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潮新闻消息,关于杭城高一、高二推行双休,讨论热度依旧不下。上周双休的第一个周末,有老师拍下烟火气满满的视频,感叹终于有时间给家人做一顿美餐;有学生更开心,睡到中午起床,打球放松的时间比之前宽裕了。
不过,这件事遭到了部分家长的反对,洋洋洒洒写下了4点理由和2点建议,投诉到了市民问政平台。
支持的、反对的,大家都各有立场和说法。
采访中,高中老师感叹,其实周末双休让老师愉悦、学生开心,回归正道,才能缔造美好教育。
家长质疑周末双休是“一刀切”
高一、高二周末双休的消息一出,朋友圈里的高中生家长们,有点坐不住。
“我要好好想一想接招的对策。”
“孩子肯定是希望双休的,从情感上我也想她能好好休息,但心里肯定也会焦虑。”
这样的纠结心态,也是绝大部分家长的心声。当然,也有家长更直接反对周末双休。
“为啥杭州市区的高中生就必须要双休,而其他县中或者市的高中都可以单休,孩子在家根本没有自我管理能力。”在市民问政平台上,有家长发出这样的疑问。
还有家长,罗列的反对观点很详细、具体。
这位家长说,自家孩子高中在读,相对于其他学校,学校管理不是非常严格,孩子以前是周五接回,周日下午返校自修,但现在要求不得周日提前返校。
“我非常理解义务教育阶段减负,但是高中已经过了义务教育阶段,不应该一刀切。”这位家长说,高中生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做到自律,到校自习会更加集中注意力,有规划性、提升效率,免受家人、电子产品等干扰。
这位家长还提到,都说教育要公平,但是有钱可以上培训班,没钱就上不起,本身就不公平,“现在学校提供了场地,还有老师无偿答疑解惑,这才叫教育公平。”
还有一点,也是很多家长都提到的一点,高考是全省乃至全国的竞争。杭州推行高一、高二周末双休,但省内其他城市、全国其他城市却没有规定,对于杭州的孩子来说,这也是不公平。
“据我在家长群里了解,大部分家长都反对双休。”这位家长建议,关于周末双休,可以实行自愿回校原则,个别家长有意见,孩子可以不回校,另外全省统一政策,维护高中教育的一致性和公平。
对于家长们的反映,教育部门也做出了回应——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明确禁止中小学校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补课,旨在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要求学校规范办学、不违规补课的同时,积极指导学校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优化作业布置,确保学生在校期间高效学习,放假期间合理安排、劳逸结合,给身心充电;同时,支持学校不断优化教学服务,加强家校沟通,家校携手,为学生提升学业成绩,全面健康成长提供更多帮助。
是否参加培训成亲子间的“极限拉扯”
关于周末双休,高中老师们,也是最直接被影响的当事人之一。
上个周末,杭州长河高级中学的高一班主任杨春林老师,拍摄了一条视频,满满的烟火气息。
杨老师说,过去自己常烧饭,但没有时间就不烧了。周末双休后,自己终于有时间“重操旧业”。儿子、女儿在外面打游戏,玩得不亦乐乎;自己在厨房里忙碌张罗,番茄蛋花汤、蒸鲳鳊鱼、冬笋炒腊肉、炒青菜,四道家常菜里,就是一家人最温馨的日常。
杨老师感叹,这才是生活应有的状态。“我是很支持的。双休让老师愉悦、学生开心,遵循规律,回归正道,才能缔造教育美好。”
采访中,多位高中老师都直言,支持周末双休。有重高老师说:“无论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还是青少年身心健康,不管哪个站位来看,都双手赞成。”
不过推行周末双休,阻力也不少。有老师透露,家长反对的原因之一,是觉得外面培训更贵,希望校内组织。
有一所高中的家长告诉记者,上周日,女儿就已经提前返校,参加学校组织的周末培训。
“当时传要周末双休,我们一直在等消息,结果等来了她的电话,是班主任让他们自愿报名周日的培训课程。如果不参加,需要家长告知班主任。”家长群里,大家都讨论开了。大多孩子都希望帮他们拒绝,有的直接说不是征求意见,还有的说谁报就谁去上,家长们却有点动摇,“如果不报班,大家也要想想对策,家长觉得还是在学校里更好。”
最后有的班主任比较随性,一个班大概报名了十来个;有的班主任比较强势,几乎全班参加。所谓的周末双休,女儿也没有享受到。“说是针对头部的学生开出的培训,地点不放在教室里,这可能也是高中的一种应对之策。”
还有另一所学校的家长说,孩子读高二,周日下午一点多就返校了,说是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测试。“相当于提前半天回校,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休。”
周末双休或将加快日常上课节奏
为什么杭州高一、高二推行双休,会有一定的阻力?有高中老师分析,这与浙江高考的特殊性有关。
每年1月,浙江就将进行首次高考,也就是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就要为高三1月份的首考做准备。这也意味着,浙江考生的高考,比其他地方早了5个月。
有高二老师说,自己所教的学科,2月底会结束高中选考的全部新课,3月份正式开始一轮复习。从今年的3月到明年高三的1月,就是一个完整的一轮复习所需要的时间。
“现在的高二下,实际上是高三上的节奏,完全双休的阻力之大可想而知。”这位老师也提到,高一双休阻力也不小,浙江省内高校三位一体对学考A的数量做出了要求,这就要求从高一开始,务必对十门课定下尽量多拿A的目标。“高中双休没问题,是否对已经是高三上节奏的高二下,有一个弹性的规定?”
对此,也有高中老师坦言,周末双休后,日常上课的节奏会加快,需要作出一些弹性的调整。“会逐渐分层。对那些真正聪明、有潜力、善于学习的孩子来说,这样挺好的,帮助他们能够脱颖而出。对那些一遍弄不懂的孩子,可能就要想办法跟上节奏。”
高中周末双休遭杭州家长反对,老师直言:回归正道-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这些家长反对高中周末双休,只让我感到「拴」文化的恐怖。什么是「拴」文化?这篇文章有详细的叙述:
勇敢的小火花:现在,“拴”是比“卷”更大的教育问题只要理解了「拴」文化,就能搞懂这些家长的脑回路了。
「拴」文化是一种无限制压榨学生学习时间的文化。这种文化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疲劳作战、无视心理需求、把成绩等同于努力。
家长将「在校时间=有效学习」视为铁律,认为只有通过强制拴住学生才能保证教育成果。这种观念源于长期「拴」文化的驯化——他们已默认「坐满 14 小时」才是教育常态,忽略了学生效率、心理状态和无效学习的真相。
实际上,绝大多数人未达潜力上限的主因并非努力总量不足,而是教育方法和练习策略的严重错误——知识漏洞的放任、无效练习的常态化、对学习速度差异的漠视。这些有非常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实证证据:
如何理解「以绝大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没有要到拼天赋的地步」?若补课内容仍是重复训练、超纲题型,对 60% 考不上公办本科的学生而言,周末补课只是延长了「学不会却必须坐满」的时间。这类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基础巩固而非「拴在难题上」,补课反而会加速他们的自我否定。
但是在「拴」文化浸淫下的家长完全无视认知科学,他们只有因为无知而产生的无尽焦虑。一旦学生脱离学校管控,家长便陷入双重恐惧:一是担心孩子因「自律不足」而成绩下滑;二是「其他县中仍在补课」带来的相对剥夺感。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正是学生被剥夺自主权,无法自主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这些家长的心理内耗,是毫无意义的。
再谈「教育公平」,这些家长将「学校补课」等同于教育公平(避免贫富差距下的培训班竞争),实则是让教育沦为「拴时间」的比拼。这就好比为了消灭贫富差距而选择物质财富极度匮乏的绝对贫困。
真正的公平应是让不同禀赋的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向成长,而非所有人被迫在低效学习中充当分母。
想要摆脱这种「拴」文化,我认为首先得普及认知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结论,消除家长的错误认知,让教育真正走上为学生服务的道路。
关于认知科学的文章推荐:
Thoughts Memo:第二章 学习的科学Thoughts Memo:第三章 核心科学:大脑的工作机制Thoughts Memo:第五章 问责与激励Thoughts Memo:第七章 个体差异:学习过程中的迷思与现实Thoughts Memo:第八章 有效练习的迷思与现实Thoughts Memo:第九章 关于数学加速的迷思与现实Thoughts Memo:第十章 主动学习这个系列我们汉化组还在努力校对中,欢迎关注专栏:
The Math Academy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