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高中恢复双休话题为什么会引发热议?你支持高中生双休吗?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473 👍 / 64 💬

问题描述

最近看到了很多关于高中恢复双休的讨论,原以为大家会一致赞同双休,没想到还有很多家长对双休非常抗拒。成年人上班都想有个双休,为什么孩子就不能有呢?


高一、高二双休,高三单休?连日来,普通高中周末要不要补课的话题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家长们“吵”成一团,支持双休的约占60%。长沙市教育局相关人士表示,普通高中周末双休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这一话题缘于2月8日一名长沙市民在“问政湖南”平台以“关于长沙市高中实施双休制的建议”为主题发帖,建议“落实高中双休制度”。2月13日13点51分,长沙市教育局对网友建议进行了跟帖回复,具体如下:“我市认真落实相关政策要求,严禁高中学校在法定节假日、寒暑假成建制补课。学校可以开放教室、图书馆和体育场馆,供学生自愿到校自习和体育锻炼。”

2月14日,有网友再度发帖“长沙高中家长反对双休”,认为多休一天,不利于“维持正常的教学进度”,老师因赶进度教学,影响的是“绝大多数的学生”。

在“问政湖南”平台链接的“长沙高中双休?节假日严禁补课?家长您怎么看?”的微调查中,截至2月16日11时,有超过18万名家长参与调查,其中超过10万名家长支持“减负还从学生周末开始”,有7.4万余名家长认为不补课会导致“课程学不完,会压缩高三复习时间”,0.7万余名家长认为“孩子太累了,让他们身心都放松一下”。从以上数据可看出,支持双休的约占60%。

家长意见分歧大,学校也一样。2月13日是周四,2月15日是周六。长郡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沙市第一中学、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等高中表示,严格执行长沙市教育局规定实行双休,开放教室、图书馆等场馆供学生自愿到校自习,充分确保学生能够拥有更加充裕的休息时间和自我调整的空间。还有不少高中暂未调整学生作息时间。

“普通高中周末双休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长沙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周小青表示,一方面,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都有相关的政策规定。2024年8月30日湖南省教育厅发布《湖南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20条规定》,其中第12条“严格规范补课办班行为”,明确规定:“严禁学校擅自调整法定放假和收假时间、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含双休日和寒暑假)集体上课。”另外,该规定第5条指出,课后服务仅限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这就意味着,普通高中不能以课后服务的名义收取补课费了。另一方面,新高考越来越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必须要有更多的时间来发展个性化长处,同时Deepseek等AI智能的问世也可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很大支持,学生可利用它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提高巩固。

“学校肯定会落实市教育局规定,采取措施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长郡梅溪湖中学教务处主任何永清说道。不过,他认为,高中双休应该是全市一刀切、全省一刀切,要双休就大家都双休,否则就对部分学生、学校不公平。“教育内卷其实就是这么来的,你不搞别人搞就搞不下去,最好就是大家都不搞。”

在这个问题上,湖南省教育厅在对《湖南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20条规定》解读时就有专门问答:

不少人认为《20条规定》关键在落实,如何更好推动落实?对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分别有什么要求?

教育部门:一是要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平台对政策进行广泛宣传解读,确保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学校、教师、家长知晓《20条规定》,使更多的学生家长参与监督,家校配合形成合力,营造推动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要畅通举报渠道,及时公布违规办学举报电话,对违规办学行为线索进行及时登记受理。三是要将《20条规定》的落实情况纳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督促指导各地各校将各项要求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四是要开展集中整治,对照《20条规定》相关违规办学行为开展集中治理专项行动,对于问题明确、性质严重、影响恶劣、问题屡次出现的违规办学线索,重点进行查处,并主动报告上级教育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共同推动问题整改,对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严肃处理。

高中单休改双休还在热“吵” 业内人士:大势所趋


真的感到这个世界的参差。

我高中的时候是双休,第一次知道有学生不是双休,还是因为认识了在江苏读书的朋友。然后又陆陆续续知道其实很多地方的学校都是单休甚至一个月只休两天。

难怪前几年那么流行 996 是福报的说法。对于 596 甚至 6117 的学生而言,996 真的是福报了。

为什么有人说 996 却没人说初中高中生的 596?如果高中生也实行996会发生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高考到底想要筛选怎样的人才?

是想筛选能够经受 596 甚至 6117 的牛马,还是在正常作息下也能出成绩的人?

我觉得这用筛选是解释不通的。这简直是在大规模地摧毁人才。

正如我在之前的回答中所述,绝大多数人的潜力都被低效的教育模式给浪费掉了。所谓取消双休,不过是把低效的教育从一周五天延续到七天,反而让低效变成无效甚至反效果。

如何理解「以绝大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没有要到拼天赋的地步」?

为什么会是反效果?这得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

人脑学习依赖于两种相互制衡的神经机制:

  1. 连贯性[1]构建:当新知识与既有认知框架匹配时,神经网络会强化相关突触连接,形成结构化记忆。这种机制使数学定理、物理规律等抽象概念通过逻辑关联形成稳定知识体系
  2. 干扰性[2]筛选:新输入信息会触发记忆竞争[3],大脑通过遗忘[4]次要细节来优化存储效率,并通过泛化[5]提取核心规律。

在理想状态下,自主学习者能够主动选择与现有认知匹配的知识模块(拼图块),通过内驱力[6]奖励机制[7]巩固知识结构,同时剔除干扰信息(丢弃错误拼图块)。此时干扰是一种记忆优化工具。

但是,当教育系统取消双休、延长强制教学时,违背了大脑的根本运作规律:

传统课堂难以检测个体认知漏洞。这些缺失如同拼图的缺失块,导致新知识与旧缺陷产生神经信号冲突。大水漫灌并不会填补这些漏洞,反而会让干扰强度不断提高,导致稳定知识的吸收微乎其微,干扰变得具有破坏性,而知识的连贯性也被削弱。在这种强制的教学中,干扰成为主导力量。它可能破坏有益的连接,甚至取代原本应属于有用记忆的连接。

Thoughts Memo:教学的连贯与干扰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由于漏洞的不断积累,丧失学习的动力,对学习本身产生厌恶。

我们再以数学学习为例: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积累生物损伤,最终达到一个临界点,引发一连串的健康问题。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积累弱点和知识缺口——即便成绩是 B+ 或 A-,也意味着课程中有些内容学生并未完全理解,更不用说掌握。此外,如果学生所学课程不够全面,未涵盖一些在高阶课程中被视为先验知识的主题,也会导致知识缺口。一旦学生积累了足够多的知识缺口(顺便说一句,一个缺口会引发更多缺口),那么除非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来填补这些缺口,否则学生将面临持续的困难。

学生通常在积累了大量知识缺口后就停止选修数学课程。通常的情况是,学生尝试按步骤模仿操作,而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因为他们无法直观地领会所教授的新内容。不久之后,他们发现自己无法解决任何需要批判性思维或多步骤的问题。

这类似于职业运动员通常不是因为年纪太大而退役,而是因为积累了太多伤病。正如 Indiana Jones 所说:「不是年龄的问题,而是磨损。」或者如数学作家兼漫画家 Ben Orlin 幽默地描述的那样,这是「破沙发定律」:一个小小的缺失,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整个沙发变形,最终无法使用。

学生几乎可以肯定会在传统课堂中积累这些缺失。只有那些最有天赋和动力的学生才有能力和意愿自己识别并「自我修复」这些知识缺口。


所以我非常支持高中生双休,更支持他们自主学习。即使是从筛选角度来看,能够自主学习的人才也比被迫刷题的机器更能创造长期价值。


参考

1. 一致性与连贯性 ./264327134.html
2. 干扰 ./269974053.html
3. 知识达尔文主义(知识进化论) ./264940693.html
4. 遗忘 ./558542113.html
5. 泛化与概念化 ./264989664.html
6. 学习内驱力 ./52990549.html
7. 学习的乐趣 ./602150910.html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