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和一个人闲聊,他突然冒出一句,说自己不相信进化论。我回应道:「这都 21 世纪了,又不是 19 世纪。当年达尔文刚提出进化论时,对它有所怀疑情有可原。但现在是 21 世纪,我们都能解读基因了。人类和黑猩猩有 98% 的 DNA 序列是一模一样的,我们明明知道人类和黑猩猩之间有亲缘关系,还有什么好争议的呢?」
他说:「万一 DNA 的相似性只是巧合呢?」
我说:「这概率小到就像是 2 的 7 亿 5 千万次方分之一那么渺茫。」
而他的回应是:「但就是有那么一丁点可能性嘛,不是吗?」
回想起来,我必须承认,在这次讨论中,过去的我无法宣称自己占据道德制高点,这有几个原因。首先,我已经记不清当时是从哪里引用了 这个数据,尽管它可能与真实情况的数量级相近。其次,当时的我没有运用「置信度校准」这个概念。纵观人类历史,每当有人断言某事发生的几率是 分之一,他们判断错误的频率肯定远高于 分之一。例如,人类共享基因的比例后来从 98% 被修正为 95%,而且这个数字很可能只针对已知的 3 万个基因,如果考虑整个基因组,那就是完全不同的数量级了。
不过,对方的回应仍然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我已记不清自己后来的回应——大概只是简单地表示了「否定」——但这次经历让我对未开悟者的思维方式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因此令我印象深刻。
我初次意识到,人们的直觉会在「绝无可能」和「只有一丁点可能性,但仍值得考虑」之间做出本质区分。这一点在 Overcoming Bias 网站关于彩票的辩论[1]中有所体现。一个人说:「中奖机会为零和中奖机会趋近于零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对此我回应道:「不,这只是一个数量级趋近于零的差异。如果你对此表示怀疑,不妨假设这个趋近于零的值等于 。」
问题是,概率论有时会让我们算出一个微不足道的概率值,小到不值得我们费神去记——但不幸的是,那时计算工作已然完成。人们往往会混淆地图与领土,以至于在直觉层面,误以为追踪一个用符号描述的概率,就等同于「一个值得考虑的可能性」,哪怕这个符号所描述的参照物是一个小到就像一粒微尘的数字,肉眼根本无法分辨。语言能够描绘如此之小的数字,但我们的感性认知却做不到——这么微小的感知根本不存在,无法触发足够的神经元放电,也无法释放足够的神经递质供我们感知。这就是人们甘愿购买彩票的原因所在——没有人能切实体会到极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渺茫。
但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人们在看待「确定」和「不确定」的论证时,存在着一种本质的区别。如果一个论证被认为是不确定的,即使其可能性微乎其微,你也可以选择忽略它。比如,如果可能性是零,你必须放弃相应的信念;但如果可能性是 ,你却可以继续坚持。
现在,我们身处一个自由的国度,没人会因为推理欠妥就把你关进监狱。但如果你能够无视一个可能性为 的论证,为什么就不能也无视那个可能性为零的论证呢?要我说,既然你都选择性忽略证据,那忽略确定的证据和忽略不确定的证据在本质上又有何区别呢?
在生活中,我常常从他人非常明显的反面教材中学习[2],并将其推广应用到更加细微的情境中。在这个例子中了,我得到的反面启示是:如果你不能因为主观意愿就忽视 这样微小的概率,那么同理,你也不应该因为个人喜好就无视 0.9 这样高的概率。这就像是站在同一个光滑陡峭的悬崖边上,无论是高估还是低估风险,一旦失足,后果都同样严重。
如果你发现自己想着「但你无法证明我是错的」,不妨回想这个人的例子。如果你打算否定一个基于概率的反驳,那又为何不连证明也一并忽略呢?
上一篇:
Thoughts Memo:全新升级的彩票下一篇:
Thoughts Memo:灰色谬误(一极管谬误)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claude-3-opus,校对 Jarrett Ye
原文:But There’s Still a Chance, Right? (readthesequences.com)
参考
1. 全新升级的彩票 ./827889733.html2. 愚蠢的反面并非智慧 ./4958428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