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算不算是一种善意的谎言?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197 👍 / 11 💬

问题描述


不仅不是善意的谎言,这简直是恶意的谎言。不仅仅把教育的失败归咎于教师的个人能力,还否定了学生的自主性,转移了问题的焦点。

难道学生就是块等待被老师塑造的「材料」?塑没塑好都是老师的责任?学生不能自己翻书自学吗?不能上网找在线资料学习吗?

哦,你说这学生一天 24 小时都被关在学校监狱里,老师狱卒不断安排各种任务,让学生疲于奔命,没办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节奏和方法。最后学生没学好,那老师确实负有一定责任。但老师和学生所处于的这座学校监狱本身,才是最有问题的那一个。

想一想这种说法到底有多恶意吧。这里仅提三点:

第一,它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前提上:学习是「被教会」的,而不是主动「建构」的。

正如 Seymour Papert 所揭示的那样,你无法通过解释来传递洞察。学习者必须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去「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一个老师无论多么「会教」,如果学生的大脑还没有准备好接受某个概念,或者缺乏必要的前置知识,那么再精妙的讲解也只是对牛弹琴。这就像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它喝水一样。这种说法把学生描绘成一个被动的容器,把老师描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灌输者,这从根本上就违背了学习的认知科学原理。

可惜的是,这种视角不仅仅被教育的传统主义者奉为圭臬,连一些进步主义教育者也认同这一点。无非是灌输/控制的方式不同。传统主义者认为要直接了当:告诉学生要学习什么,直接而公开地展示权威,布置大量练习,让他们能学会;之后要测试这些知识。如果他们没学会,那么整套流程再来一遍。进步主义者则认为行事要间接:你知道孩子应该学习什么,并认为你有责任让孩子学到这些知识,但是尽可能不要明显地用权力施压。你希望利用玩耍和探索等儿童的自然学习活动,不被察觉地调整活动导向,让孩子能够自己「发现」正确答案,并且避开错误答案。

卢梭以及所有现代教育者的根本错误,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教师能力。事实并非如此;教育的成功取决于儿童能力。儿童能自我教育。

第二,它将一个「系统性」问题,伪装成了一个「个人能力」问题。

我们的学校系统,其本质是强制性的、非自愿的监禁。孩子们热爱自由,而学校剥夺了他们的自由。他们被迫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节奏,学习固定的、与他们内在兴趣无关的内容。这种对人类学习内驱力[1]的系统性压制,必然会导致厌恶和习得性无助[2]

在这种「监狱」般的制度下,老师的角色更像是「狱卒」,其首要任务是执行系统下达的指令——完成教学大纲、维持课堂纪律、确保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他们自己也是这个系统中的一颗螺丝钉,并没有多少自由去真正因材施教。

因此,当学生学不好时,将全部责任推给老师「不会教」,就等于在说:「问题不在于监狱本身,而在于狱卒不够风趣幽默。」这不仅不公平,更是恶意地掩盖了那个房间里真正的大象:强制学校教育这个制度本身,就是反学习、反人性的。

第三,它剥夺了学生的能动性和责任感。

这种说法的另一层含义是,学习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外部因素(老师),而与学生自身的选择、努力和好奇心无关。这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暗示。真正的学习,来源于不受束缚地参与到富有意义的情境之中。而当学生被告知他们的失败只是因为老师「不会教」时,他们便丧失了为自己学习负责的动力,变成了等待被拯救的、无助的受害者。


总结来说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说法,是一个精心包装的谎言。它看似抬高了教师的责任感,实则是在维护那个病入膏肓的强制教育体系。它让我们把目光从制度的根本缺陷上移开,转而去苛责身处其中的、同样无力的个体(教师),同时又将学生置于一个被动、无助的位置。真正的解决方案,不是去寻找更「会教」的老师,而是要结束强制学校教育,将学习的自由和权利归还给学生自己。


相关译文

你无法教授他们尚未准备好理解的知识卢梭之谬误:荼毒至今的教育理论「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呃,呵呵……大脑是完美的适应装置


参考

1. 学习内驱力 ./52990549.html
2. 习得性无助 ./65899656.html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