的:学生们被要求在固定的时间到达指定地点,反复完成布置的任务。他们有规定的午餐时间。如果需要上洗手间或就医,还得请示获准。
学生的时间不属于自己——它完全归学校所有,由学校全权支配。
这在工厂中是有道理的:工人们需要准时到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流水线工作。如果需要暂时离开工位,必须与他人协调以确保生产不受影响。
工厂工人的时间同样不属于自己——它完全归工厂所有,由工厂全权支配。
诚然,工厂工人因工作时间获得报酬,而学生并非如此,但这个比喻却很贴切。
因此,在设计课程之前,我们必须重新构想学校的整体架构。毕竟,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一批工厂工人。美国已经与时俱进,工厂也同样如此。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新一代能够独立思考、适时主动作为、为经济、社区和世界做出贡献的成年人。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应对挑战和不确定性,独立思考,并以健康、积极的方式管理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而这一切的根本,不在于课程设置,而在于学校的基本架构。
1 现有的结构
1.1 作息安排
在美国公立学校,学生的一天大致是这样的:
- 他们在固定时间到校,与所有人一同到达
- 每天遵循固定的课程表,每个上学日的时长相同——约八小时
- 他们去上当天的第一节课,坐在课桌前「学习」;通常会进行点名
- 每节课重复步骤 3 ,直到午餐时间
- 在规定的时间去食堂就餐
- 重复步骤 3 和 4,直到所有课程结束
- 可以选择参加课外活动(这些活动也可能在上午上课前进行)
- 与其他同学一起在固定时间放学回家
正如前文所述,如果一个人的日程安排中无法自主支配时间,连吃饭和上厕所的时间都不能自己做主,善意地解释,这或许是一名工厂工人的作息安排。
然而,不那么善意地解释,这是一名囚犯的作息安排。
1.2 分组方式
学校通常按照年龄和年级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作为一个班级共同升学。虽然留级和跳级的情况确实存在,但并不常见。
在同一年级内,学生会被进一步分类,依据是…… 老实说,分类标准是几个因素的综合:学习潜力、家长参与度,以及/或者行政激励。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可能会被安排到普通班、荣誉班或大学预修班(AP 班)。一个学生在不同科目可能会有各种这些课程的组合,但根据我的经验,这些课程之间往往有很强的相关性;选修一门 AP 课程的学生往往会选修多门 AP 课程,如此类推。
理论上,这种分类应该是基于对学生学习潜力的某种评估。 比如,学生的成绩是否优秀?他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接受该科目更具挑战性的内容,以及更多的家庭作业和更高的标准?诸如此类。
实际上,我听说过不少关于其他因素影响分组的故事,姑且称之为非学术因素吧。
首先,如果家长希望孩子上更高级的课程,他们通常能够如愿以偿,不管孩子是否愿意或是否有能力在这样的课程中取得好成绩。家长之所以热衷于让孩子进入高级班,是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高的 GPA(平均学分绩点,满分通常为 4 分,但荣誉课程和大学先修课程的分数往往会有所膨胀)。更高的 GPA 意味着更好的大学录取机会,进而意味着更好的就业前景,这种思维模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其次,学校管理层可能会不顾学生实际需求,一味追求增加荣誉课程和 AP 课程的学生人数。这种做法类似于那些为了短期内提高公司股价而获得奖金的企业高管。学校管理者因短期内 AP 课程学生数量增加而获得奖励,因此他们遵循这种激励机制,不惜一切代价把尽可能多的学生塞进这些课程。
1.3 组织方式
美国的学校通常以教室为基本单位进行组织,每位教师都负责管理自己的教室。学生们每天需要在不同的教室之间来回穿梭,以上不同的课程。
除了教室,学校还配备了其他设施,如图书馆、计算机实验室、体育馆、食堂等。然而,学生在校时间的大部分仍是在教室里度过的。他们坐在课桌前,与 20 到 30 名同学一起听课。在短暂的课间时间里,学生们会在走廊中快速移动,赶往下一节课的教室。
2 新架构
在考虑颠覆一个既有体系之前,我们有必要先问问自己:这个体系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它究竟发挥着什么作用?
当我们思考如何重新设计学校教育体系时,必须认识到现有的制度通常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如果忽视这些理由,我们就难以设计出更好的新系统。
2.1 作息安排
2.1.1 现行作息安排的目的
学校普遍采用统一的上课时间,这是有其原因的。
首先,这有利于安排公立学校学生乘坐校车。校车作为往返学校的公共交通工具,需要有固定的时间表来安排和履行其职责。
其次,在一所学校里,众多学生需要按照固定的时间表参加一系列课程,因此所有学生必须同时到校上课。这大大简化了教师的教学安排。
这种模式也明显带有工厂的特征,就像所有工人都需要在轮班开始时准时到岗一样。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种结构是否值得保留?
不值得。
或者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在我看来,严格的时间安排更多地反映了「教师向一班学生授课」这种传统学习模式,而非其他因素。在互联网和在线学习出现之前,这可能是将教育从「少数」教师扩展到「大量」学生的唯一方式。
在传统学习模式中,所有学生必须同时同地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因此严格的时间安排是合理的。然而,随着互联网将视频传播的边际成本降至近乎为零,我们已经不必局限于这种单一模式。
2.1.2 新作息安排
在当今时代,「教师对必须到场的学生进行讲授」这种模式已显过时。课程可以录制下来,而且网上已经有大量免费或低价的各学科各层次的优质讲座资源。要求学生在固定时间到场已不再必要,这种做法也给有多个孩子的父母或习惯晚起的青少年带来不便。
相反,借鉴现代工作场所的做法,采用「核心时间」制可以在确保群体同步的同时,为每个人提供最大程度的灵活性。
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可以设定一段时间,比如上午 10 点到下午 2 点,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在校。学校会在这个时间段之前开放,之后也会继续开放,但核心理念是在这段时间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来去。
在先前关于「学校即社会服务」的讨论中,还提到自助餐厅将全天候开放,因此也不会有固定的午餐时间。
关于校车安排,我设想它们会从清晨开始运行,上午 10 点前接送学生到校,下午 2 点后(或核心教学时间结束后)将学生送回家。这样的安排有望缓解校车造成的交通问题,同时也能减轻学校周边常见的交通拥堵。
在课程安排方面,我设想只有少数课程会在特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们会在各自的教室里随时待命,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各学科的辅导,学生则可以全天自由活动。
我们在讨论课程细节时会更深入地探讨这个话题。
2.2 分组方式
2.2.1 年龄和年级
2.2.1.1 现行分组方式的目的
据我所知,美国当前按年龄将学生分组的政策「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这确实是一个好方法。这种做法源于很久以前人们认为这样似乎不错,而我们就一直沿用至今。
如果要我推测,我会说按年龄对学生分组是一种便于管理的制度。学生的出生日期决定了他们何时入学以及就读哪个年级:简单且便于大规模实施。
然而,便于管理绝不等同于最有利于学生。
2.2.1.2 新的分组方式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真正能让学生有效学习的小学教育体系。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衡量学生是否真正在学习,这虽然可能与年龄相关,但并不完全由年龄决定。
实际上,年级的概念(如一年级、二年级等)对学校管理者而言比对学生更有意义。学生要么掌握了学习内容,要么没有;他们所处的年级最多只能对此提供一个模糊的参考。
因此,完全取消年级划分是合理的。
这个想法可能看起来很激进,但仔细思考一下 —— 除了年龄之外,知道一个学生在读十年级真能告诉你什么呢?它能反映出学生的成熟程度吗?能说明他们是否理解基础代数吗?能体现他们的阅读水平如何吗?
理论上应该可以,但现实中却并非如此。
2.2.2 分类
2.2.2.1 现行分类方式的目的
在我看来,我们目前对学生的分类方式 —— 高中阶段的普通课程、荣誉课程和大学先修课程(AP),以及贯穿 K-12 教育阶段的各种「资优生」项目 —— 是在试图解决一个特别棘手的难题。
一方面,学生的能力水平确实存在差异。无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智商、家庭环境、父母支持、儿童营养状况等,一些学生在学术方面明显比其他人更有天赋和/或更有兴趣。
另一方面,将学生从「天才」到「蠢材」进行官方排名的做法违背了平等原则,这与政府项目的初衷相悖。这种做法会在情感层面上引起强烈反感,尤其是来自家长:「你说我的孩子是蠢材是什么意思?!他只是缺乏动力/在其他方面有天赋/不擅长考试/极具创造力/...!」
尽管存在明确的分类需求,但整个系统也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模糊性,这是有充分理由的。人们不喜欢被简单地归结为一串数字。被分到各个组别的学生及其家长需要能够为自己构建一个合理的解释,说明为什么被归入该组别是可以接受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将最低级别的组别称为「标准」 ——达到标准水平是完全可以的。假设我们不用「标准」、「荣誉」和「高级」,而是将现有的组别称为「愚钝」、「标准」和「高级」,你可以想象被归入「愚钝」组的人,尤其是他们的父母会有多么强烈的反应。
在重新设计分类系统时,我们无法回避这种矛盾。
2.2.2.2 新的分类方式
虽然为每个学生配备一位个性化的AI导师可能是理想的选择——随着 AI 技术的进步,这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成为现实——但从技术和社会层面来看,我们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
在缺乏能够通过适应每个人的个性来满足所有人需求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我们能在大规模实施中做到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然后针对这些组别进行教育管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类呢?
根据个性
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中,分院帽根据学生的性格特质或类似因素,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学院(即不同的社群)。正如《哈利·波特与理性之道》[1](HPMOR)这部同人小说中所揭示的:
聪明的孩子进拉文克劳,狡诈的孩子进斯莱特林,向往英雄主义的孩子进格兰芬多,而真正埋头苦干的孩子则进入赫奇帕奇。
如果有读过或看过《哈利·波特》的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不得不指出:这绝对是一个糟糕至极的主意。
诚然,这种设定为小说增添了不少戏剧性和吸引力,但在现实中,根据性格将 11 岁的孩子分类,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荒唐可笑的做法。毕竟,人是会成长的,性格会随之改变,心智也会日益成熟。
此外,经常与性格迥异的人相处可能会带来诸多益处,即便仅仅是为了增添生活的多样性,这也是很有价值的。
根据测试成绩
遗憾的是,我们无法将分类工作外包给神奇的会说话的头饰。我们必须使用我们实际拥有的工具。
这在许多圈子里颇具争议,但我认为唯一合乎逻辑的学生分类方式是通过考试成绩。虽然有许多细节需要解决,但我们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测试,如智商、一般因素等。如果这些测试存在问题,可以进行改进,但基本上我们需要某种原始认知能力的测试。
首先,我必须强调一点:我们绝不会因为学生的考试成绩而限制他们的任何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任何他们感兴趣的科目。然而,对于那些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学预期应该有所调整。
我设想这个系统可以这样运作:
在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基本的读写和计算能力之后,他们会参加一个标准化测试或一系列测试,以确定他们在正态分布中的位置。每个标准差代表一个群组;例如,成绩在平均水平到高于平均水平一个标准差之间的学生为一组,高于平均水平一到两个标准差之间的学生为另一组,以此类推。
我再次强调,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任何他们想学的内容。你所属的群组——即通过测试被划分的类别——不会对你施加任何限制。它不会减少你的学习机会。这个分类系统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教育者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从而制定适当的教学预期。
随后,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预期水平来组织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参加为认知能力高于或低于自己的学生设计的课程。他们需要理解,课程的进度不会因为个别学生感到无聊或吃力而放慢或加快。
考虑到这个话题的复杂性,我非常欢迎大家就此提出建议和看法。
2.3 组织方式
2.3.1 现行组织方式的目的
教师作为员工,可能需要依赖各种教学工具(如电脑、海报、演示设备等)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为他们提供固定的工作空间是合理的。这不仅使他们能够熟悉可用的教学设备,还能让他们根据个人喜好定制自己的教学环境。
现行的做法是让学生成群结队地在不同教室间转换,或者简单地规定所有学生要么「在上课」,要么「正在转换教室」。从学校管理的责任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似乎有其道理。因为这样可以让学校管理层更容易掌握所有学生的位置(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无论何时,每个学生要么应该在某个特定地点,要么应该在前往某个特定地点的路上。
然而,我个人并不认同这种做法,我相信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2.3.2 新的组织方式
让教师全天留在自己的教室里是合理的——我认为这一点不需要改变。
另一方面,在我们的重新设计中,学生的课程安排很可能会更接近大学生的课表模式。因此,我们的学校需要围绕如何实现这种灵活性来进行组织调整。
学校应该设有一些多功能公共区域(例如广场或学生活动中心),供学生随时自由使用。同时,学生还可以随时前往食堂就餐,或使用体育馆、计算机教室等学校设施。这些区域都有成人持续监管,或者至少有高年级学生值守,需要时可以及时联系成人。
学生通常可以自由地在走廊里穿梭于不同教室之间。由于课程安排不会严格遵循统一的时间表,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目前常见的两极化现象——即走廊大部分时间冷清空旷,而在下课时间又会出现短暂的拥挤期。
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不同程度的监管。但总的来说,当孩子们年龄达到 12-13 岁左右时,我们应该默认认为他们即使没有成人的持续监管也能够妥善照顾自己,特别是考虑到他们已经身处学校这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
3 结论
现代美国公立学校的现有架构并非最优,尤其是当我们希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立能力、主动性、领导力和成熟度时。这种架构的形成有其原因,其中一些在我们的新架构中仍然适用,但许多已经不再合适。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课程设置——学生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毕业所需的核心知识是什么?应该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等等。
课程设置(总论)
设计课程时,你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确定学生应该学习什么。
这个决定的难点在于,你的选择必然会反映你的价值观。这不是一个可以完全客观处理的问题。
是否应该优先考虑 STEM* 学科,以期培养更多高科技人才?
译注:STEM 指的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个领域。
还是应该倾向于古典教育,因为这是精英阶层的传统做法?
或者应该侧重艺术和音乐,基于它们对创造力和自我表达的某些影响?
学校生活是应该像现今公立学校那样严格规划,还是应该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很难说这些问题存在所谓的「正确」答案——如果「正确」在这种情况下还有意义的话。
因此,我构想的课程必然会反映我的理念和价值观。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看待它。
1 入学和评分制度
在讨论具体学习内容之前,我们有必要先问:学生如何入学?
1.1 现行系统
在当前美国公立学校系统中,成绩评定采用字母代表百分比的方式。A 等级代表 90%,B 等级代表 80%,以此类推。及格线通常为 D 等级(60%),但有时也可能是 C 等级(70%)。
学生的晋级——即在年级或学科水平上的进阶——是以在该课程中获得及格成绩为前提的。
留级——这是一个措辞委婉的说法,实际上指的是学生无法升学——在幼儿园到六年级期间,如果一个学生在大多数科目中不及格,就可能面临留级。而在七到十二年级,留级通常是针对具体科目而定的。然而,导致学生留级的最常见原因是长期缺勤——即缺课次数过多。
尽管如此,学校有很强的动力促使学生及格并顺利毕业。如果一个学生留级,实际上会给学校增加相当于一个学生一年的额外开支;此外,如果学生经常无法达到学习要求,这也会给教师和管理人员带来不利影响。
成绩膨胀是应对学生留级最常见的「权宜之计」——尽可能让更多学生越过及格线,即便这意味着降低标准或对数据稍作「美化」。这个话题确实值得更深入的探讨,但那不是我们此处的重点。
1.2 新系统
我们正在摒弃传统的年级划分——不再有一年级、二年级等,因此我们无需再考虑这种意义上的升学问题。现在我们只需关注各科目的进阶。那么,学生应该在什么时候在某一学科上晋级呢?这又该如何判定呢?
在我看来,唯一合理的方式是:当学生能够证明他们已经熟练掌握了相关学科知识时,他们就应该在该学科上晋级。为此,我们需要通过考试或项目来进行评估。
1.2.1 主观性学科
对于一些主观性较强的学科——如艺术、英国文学、某些类型的历史分析——教师过去常通过论文来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然而,在 ChatGPT 盛行的今天,这种方法已不再可靠。而强迫学生在课堂上用纸笔完成论文,在我看来,纯属浪费时间,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会被要求以这种方式完成任务。
我认为,在这些学科中实际上并不存在客观评估能力的方法,因此我们也不应该强求创造一种。与其让学生针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题写论文或参加标准化考试,不如在课程结束时安排学生与教师进行一对一面谈。教师将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评估学生是否已经具备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能力。
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由于我们无法客观衡量学生的表现,所有课程都将采用及格/不及格的二元评分制度,每位教师都要为每个学生做出及格或不及格的判断。诚然,这赋予了个别教师很大的决定权,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强烈动机去猜老师的密码[2](即揣摩教师的评判标准),但实际上,这与我们现行的教育系统并无本质区别。
在这些主观性学科中,标准化考试充其量只是改变了学生需要揣摩的对象而已。相比之下,在一次深入的面谈中,教师有机会与学生进行充分对话,真正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思考过程。
1.2.2 客观性学科
对于客观性学科而言,好消息是我们确实可以测试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技能,并在一定程度上评估他们的技能水平。
数学、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等客观学科有明确的正确答案。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学科并非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但对于给定的问题,答案要么正确,要么错误,不存在模糊地带。
学生要进入这些客观学科的学习,需要通过两种方式之一证明自己的能力:其一是通过标准化考试展示自己的知识储备,其二是完成一个符合客观评判标准的项目。
以计算机科学为例,一个程序要么能够完成预定任务,要么就是失败,没有中间状态。因此,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应该通过完成一个或多个能够成功解决特定问题的项目来证明自己的进步。这基本上就是当前大学里计算机科学教育的运作模式。
再比如物理学和工程学,除了考试之外,学生可能需要完成一些实际项目,比如建造一座能承受特定重量而不垮塌的桥梁,只有成功完成这样的项目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客观学科的关键在于保持客观评判——现实世界不会按照曲线来评分。尽管可以测量并比较学生之间的表现,但最终应该设定一个最低标准,任何未能达到这个标准的学生都不能晋级,这一点是不容妥协的。
对于客观科目,采用百分制还是字母评分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设定合理的及格线,并始终保持较高标准。
2 学习阶段
我们将教育系统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 1 阶段聚焦基础知识——即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
第 2 阶段旨在拓展学生视野,让他们接触多元化的学科和知识。
第 3 阶段则侧重于专业化教育。
这种方法的核心理念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这意味着学习阶段与学生的年龄或年级并无直接关联,事实上在这个新系统中我们也不再设置年级。此外,每个学生在不同学科的第 2 和第 3 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学习进度,这完全没有问题。
2.1 第 1 阶段——基础知识
现在,我们来讨论具体的学习内容。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我再次强调,对此可以有不同看法,尽管我认为我的观点比现行教育系统的观点更加平等。
在教育的第 1 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读写和计算能力。这些技能如此重要,以至于它们是我们在这个阶段唯一需要关注的内容。
2.1.1 读写能力
自文艺复兴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印刷术发明以来,阅读能力就一直是人类文明的核心技能。世界上绝大多数知识的获取、教育过程的进行,以及通往成功的道路,都离不开熟练的阅读能力。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当前的教育系统在这方面的表现勉强及格,而且严重误判了学生阅读内容的优先顺序。
现行系统的逻辑大致如下:
- 允许教师采用他们认为合适的任何方法来教授学生阅读。
- 强制学生阅读特定的书籍,不顾学生的意愿或喜好,仅仅因为某些人认定这些书具有历史或文化价值。
- 读写能力。
而我们新系统的核心理念是:
- 采用自然拼读法教授学生阅读,这种方法已被大量研究证实效果显著,不论教师个人对此持何种看法(实际上,教育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一场关于是否应该使用自然拼读法的阅读教学之争)。
- 给予儿童充分的阅读自由,让他们阅读任何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只要包含实际的文字)。应该让儿童接触各种类型的书籍和媒体,范围广泛,包括漫画书、日本漫画、轻小说、短篇小说,以及文学选集、诗歌、散文集、科幻小说、奇幻小说和青少年小说等。再次强调这一点:让孩子们自由阅读他们喜欢的任何内容。
- 人,包括学生在内,总是倾向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人,当然也包括学生,通过经常练习某项技能会变得越来越擅长。
- 如果学生因为喜欢而经常阅读,他们的阅读能力必然会得到显著提升。
- 读写能力
在此,我们需要强调一个至关重要的观点:
在培养识字能力的第一阶段,最首要的目标是激发并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其他一切目标都应该退居其次。
让学生爱上阅读,他们就会主动学习所需的一切知识。然而,当前的教育系统执意强迫学生阅读他们不感兴趣的特定材料,这在我看来是导致教育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成年人不愿意通过阅读来获得乐趣。学生们习惯性地将阅读与被迫阅读无关紧要的材料画上等号,而这种根深蒂固的印象难以扭转。
补充说明:患有阅读障碍或其他阅读困难的学生可能需要特殊帮助,或者在第一阶段停留较长时间。这完全可以理解!即使一个学生高中毕业时只完成了第一阶段——仅仅学会了如何阅读并爱上了阅读——在我看来,这已经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2.2.2 计算能力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加减乘除——自文明伊始就是任何有志经商者的核心技能。这绝非言过其实。我们所知的最早文字记录就是税收账目,而经营企业必然需要计算盈亏的能力。
在现行教育系统中,计算能力主要通过记忆来培养,我实在不知是否有更好的教学方法。但我想强调的是,当数学变得实用——即对学习者有切实价值时——学习数学总是更有趣,也更容易掌握。
我们现有教育系统的逻辑大致如下:
- 教授学生数字。
- 教授学生加减乘除。
- ???
- 好处。
而我们新教育系统的逻辑是这样的:
- 教授学生数字。
- 教授学生加减乘除(这个艰难的过程暂时无法避免)。
- 让学生参与包含基础数学的游戏活动。
- 人们,包括学生在内,总是愿意做自己喜欢的事。
- 人们,包括学生在内,会在经常练习中不断进步。
- 如果学生因为兴趣而经常运用基础数学,他们自然会在这方面变得熟练。
- 计算能力。
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一个关键点:
在培养计算能力的第一阶段,最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基础数学的实用价值,向他们展示数学在他们喜爱的活动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将基础数学融入学生已经喜欢的活动中——无论是传统游戏、电子游戏还是体育运动——学生们将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数学能力,而非被迫学习。
就教育而言,数学的最大挑战在于,虽然在最高层面上可以将其作为研究的终极目标,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数学更多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人们学习数学是为了能够做其他事情——比如经营企业、处理税务、玩游戏,或者理解扑克、梦幻足球和天气预报。
数学教学往往与实际应用脱节,使其沦为对数字和符号的无意义操作。要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数学技能,他们需要亲身看到、体验到、感受到数学对自己的实际价值。
不妨让学生参与梦幻足球联盟、宝可梦卡牌游戏、万智牌等活动,只要这些活动涉及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的实际计算。让学生亲眼看到精通数学如何让自己受益,他们就会有动力提高数学水平。
补充说明:如前所述,患有计算障碍或其他使数学学习更加困难的学生可能需要特殊帮助,或在第一阶段停留较长时间。这完全可以理解!即使一个学生高中毕业时只完成了第一阶段——仅仅学会了基础数学并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成功。
2.2 第 2 阶段——概览课程与核心文明素养
不同学生对不同学科有兴趣,但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首先需要让他们接触这些学科。
在第 2 阶段,学生在继续培养第 1 阶段的读写和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要学习各种概览课程,目的是让他们接触广泛的主题和思想。此外,他们还必须完成若干核心文明素养要求——这是理解文明运作方式以及个人如何融入其中的最基本课程要求。
2.2.1 概览课程
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概览课程旨在让学生广泛接触某一领域的各种主题,而不过分深入任何具体内容。
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契合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希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每个人在学习初期往往难以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局限。通过参与各种概览课程,学生将逐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了解到学习领域的广阔无垠。
我的构想是——当然这种设想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教学经验进行调整和优化——概览课程可以参照目前学校的学科划分方式来组织。例如,可以设置科学、历史、工程、艺术等概论课程。其中,科学概论课程将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学等分支学科,其他概览课程也将采用类似的广泛覆盖方式。
这些概览课程将采用合格/不合格的评分制度,主要依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和课内作业来评定,同时辅以在线补充讲座。鉴于我们的目标不是追求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精通,而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并拓展认知,因此不需要进行严格的考试测评。
2.2.2 核心文明素养要求
在我们的文明社会中,有些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现有的教育系统在传授这些知识方面表现得极其糟糕。这个话题值得深入探讨,我很可能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详细阐述。在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之前,让我先简要列出一些基本内容:
- 基础经济学(几乎不涉及数学)——学生应该理解供需关系、专业化与贸易的概念,以及资本主义的运作机制。
- 基础统计学(几乎不涉及数学)——学生应该掌握基本概率、风险与收益、概率统计,以及赌徒谬误的概念,同时了解数据如何以客观或误导的方式被汇总和呈现。
- 基础工业史——学生应该理解工业革命对我们文明的影响,它如何将一个物资匮乏的世界转变为一个物资丰富的世界。
- 基础公民与政治知识——学生应该了解美国政府的运作方式,三权分立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法律的制定过程,以及税收和预算的形成方式。
- 基础科学方法——学生应该理解科学方法的内容,认识到它相比于之前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通过严谨的实验帮助我们积累知识。
- 基础媒体素养——学生需要展示出对以下内容的理解: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如何受其利益驱动而歪曲事实,以及如何在一个信息真伪难辨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判断。
这些课程会进行评分,但学生必须全部通过才能进入下一阶段。这些知识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至关重要。我们现在就能清楚地看到,缺乏这种素养如何扭曲人们的认知,并对美国社会造成损害。
2.3 第 3 阶段——专业化
在第 3 阶段,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深入学习的领域。即使有些学生对学术研究完全不感兴趣,只要他们已经完成了核心课程要求,就可以将时间投入到其他方面的追求中。
我们鼓励学生追随自己的兴趣,无论是艺术、音乐、体育还是社交活动。这种方式比强迫他们学习毫无兴趣的内容要好得多,因为强制性学习可能会在日后引发学生的怨恨和厌学情绪。
2.3.1 核心生活技能要求
第 3 阶段的核心课程要求所有学生必修,旨在教授成年后必需的基本生活技能。这些课程会进行评分,但相比核心文明课程,它们的及格标准会更加宽松,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以下是这些课程的初步构想:
- 基础理财教育——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预算管理、投资理财和负责任理财的知识。教学应当注重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切实了解学生贷款、退休规划和纳税等现实生活中的财务问题。
- 基础生理教育——学生需要掌握营养(包括健康和不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吸烟和药物使用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此外,学生还应了解有关性行为、怀孕及相关话题的潜在风险和益处。
- 基础心理教育——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同理心的基本方法。课程将介绍多种应对压力、创伤和失落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在面临困境时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和能力。
- 基础沟通能力培养——学生需要掌握在日常生活和职业环境中进行有效书面和口头沟通的能力,培养他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表达技巧。
- 职业认知课程——这是一门创新性课程,每天邀请一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成年人走进课堂,向学生详细介绍他们的职业和日常工作生活。课程重点聚焦于普通职业,而非传统上儿童较为熟知的教师、警察或消防员等职业。例如,课程会邀请程序员、经理、销售人员、政府工作人员、零售业员工、小企业主等来分享他们的职业经历,帮助学生拓展职业视野。
2.3.2 专业化
在第 3 阶段——年龄上大致相当于我们通常认知中的高中阶段(尽管许多学生完全有能力也应该更早进入这一阶段)——学生们获得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再是监管学生每时每刻的管理者或监督者,而是转变为学生们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协助他们在自己选择的方向上深入学习。
这一阶段将广泛使用从 YouTube 到各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的在线教育资源。如果学生有意愿,他们可以在这个阶段获得各种证书、大学学分和其他资格认证。
学校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计算机实验室、木工材料、基础电路设备或汽车维修工具等。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可以帮助获取这些资源,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学徒制或其他实践学习的宝贵机会。
这种教育模式的具体细节和运作方式将在另一篇文章中详细阐述,但其核心理念是:一旦学生们了解了我们社会的运作机制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他们就应该有权自主做出选择。我们需要明确告知学生,如果他们选择在公立学校的学习期间无所事事,尽管这是他们可以做出的选择,但随之而来的后果也将由他们自己承担。与此同时,我们会为学生提供多种寻求帮助的机会,并设计一些预定的「发展路径」,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各种选择。
3 结论
我们将公共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 1 阶段着重培养基本的读写和计算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
第 2 阶段关注核心的文明素养和广泛的学科概览,目的是让学生深入了解我们的工业化社会,并认识各种现有的学习领域。
第 3 阶段侧重于核心的成人生活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并给予他们追求个人兴趣和激情的自由。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阐述上述提到的课程内容,深入探讨我们希望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
课程设置(第 2 阶段,细节)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概述了学生将经历的三个阶段,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速度通过这些阶段。
第 1 阶段是读写和计算能力。
第 2 阶段是核心文明素养要求和概览课程。
第 3 阶段是核心生活技能要求和自学。
这些阶段涉及两个具体的课程:核心文明素养要求和核心生活技能要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更详细地讨论核心文明素养要求。
核心文明素养要求
生活在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
我们习以为常的物质丰富从何而来?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生活实际上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现在变得如此好?
这些是每个人都应该能够回答的问题,而事实上大多数学生——我怀疑大多数人——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这是对我们教育系统的一种控诉。
我们所处的环境及其塑造力量,是我们理解自身历史地位以及形成现状的各种体系、工具和结构的关键。
本课程的内容大量借鉴了进步研究这一领域。
在先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了六门核心课程:基础经济学、基础统计学、基础工业史、基础公民与治理、基础科学方法论,以及基础信息(原为媒体)素养。尽管这个列表可能并非详尽无遗,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
基础经济学
动机
我远非经济学专家,但我可以告诉你什么是供需,以及它们为何重要。我可以谈论供需的弹性,以及它通常如何决定税收负担的归属。我可以告诉你价格上限和下限对市场的影响。
我可以告诉你市场为何运作,以及为何这至关重要。
这不应该是某种精英知识。它不应该隐藏在大学课程背后。这实际上是我们整个经济运作的框架。
这应该在每所学校教给每个孩子。
课程将围绕此图展开:
目前已有众多基础经济学课程,因此将这些课程调整到适合第 2 阶段学生(大约 10-13 岁)的水平应该不会太困难。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入学并不严格按照年龄划分——如果他们需要更大的年龄才能理解这些概念,那也无妨。课程不需要涉及太多数学知识——实际上,除了理解上面的图表外,几乎不需要用到任何数学。
合格标准
为了通过这门课程,学生需要参加一次现场考试,展示对以下内容的理解:
- 供给、需求与价格均衡
- 示例回答:供给和需求反映了某种商品或服务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的交易数量。商品的实际价格和生产数量由供需曲线的交点决定,即供给等于需求的均衡点。
- 供给和需求曲线斜率的成因
- 示例回答:供给曲线: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边际成本上升,因此价格上涨。需求曲线:商品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 供给和需求弹性的含义
- 示例回答:弹性衡量的是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需求弹性:对于非必需品,如电影票,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显著下降。但对于必需品,如住房,即使价格上涨,需求变化也相对较小。供给弹性:取决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成本。例如,新建一栋房屋成本高昂,供给弹性低;而复制一份视频游戏成本很低,供给弹性高。
- 价格下限和上限的影响
- 示例回答:价格下限是某物可以出售的最低价格,高于没有下限时的价格。这就像最低工资,会导致供过于求,因为供应量大于需求量。价格上限是某物可以出售的最高价格,低于没有上限时的价格。这就像租金管制,会导致短缺,因为需求量固定在高于供应量的水平。
- 税收负担所在及其影响
- 示例回答:税收落在那些无法逃避它们的人身上。如果所有商品在销售时都被征税,比如销售税,那么人们只需支付更高的价格,税收就落在消费者身上。另一方面,如果只有一家公司被征税,他们就必须支付,因为如果不支付,他们的商品会变得更贵,人们就不会再购买了。一般来说,你征税的东西会减少,因为它使商品变得更贵,减少了人们做事情的动机。
- 为何市场胜过中央计划
- 示例回答:市场通过每个人每天各自了解的零碎知识来协调所有人。无论中央计划者多么聪明,他们都不可能比所有人加起来更聪明,也不可能知道其他人所掌握的具体信息。
- 市场在哪里会失灵
- 示例回答:市场失灵发生在未将外部性计入价格时,例如公司可以随意向河流倾倒废物。这时政府介入,强制企业将外部性纳入价格考量。这就是公地悲剧。
基础统计学
动机
理解概率和风险不仅对对冲基金经理和扑克玩家至关重要,对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同样意义重大。事实上,缺乏这种理解正是导致人类认知中一些最基本的逻辑谬误和偏见的根源。
假设某天早上你查看天气预报,看到下雨概率为 50%,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你做了一个假阳性率为 2% 的癌症检测,你实际患癌的几率有多大?彩票、401k 退休计划或房贷的预期收益又是多少?
这些问题对生活中的重大决策都至关重要——从健康到选择就读的大学,无所不包。思考未来就意味着要思考概率,而当今的教育体系在这方面却严重欠缺,未能充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牢固掌握基本的概率和统计学知识,将使学生能够在金钱、健康和未来方面做出明智的决策,同时也能够理解数据呈现的基本原理及其背后的含义。
合格标准
要通过本课程,学生需要参加一次现场考试,以证明他们对以下内容的理解:
- 频率学派与贝叶斯学派对概率的诠释
- 示例回答:
频率学派视角:如果天气预报说下雨概率是 10%,那么从长期来看,我每出门 10 次,大约有 1 次会遇到雨。
贝叶斯学派视角:假设某种癌症检测的假阳性率是 2%,而我的检测结果呈阳性。这并不直接意味着我患有癌症,而是表明我患癌症的可能性增加了 50 倍(100/2=50)。要得出在这个新信息下我实际患癌症的概率,我需要将这个倍数与我原本患癌症的基础概率相乘。
- 复利效应在投资和债务中的体现
- 示例回答:假设我借了 1,000 美元,年利率是 5%。那么一年后,我欠的金额会增加到 1,000 * 1.05 = 1,050 美元;再过一年,欠款会进一步增加到 1,050 * 1.05 = 1,102.5 美元,以此类推。可以看到,债务金额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增长。投资也遵循同样的原理,只是方向是正面的,你的钱会越来越多。
- 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
- 示例回答:平均值是所有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比如,在一个小公司里,如果老板的工资特别高,会大幅拉高整体的平均工资。 中位数是将所有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取中间的那个数,不易受极端值影响。在上述公司的例子中,中位数工资能更好地反映大多数员工的真实收入水平。 众数则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适合用于数据分布中有明显重复值的情况,比如常见的鞋码或衣服尺码。
- 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的特征
- 示例回答:正态分布就像人的身高分布,大多数人的身高都集中在平均水平附近,而极高或极矮的人相对较少。 幂律分布则像是名气的分布,大多数人默默无闻,而极少数人非常出名,形成一个长尾效应。
- 概率中「与」、「或」和「非」的运用
- 示例回答:在概率计算中,每增加一个「与」条件,概率就会降低,因为这相当于在韦恩图中取交集,满足条件的范围变小。「或」通常会增加概率,因为它包含了更多的可能性,但要注意不要重复计算重叠部分。(基本上是下面的图,但不需要技术术语。)
- 期望值的计算及其应用
- 示例回答:期望值是将某事发生的概率与其价值相乘。例如,一张彩票售价 1 美元,中奖概率是百万分之一,奖金是 10 万美元。那么这张彩票的期望值是 0.1 美元(100,000 * 0.000001 = 0.1)。这意味着,从长期来看,你每花 1 美元买彩票,平均只能得到 0.1 美元的回报,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
- 统计和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示例回答:在做人生规划时,可以运用概率思维。比如,考虑成为社交媒体红人这个职业选择。虽然成功后可能收入很高,但实际上能成功的人很少,这是一个典型的幂律分布。如果我们将成功的低概率考虑进去,尽管潜在收益很高,但其期望收益可能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可观。这种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理性的决策。
基础工业史
动机
历史是一门教学难度极高的学科,设计相关课程更是挑战重重。
历史跨越数千年,涵盖全球各地,而且每个历史时期都可以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解读,这使得历史教学的内容浩如烟海。
然而,由于我们设计的是一门必修课程——即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并通过的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课程设计。我们可以将教学内容聚焦于我们认为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历史知识。
在当今时代,美国学生并不需要了解阿兹特克帝国或明朝的历史。事实上,他们甚至不需要深入学习美国革命或南北战争——因为这些知识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派得上用场。
相反,这些学生确实需要理解的是:现代社会与人类历史上的其他时期有何不同,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他们需要明白,他们所生活的这个富足时代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我们当前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
如果不能理解这些关键问题,公民在面对税收、监管和治理等议题时就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这种认知缺失还会导致人们对财富的创造和分配产生严重误解,而这种误解恰恰是人类历史上一些最可怕政权得以兴起的温床。
合格标准
为了通过本课程,学生需要参加一次现场考试,以证明他们对以下内容的理解:
- 工业革命的核心理念,包括人均可用能源的增加、精密测量技术的应用,以及可互换零件的使用。
- 示例回答:尽管煤炭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它使人类首次能够大规模利用非人力和畜力的能源。结合精密测量技术和可互换零件的概念,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机器的设计、制造和批量生产。
- 从预期寿命、儿童和母亲死亡率等角度比较工业革命前后的人类生活质量。
- 示例回答:工业革命之前,社会中只有少数精英掌握着绝大部分财富,而普通民众则生活贫困,寿命短暂。工业革命后,科学和工业的进步显著提高了人类的平均寿命,同时大幅降低了儿童死亡率。
- 资本主义制度、公司组织形式,以及私有财产制度和政府对权利的保护,如何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和博弈式互动。
- 示例回答:公司允许多人联合起来,创建能够超越个人能力的组织。资本主义与权利保护使得人们能够投资未来。这些力量的结合,使得人们能够构建未来回报丰厚的事物,通过创造新的财富来源帮助人们积累财富。
- 人类是如何成功解决过去的重大问题的,例如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发、农业绿色革命、哈伯-博世氨合成工艺、臭氧层空洞问题、酸雨治理等
- 示例回答:你无法像很久以前那样,每英亩地养活很多人。人们开始使用蝙蝠粪便作为肥料,但蝙蝠粪便有限,它们快要用完了。哈伯-博世工艺应运而生,它从大气中提取氨来制造肥料,从而拯救了无数免于饥饿的生命。
- 从工业革命到摩尔定律,理解进步的指数性质
- 示例回答:一旦达到一定程度的进展,你就可以利用这些进展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进展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复合增长。摩尔定律,即利用更快的计算机来制造更快的计算机,就是这一现象的例证。
- 人类伟大工程巡礼:从巴拿马运河、州际公路网到胡佛大坝和太空计划
- 示例回答:人类真是太棒了!我们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杰作,比如巴拿马运河,它连接了世界的海洋,让船只不必再绕行南美洲。更不可思议的是,我们甚至还把人类送上了月球!
基础公民与治理
动机
作为美国公民,你和其他人一样只拥有一票的投票权。你个人的这一票,单独来看可能影响不大——但所有人的选票汇聚在一起,却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认为,对政府工作结果的不满和社会动荡,有相当大一部分——虽然不是全部,甚至不是大多数,但确实占据显著比例——源于人们不了解政府的运作机制。如果你不清楚总统是如何当选的,就更容易质疑其执政合法性。
合格标准
要成功完成本课程,学生需要参加一次现场考试,全面展示对以下内容的深入理解:
- 美国政府的三权分立制度,以及各个分支机构之间的权力平衡与制衡
- 示例回答:政府由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分支构成。立法部门负责制定法律,行政部门负责贯彻执行这些法律,而司法部门则负责解决争议,并确保法律符合宪法的规定。
- 联邦制的基本原则,以及联邦、州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权力划分
- 示例回答:美国实行三级政府治理体系。联邦政府主要处理全国性事务,如国防、货币政策和跨州监管。州政府负责大多数日常事务,如警察执法、小企业管理和州内监管。地方政府则主要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如供水供电、道路维护和土地规划等。
- 重要政府官员的选举和任命程序
- 示例回答:总统由全国选民通过选举团制度选出,参议员由其所在州的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众议员则由其选区内的选民选举。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并需经参议院批准后任命。内阁成员同样由总统提名,还需要得到参议院的确认。
- 政党的历史演变、在政治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它们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 示例回答:美国的政党通过审查和提交候选人,帮助构建和组织选举官员的过程。它们倾向于汇总意见和利益,往往更关注于对抗对手,而非实际达成任何成果。
- 民事和刑事案件中法律体系的运作
- 示例回答:在刑事案件中,政府对某人提起犯罪指控,该人有权获得律师为其辩护。许多案件以认罪协议告终;那些未达成协议的案件则进入审判阶段,由法官主持,双方律师在陪审团面前就案件进行辩论。在民事案件中,是某人起诉另一人,且无人有权获得律师。案件由法官或陪审团裁决。
- 每个公民的权利
- 示例回答: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因为它是《权利法案》中的一项权利。这意味着人们可以畅所欲言,政府不能因此惩罚他们。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因此被解雇,也不保护他们如果直接试图造成伤害。
基础科学方法论
动机
「科学」一词兼具双重含义:其一是指探索真理的方法论,其二是指通过这种方法论所积累的知识体系。
理解这一方法论是什么、为何与之前的不同,以及如何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运用它,对于理解人类如何取得如今的成就至关重要。
合格标准
为通过本课程,学生需要参加一次现场考试,展示对以下内容的理解:
- 科学的核心:理论必须经过实验检验。换言之,认识世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与世界直接互动。
- 示例回答: 你可以在沙发上冥思苦想很久,但若真想了解这个世界,最终还是得亲身去探索和研究。
- 实验结果如何随现实世界的真相而变化
- 示例回答: 设计实验时,我们期望能根据现实情况得到不同的结果。例如,要验证不同重量的物体是否以相同速度下落,你可以同时放下两个物体并观察结果;如果它们同时着地,就说明下落速度相同,否则就不同。
- 当前科学研究的标准流程
- 示例回答: 科学家们通过收集数据、进行实验,然后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来验证假设。尽管数据解读颇具挑战性,但科学家们会竭尽全力。随后,他们会撰写一篇详细阐述研究过程的论文,提交给同行评审。最终,论文会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 对证据的概率性理解,以及证据与证明之间的区别
- 示例回答:证据能够增加某事发生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的增加程度取决于你原本对获得证据的预期。举个例子,如今人人随身携带相机,那么假如大脚怪真的存在,我们理应期望有人能拍到一张清晰的照片。然而事实是,至今没有人拍到,这就成了大脚怪不存在的证据。不过,要注意的是,证据并不等同于证明。证据只是增加或减少某事的可能性,而证明则是确凿无疑的。
- 为什么预测未来比解释过去更能有效检验知识水平
- 示例回答: 如果你进行一项实验而未做出预测,那么你大可声称你预料到了所发生的一切,并以此证明你一直是对的。但若你公开做出预测或打赌,那么当你出错时,便无法逃避责任;你必须直面你的信念与事实不符的现实。
- 相关性与因果关系
- 示例回答: 假设我们经常发现两件事同时出现,比如财富和教育水平。它们相关。这是否意味着一个导致了另一个呢?嗯,存在多种不同的可能性。如果 A 和 B 相关,那么可能性包括:
- A 导致 B
- B 导致 A
- 其他因素 C,导致了 A 和 B 的发生
- 它们同时出现纯属偶然
- 你必须做实验才能知道哪个是真的。
基础信息素养
动机
人类如今所处的信息环境,与我们在进化过程中所适应的环境有着天壤之别。它与人类历史上绝大多数时期的环境都截然不同。即便与短短二十年前相比,现在的信息环境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游刃有余是一项关键技能,它不仅关乎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自如行走,更是学习本身的必备条件。我们该如何辨别哪些信息是可信的?如何区分事实与观点?
同时,为孩子们应对社交媒体做好准备也至关重要。虽然我个人更希望避开社交媒体,但我认为,完全禁止使用社交媒体的做法,可能会像过去那种老套的禁欲教育一样收效甚微。
合格标准
要顺利通过本课程,学生需要参加现场考试,证明自己理解了以下内容:
- 事实与观点
- 示例回答:事实是确实发生的事情或可验证的客观现实,而观点则是人们对这些事实的感受和看法。事实不等同于观点,观点也不等同于事实。
- 地图不等同于领土
- 示例回答:人们相信的和客观事实之间常常存在差异。有时两者一致,有时却大相径庭。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一套关于世界的信念和认知模型,但这些信念和模型可能与现实不符。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领土(即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时,可能会在头脑中形成不同的地图(即对现实的理解和认知)。
- 媒体更注重娱乐性,而非真实性
- 示例回答:新闻频道、报纸和其他新闻来源实际上并不会因报道真实、客观的事实而得到奖励或受到惩罚。它们和其他企业一样,首要目标是盈利,因此它们追求的是受众参与度。为了获得更多点击量和点赞,它们可能会不顾真实性发布吸引眼球的内容。这并不意味着媒体总是在撒谎,但也不能保证它们始终在如实报道真相。
- 社交媒体如何扭曲真相
- 示例回答: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倾向于只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精心挑选值得炫耀的内容。其他人也是如此。这就意味着,当你看到某人在社交媒体上的生活似乎非常精彩时,你看到的只是他们生活的精华部分,而非完整的现实图景。同样,当你看到许多人似乎比你更成功时,不必感到沮丧或自卑——他们表面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你的生活就更糟糕。
- 如何研究一个主题
- 示例回答:假设我想了解更多关于某事物的信息,比如苔藓。我可以使用谷歌或其他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在维基百科上阅读相关内容,或者向大语言模型询问。交叉验证这些信息来源是个好主意,因为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存在错误,尤其是在话题具有争议性时。
- 如何改变自己的想法
- 示例回答:随着你获取更多信息,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是很自然的。这很好!你应当始终保持开放心态,因为总有可能你之前的看法是错误的。如果你从不改变想法,那么你对新信息毫无反应——这意味着你可能更像一块石头,而非一个活生生的人。人会变,石头不会。
结论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内容并非一个完整的课程大纲——仅仅六个要点远远不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这些内容旨在概括学生在学习各个主题时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以及考虑到他们的年龄,我们对他们理解程度的大致期望。
正如在引言中所强调的,第 2 阶段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他们所处世界的「背景」。这包括了解世界在物质、经济和政治层面上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运作。
目前美国的教育体系过于强调学术性——科目按特定顺序递进,历史按时间顺序讲授,等等。这种方式对于专业学者来说或许合适,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精通某一学科既不现实,也未必必要。相反,我们课程的第 2 阶段旨在为学生提供理解「当今」世界运作方式的实用模型。这有助于他们将自身和自己的选择置于现代社会的背景中进行思考。
我们鼓励学生在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但我们的基本要求仅限于对这些领域的基础理解。
课程设置(第 3 阶段,细节)
在先前的文章中,我们概述了教育型学校的模式:
第 1 阶段聚焦于基础读写和计算能力,
第 2 阶段涵盖核心文明素养要求和概览课程,
第 3 阶段包括核心生活技能要求和自学,
并详细阐述了第 2 阶段的核心文明素养要求。
本文将深入探讨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生活技能,这是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必要条件。这些课程主要面向 14-17 岁的学生,大致对应现行教育体系中的高中阶段。
核心生活技能要求
成长意味着什么?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
在我所了解的每个社会中,都流传着大量关于成长的故事。这些故事中,孩子和青少年经历某种历练,学会承担责任、自我约束或感恩父母,最终从这些经历中获得成长,蜕变为成年人。
然而,尽管这些故事能够激励我们,却往往难以提供真正实用、具体可行且解释清晰的生活技能。
而这正是我们核心生活技能课程的设计初衷。
在当今时代,一个人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成年人?哪些生活技能最为实用?人们如何在青春期后继续在情感上成长和发展?
这些课程虽然无法完全替代实际生活经历或生活阅历,但我认为它们能为许多学生的人生旅程提供一个良好的起点。
基础理财
动机
人们常说钱不能买到幸福。
这句话是否正确尚待商榷,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贫穷能买来无尽的痛苦。
学习如何管理金钱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技能之一。这并非因为金钱本身是邪恶的(事实并非如此),而是因为你管理金钱的能力会对你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无论你是为退休储蓄,还是积累消费债务,或是进行投资,长期来看这些行为都会对你的未来产生巨大影响。
合格标准
要通过这门课程,学生需要参加现场考试,展示对以下内容的理解:
- 如何使用银行服务,包括储蓄账户、支票账户及利息
- 示例回答:当你把钱存入银行时,实际上是在将资金借给银行。虽然你可以随时取出你的钱,但银行会因为你允许他们使用你的资金而给予你一定的回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利息。储蓄账户主要用于存储和积累资金,而支票账户则主要用于日常资金往来,例如接收工资或支付账单。
- 不同类型的债务,其利息支付及合理性
- 示例回答:债务是指从他人(如个人或银行)借钱,并在一段时间内偿还。你需要支付利息,即所欠总额的一定比例,作为借款的成本。主要有几种类型的债务:消费债务,如信用卡消费;投资债务,如学生贷款(投资自己)或商业贷款(投资事业);以及长期债务,如房贷或车贷,用于购买大额物品并长期偿还。债务的利息越低,你在整个还款期内支付的总额就越少。通常来说,只要你能负担得起还款,且所获得的回报有价值,投资债务和长期债务是可以接受的。而消费债务,特别是每月结转的信用卡余额,几乎总是不划算的,应尽可能避免。
- 如何制定预算,以及确保支出低于收入的重要性
- 示例回答: 在一个月内,你的开支会涉及多个方面。通常,租金是最大的月度支出,但总的生活开支还包括杂货、车贷/油费等必需品,以及 Netflix 订阅或外出就餐等可选支出。制定月度预算时,关键是要确保总支出低于总收入,这样当你想要享受一下或遇到意外支出时,你有足够的储备来应对。(学生应能够使用实际数字为自己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
- 投资的基本知识,包括股票和债券,以及指数基金的运作方式
- 示例回答: 股票是公司的一小部分,随着公司价值的增减而升值或贬值。它还可以支付股息,这是你作为公司股东所分得的一部分利润(如果支付股息的话)。股票可能归零,也可能变得比初始价值高得多;回报从未得到保证。债券本质上是你借给别人的贷款,因此它有固定的利息支付,就像你偿还贷款一样。指数基金是股票的组合,因此收益和损失在所有股票中平均分配。这比单个股票带来更小但更稳定的回报。
- 税收如何运作,包括所得税、销售税和资本利得税,以及税收减免如何运作
- 示例回答: 政府对你的收入征税。你赚的钱越多,需要缴纳的税款就越多;收入越高,被征税的比例就越大。销售税在你购买商品时,如在收银台或亚马逊上,会被收取。资本利得税发生在你拥有增值的资产,如股票时,增值部分的某个百分比需要作为税款缴纳。此外,拥有房产等其他事项也需要缴税。税收减免是政府激励你做某事的一种方式,例如购买电动汽车,通过为你提供一次性税收折扣来实现。
- 什么是升值和贬值,以及它们为何重要
- 示例回答:升值是指资产价值增加,而贬值则是资产价值减少。通常被视为「投资」的事物往往会升值,例如房屋或股票。这些资产的价值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另一方面,贬值资产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价值,比如一辆汽车,从你开出停车场的那一刻起,它的售价就开始下降。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积累财富往往在于将资金投入那些随着时间升值的资产,而非那些随着时间贬值的资产。
基础身体健康
动机
每个人都拥有身体,却从未获得过使用说明书。尽管我们对人体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每个人的身体运作也略有差异,但我们已经掌握了大量关于健康和人体的知识,这些知识能够切实帮助到人们。
合格标准
为了顺利通过本课程,学生需要参加一次现场考试,展示对以下内容的理解:
- 基础营养学
- 示例回答:食物提供的能量以卡路里为计量单位(严格来说是千卡,但日常中很少有人这样称呼)。每个人每天所需的卡路里数量因身高、体重、活动水平等个人因素而异。此外,我们的饮食中还包含各种宏量和微量营养素,在每周的饮食中保持这些营养素的良好平衡至关重要。这通常意味着我们应该摄入多样化的食物,同时尽量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值得注意的是,饮食还会影响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我们摄入的食物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睡眠质量和各项身体功能。
- 基础锻炼
- 示例回答:定期进行体育活动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至关重要。(学生们将学习多种使用和不使用器材的运动方法。)良好的柔韧性和心血管健康对预防运动伤害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在锻炼过程中,要学会分辨运动带来的酸痛感和真正的疼痛——前者是正常现象,而后者则应该避免。
- 基础性健康(诚然,这个话题存在一定争议。但是,孩子们仍然需要了解生命的起源,遗憾的是,我们不能总是指望父母来承担这个教育责任。我认为这部分内容应该是自愿参与的,由父母决定是否让孩子参加。)
- 示例回答应该包含以下内容:了解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及其相互作用,理解各种避孕方法及其重要性,理解怀孕的过程。了解性传播疾病的相关知识。认识到只要性行为是安全的、理智的,并得到所有参与者的同意,就不应受到他人的评判。理解性别和性取向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没有哪种方式是无效的,包括传统的方式。了解与生理性别相关的健康问题(如月经、与生理性别相关的癌症等)。
- 人体衰老的基本过程——学生应该了解的身体变化及其大致出现的年龄
- 示例回答:青春期通常在十几岁早期开始,主要表现为激素变化、体毛生长和第二性征的发育。大脑发育一般在 25 岁左右完成,在此之前,决策能力和长期规划能力还不够成熟。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功能会逐渐下降。你会发现从伤害中恢复的速度变慢,减肥变得更加困难,身体各处也会感到更多不适。消化系统会变得更加敏感。到了老年,你的身体会变得更加虚弱和脆弱,可能会出现运动功能和/或认知功能的下降。
- 药物使用和成瘾问题的基本认知
- 示例回答:有许多物质会影响大脑功能,其中有些是合法的,而有些则是非法的。酒精、大麻和烟草在某种程度上是合法的,但它们都有各自的影响和后果。如果选择使用这些物质,最好保持适度。某些活动,如赌博和沉迷于浏览负面新闻,也可能导致成瘾,因为它们在大脑中激活了类似的反应机制。一般来说,如果你发现自己对某项自愿参与的活动失去了兴趣,却仍然反复进行,尤其是当这种行为对你自己或周围的人产生负面影响时,应该考虑寻求帮助。
- 基本疾病知识和公共卫生措施
- 示例回答:世界上存在多种疾病,从传染性疾病如普通感冒和新冠肺炎,到遗传性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或帕金森病。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基因,但许多传染病是可以通过正确的疫苗接种和防护措施来预防的。传染病可以通过空气、血液传播,或在物体表面存留。传染病通常呈指数级传播,直到达到群体免疫水平。
基础心理健康
动机
每个人都拥有大脑,却从未收到过使用说明书。
基础心理健康课程并非讲授病理学或神经多样性;它不是解析大脑各部分的功能,也不是讨论几十年前对二十名大学生进行的某项单一实验结果。
这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管理情绪的习惯和工具。它为每个人奠定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驾驭自己的大脑。
合格标准
要通过本课程,学生需要参加一次现场考试,展示对以下内容的理解:
- 理解他人与同理心
- 示例回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这往往与你的观点不尽相同。尽管每个人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可能都是「绝对正确」的,但实际上这只是他们的主观认知,人与人之间很可能会有不同看法。无论我们是否认同他人的观点,我们都应该努力去理解并同情他们的立场。这通常需要我们换位思考,试着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者想象如果自己处于他们的处境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 如何应对强烈情绪
- 示例回答:强烈的情绪本身并不是坏事。我们并不总能控制自己的想法或情感,但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最佳的应对方式是给予情绪适当的空间,在安全的环境中尝试处理它们,同时不让情绪主导我们的决策。在不同时期经历各种强烈情绪是很正常的,有时甚至会同时产生多种矛盾的情感。这都没关系。你有权感受任何情绪,你的感受永远是正当和有效的。
- 如何塑造一个简洁而坚实的自我认同
- 示例回答:你是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即便选择不去定义自己,这本身也是一种选择。关键在于保持自我认同的简洁——只专注于真正定义你的核心特质,这样你就能在人生旅程中自由地改变和成长。这些核心特质应该是持久的品格和价值观,而不是短暂的潮流或你无法掌控的外在因素。构建自我认同可能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但你在任何时候对自己的认知都会深刻影响你的整个人生历程。
- 大脑功能失调:从认知偏差到抑郁症
- 人类大脑并非总是运转正常,有时会出现功能失调。这些失调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由于在不恰当的情境中运用直觉思维而导致的,例如计划谬误;第二类则涉及更为核心的脑功能,可能引发我们通常所说的各种精神疾病,如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总的来说,对于前一类功能失调,我们可以通过认知调整和行为补偿来加以纠正;而对于后一类,则需要采取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干预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法。
- 幸福感研究与享乐适应现象
- 通过习惯培养延迟满足能力和自律
- 延迟满足是指能够放弃即时的小利益,以换取未来更大的回报,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生活技能。具备延迟满足能力的人能够为考试刻苦学习,为了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而坚持多年的学业,或为退休生活未雨绸缪。这种能力是自律的核心组成部分,而自律则是一个人能够有效控制和引导自身行为的基础。培养良好习惯是实现自律和延迟满足的有效途径:人类的大部分行为都是习惯使然,因此,通过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我们可以让自律变得更加自然和轻松。
基础人际关系技能
动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实际发生的事情都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软实力」、「人际交往能力」或「沟通技巧」密切相关。无论在哪个领域,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都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根基。因此,学习如何有效沟通,以及如何巧妙处理个人和职业关系,已经成为几乎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关键技能。
合格标准
为了顺利通过本课程,学生需要参加一次现场考试,以充分展示他们对以下内容的理解:
- 如何通过书面形式(短信、邮件、信件、文章等)进行有效沟通,包括如何避免文字被误解,以及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等
- 示例回答:在书面交流中,尤其是像邮件或短信这样的简短文字,语气和言外之意往往难以准确传达。在职场环境中,应该把清晰表达放在首位,而不是过于委婉。在写作时,请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你是读者,你会如何理解这段文字?你想表达的意思是否已经清楚地传达出来了?如果出现误解,你有多快的机会去纠正?对方会对这些误解有多大的包容度?
- 如何在存在权力差异的关系中进行沟通,比如与上级或下属交流
- 示例回答:当你处于权力优势地位时,应该注意以尊重对方自主权的方式与之互动,同时要明确划定界限。要谨慎行事,因为你的言行如果缺乏适当的背景或不够明确,可能会被对方以各种方式理解。当你与权力地位高于你的人交谈时,要尊重他们的权威。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完全认同他们的观点,如有必要,你可以用得体的方式表达你的不同意见。
- 如何在职场环境中解决冲突
- 示例回答: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在各种环境中都可能发生。在职场中,解决冲突的方法有多种。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可以考虑寻求外部资源或调解人的帮助。对于一般性的分歧,可以尝试改变看问题的角度,不要将其视为对立的冲突,而是将其转化为共同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合作过程。
- 选择退出还是发声
- 示例回答:当你发现自己身处一个你认为需要改变的环境时,你有两个选择:退出或发声。退出意味着离开这个环境,比如辞职或结束一段关系。发声则是直接表达你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这两种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关键在于权衡每种选择在特定情况下的利弊得失。
- 如何在存在分歧时保持礼貌
- 示例回答: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许多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如政治、宗教等。即便面对那些持有与你截然不同观点的人,保持礼貌和友善也是可以的,甚至可以说是必要的。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基本的尊重和善意,无论你认为他们的观点多么令人不可接受。我们不需要在所有问题上达成一致,但保持彼此之间的礼貌是必要的,这样才能确保沟通渠道始终畅通。
基础职业认知
动机
在孩子们的早期教育阶段,他们接触到的职业主要来自两个渠道:学校环境中所见到的,以及通过父母和社区了解到的。
这种接触范围显然存在局限性: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工作既不在公立学校里,也不是孩子们父母从事的职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远比随机概率预期的要多得多的孩子最终选择了与父母相同或相近的职业领域。
如果我们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机会均等,那么让学生了解尽可能多的不同职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拓宽他们的视野,还能帮助他们明确今后想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合格标准
这门课程的运作方式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我们不需要进行面对面的考试;相反,学校将定期组织活动,邀请社区成员、家长和其他相关成年人来分享他们的职业经历,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学生需要参加规定次数的这类活动才能通过课程。
目前,一些学校确实已经开展了类似的活动,比如职业日、邀请家长向全班介绍工作等。我认为我们应该更进一步,将其发展成为一项定期(也许是每周一次)的活动,并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在过去,孩子们并不是整天被关在学校里,与父母工作的「现实世界」隔绝。虽然我并不是提倡回到那种时代,但我确实认为,学生与校外世界接触得越多,就越能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结论
第 2 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他们所处世界的背景,但这还不足以让他们为未来做好准备。仅仅了解自己在历史和社会中的位置,并不能让他们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中行动。
这就是第 3 阶段的目的: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处的世界及其机遇,并了解如何在这个世界中行动。教导他们如何掌舵自己的人生;如何理解自己的心智和身体,以及如何让两者都蓬勃发展。
完成第 3 阶段的课程后,学生应该掌握如何在校内外应对各种情况,并对多样化的人生道路有所认识。
参考
1. 《哈利波特与理性之道》 https://hpmor.xyz/category/hpmor_cn/2. 猜老师的密码 https://hpmor.xyz/ai2zb_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