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Ericsson 和 Pool(2016, p. 14-22)的定义,「有目的的练习」由具体的、近期的目标所驱动,难度设置在刚好超出你的舒适区(参见发展技能需要挑战稳态[1])的水平。要规划好这类练习,你需要良好的反馈,而这通常又离不开教练的指导。
这种练习方式更能代表专家的成长路径;可与采用朴素方法的练习会让人迅速遭遇瓶颈期[2]进行对比。但根据作者的观点,这种练习的效果仍不如刻意练习[3]。后者是一种特殊的「有目的的练习」,它还得益于为提升表现而专门设计的、高度完善的训练体系。
由于在这种练习中你总是在挑战极限,所以成功需要高度的专注。同时,你还必须应对突破瓶颈期往往需要另辟蹊径[4]中所描述的难题。
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是:好的练习包含更有效的组块重新编码方案[5]。
参考文献
Ericsson, A., & Pool, R. (2016).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1 edition). Eamon Dolan/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Peak - Ericsson and Pool
链接至本文(已汉化)
声明
此内容发布由 Andy Matuschak 许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修改。保留所有权利。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gemini-2.5-pro,校对 Jarrett Ye
原文:Purposeful practice, after Ericsson and Pool
参考
1. 发展技能需要挑战稳态 ./422370272.html2. 采用朴素方法的练习会让人迅速遭遇瓶颈期 ./1929184582483285376.html
3. 刻意练习,来自 Ericsson ./578329400.html
4. 突破瓶颈期往往需要另辟蹊径 ./1929184438018875845.html
5. 好的练习包含更有效的组块重新编码方案 ./459716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