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可以引导我们自己去学习有价值的知识,但不会产生有价值的学习。
最近,我感觉自己越来越不喜欢把「教学」和「学习」等同起来,这种说法不仅来自学校当局,还来自记者和大众:他们认为学习完全是学校的功劳,是教学的产物。
到现在还有这种说法:「由于新冠疫情,学生过去整整一年的学习都白费了。」我曾被邀请参加一次 PBS 电台辩论,讨论「孩子在暑假应该玩耍还是学习?」 我的辩论对手是某组织的领导,该组织正在四处游说,试图将学年延长到整个夏天,因为「暑假导致学生丧失了太多学习机会。」不知为何,节目主持人和我的辩论对手都没有意识到,很多真实的学习发生在玩耍中,而很多虚假的学习发生在学校里。
几十年前,我在波士顿学院任教时,我逐渐开始意识到,学生在我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与我认为自己在教授的内容关系不大。我第一次开始思考教学与学习之间的脱节。这种担忧,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促使我邀请了 Peter Kugel,他是我波士顿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的同事,来心理学系做一个关于「从计算机科学家的角度看教学与学习」的讲座。我知道他在计算机科学研究中从基本层面思考过学习的概念。他的讲座题为《任何值得学的东西都无法被教会(Nothing Worth Learning Can Be Taught)》,随后他发表了一篇同名文章(Kugel, 1979)。
这个标题致敬了奥斯卡·王尔德(1908 年)那句名言:「教育是一件令人钦佩的事情,但我们要时不时地记住,没有什么值得知道的东西是可以被教会的。」 这一观点曾被许多深入思考教学与学习的人以不同方式表达过,包括柏拉图、Kierkegaard、Carl Rogers 和 John Holt,他们都出现在了 Kugel 的文章中。
什么值得学?
有的言论被一些人视为深刻、被另一些人视为愚蠢,Kugel 和王尔德的主张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取决于定义。
首先,什么叫「值得学习的」?我认为,对于 Kugel 和其他提出类似观点的人来说,值得学习的东西是指那些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对学习者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内容。在学校中,有一种人为的标准:某些东西被认为是「值得学习的」,只要它能帮助学生通过考试并取得好成绩(从而最终完成学业)。但那只是学校系统的特产。你可以通过简单重复老师讲的内容来通过考试,而不需要真正学到任何会影响你其他行为的东西。我将「值得学习的」一词限定为:即使没有学校考试和成绩也值得学习的内容。同样的道理,有助于在智力竞赛中表现出色的应试技巧,在我这里不算「值得学习的」。
然后是「教」或「被教」的概念。Kugel (于 2022 年 10 月去世)被誉为一位伟大的教师,学生们争相选修他的课程。我不认为他觉得自己的教学毫无价值。我想他会说,虽然教学本身不直接促使学习发生,但它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就像学习者在世界上经历的任何其他体验一样。真正的学习(学习那些值得学习的东西)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然后简单地复述出来。学习始终是一个需要学习者思考和主动性的积极过程。这种学习总是创造性的探索。学习者经历的事件——包括有时教师展示的文字或图像——是可以提供帮助的刺激,即探索中的线索,但这些线索并不是探索的原因。真正的发现是由学习者自己完成的。
出于文化背景,你我与大多数人可能都认为:阅读和算数总是值得学习的。因此,让我们在阅读和数学的背景下探讨 Kugel 的前提。
学阅读
如今,大多数人似乎认为,人们之所以会阅读,是因为老师教了怎么阅读。你可能见过这样的车贴:「如果你能读懂这个,感谢老师。」历史地看,这种流行看法还是比较新颖。在 18 世纪和 19 世纪初,义务教育出现之前,西欧和美国有很大比例的人能够阅读。人们普遍认为,如果你在一个识字的家庭中长大,阅读是你生活环境的一部分,那么无论是否经过刻意的教学,你都能学会阅读(Bowles & Gintis, 2000; Thomas, 2017)。
近期,大量研究表明,孩子能够自主教育,自己学会阅读。甚至有证据表明,刻意的教学往往会减慢或打断学习阅读的过程(见这篇[1]和这篇,以及 Gray, 2016 和 Pattison, 2017)。
有理由相信,阅读障碍之所以产生,通常是因为孩子还没有对阅读产生兴趣、还没有准备好投入脑力,如此揠苗助长当然会适得其反。施加太大的压力会让他们感到焦虑,甚至形成对阅读的心理障碍(见这篇和这篇[2])。当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并准备好进行必要的探索时,他们就会学会阅读。他们会自己寻找线索,无论这些线索在哪里,都能帮助他们探索阅读,最终成为流利读者。老师的言语或示范中就有很多线索。
学数学
多年前,我经常给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教授统计学。我意识到,几乎没有学生真正理解他们高中学的数学。这些学生就读于一所精英大学(波士顿学院),大多数人在高中数学课程中都得了 A。有少数学生记得如何推理,但他们不知道这些推理为什么有效,或者为什么以及何时需要使用它们。在我让他们匿名填写的问卷中,大多数人声称自己患有「数学恐惧症」,我怀疑这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压力较大,没学会也要假装自己会了。
在我早期的一篇博客文章中(见这篇[3]),我描述了一个在 20 世纪初在新罕布什尔州曼彻斯特进行的著名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一些学校的学生直到六年级才开始学习数学——没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结果发现,到六年级初,那些没有学过数学的学生在数学应用题上表现得比那些一直上常规数学课的学生更好,这些应用题涉及对数字的推理使用。
这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恰好也是曼彻斯特学校的督学,他得出结论:数学教学导致学生对数字有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使他们在涉及数字的问题上失去了常识。当研究结果不符合偏见时,教育系统会忽视这些优秀的研究,这是共识。这项实验从未被重复过,我也没有看到任何证据表明它在教育学院中被讨论过。
在另一篇文章中(见这里[4]),我描述了一项非正式研究的结果,这项研究探讨了未接受正规教育的孩子如何学习数学概念。这些方法包括日常与数字和计算自然接触,或者培养他们对数学思维模式的兴趣。通过这种办法,他们不会产生数学恐惧症,因为不存在任何强制教学。并且,当他们需要或想要了解数学知识时,他们完全能够自己学会这些知识。
在另一篇文章中(见这里[5]),我提供了证据,它们表明:在暑假期间,学生会忘记上一学年学到的死记硬背数学,但平均而言,他们在数学逻辑方面的进步比上学期间更多。
再一次,我认为所有这些,都证明了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教学的结果,而是兴趣和投入的结果。一位有兴趣和投入的人可能会利用老师作为资源,就像他或她可能利用一本书或其他任何东西一样,但主动性和积极努力来自于学习者,而不是老师。
真正的教育科学应该更多地致力于理解孩子们自然的学习方式,以及如何提供支持这种学习的环境,而不是研究和发展教学方法。教育由学习者主导,而非教师。
此时此刻,你对这一切有什么看法?……这篇文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为所有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你的疑问、感悟、故事、观点都会被我以及阅读这篇文章的所有人尊重,无论我们是否赞同。(当然,鼓励大家在这篇文章下面的评论区里发言——译者注)
参考文献
Bowles, S. & Gintis, E. (2000). The origins of mass public education. Ch. 33 in Roy Lowe (ed.), History of education: major themes. Volume II: Education in its social context. London: RoutledgeFlamer.
Gray, P. (2016). Children’s natural ways of educating themselves still work: even for the three Rs. In D.C. Geary & D.B. Berch (eds),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 in chil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pp 67-93. Springer.
Kugel, P. (1979). Nothing worth learning can be taught. Improving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ing, 27, 5-9.
Pattison, H. (2017). Rethinking learning to read. Shrewsbury, UK: Education Heretics Press.
Thomas, A. (2017). Forward to H. Pattison, Rethinking learning to read.
Wilde, O. (1908). The critic as artist. Intentions, 3rd edition. Methuen & Co.
上一篇:待翻译
下一篇:待翻译
创作声明:内容包含教育建议,国外经验仅供参考。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jianglutan,校对 cantcatchme、 Jarrett Ye
原文:Nothing Worth Learning Can Be Taught | Psychology Today
发表于 2023 年 6 月 11 日
审稿人:Hara Estroff Marano
参考
1. 孩子能自己学会阅读 ./638041835.html2. 强制学校教育、焦虑,与所谓的「学习障碍」 ./545490356.html
3. 少即是多:为什么学校要少教数学 ./610678855.html
4. 孩子对自己学习做主时,学数学更轻松 ./636900166.html
5. 所谓「暑假滑坡」的真真假假 ./615569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