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自主教育
中国学生已经受够了被学校、老师、家长、各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的人教育,唯独没有时间、精力、机会、权利、环境来自己主导自己的教育。
什么是自主教育?
自由教育是指所有的选择都由学生自己决定的教育。自主教育通常以自学[1]为基础,是自我指导[1]和自我节奏[1]的学习。在自主教育中,没有时间、空间、速度、方法、方向或主题的限制。自主教育在定义上与被动的学校教育[2]或直接教学法[3]截然相反。
怎么进行自主教育?
其实每个人生来就会自主教育,看看小孩子,看看采集狩猎社会中的孩子,看看民主学校中的孩子,你就会发现,孩子能够在没有学校教育的情况下自己教育自己。
以下内容摘自 Peter Gray 的教育专栏《自由学习》,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1 儿童的大部分教育发生在他们开始上学之前。
儿童自我教育能力最明显的证据,凡是明眼人都能看到,来自于观察孩子们在出生后的头四五年时间里,在任何人试图以任何系统的方式教他们什么之前的时候。
想想他们在那段时间学到的一切。他们学会走路,跑步,跳跃,攀爬。他们学习所有能够得着的物品的物理特性,以及如何摆弄这些物体。他们学习自己的母语,这无疑是人类所能掌握的最复杂的认知任务之一。他们学习其他人的基本心理——如何取悦他人,如何惹恼他人,如何从他人那里得到他们需要或想要的东西。
他们不是通过任何人提供的课程学会这一切的,而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自由玩耍,他们永不满足的好奇心,以及他们对其他人行为的自然关注。我们不能阻止他们学习这一切乃至更多,除非我们把他们单独锁在壁橱里。
叶峻峣:孩子们可以自己教育自己 II:来自小孩子的一课2 采集-狩猎社会中的孩子不需要所谓的学校教育也能成长为成功的成年人。
人类物种历史的大部分时间中,我们生活在相对较小的游牧、采集的群体中。我们的基本天性——包括我们的嬉戏、好奇心,以及我们出自生物本能的学习适应能力——都是在这种生活方式的背景下进化出来的。一些狩猎-采集者群体设法在保持他们的文化完好无损的情况下生存到了现代。
在非洲、亚洲、新西兰、南美洲和其他地方对这些群体进行研究的人类学家发现,这些群体在对待儿童的态度上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在所有这些文化中,儿童和青少年基本上每天从早到晚都可以玩耍,随心所欲,不受成年人的干涉。
这些人数千年的经验证明了他们的信念,即年轻人通过玩耍和探索来自学,然后在准备好时,自然地开始将他们所学的东西用于造福于整个群体。通过自己的努力,狩猎-采集社会的儿童获得了在他们的文化中成长为成功的成年人所需的大量技能和知识。
叶峻峣:孩子们可以自己教育自己 III:狩猎采集者的智慧3 在我们的文化中,一些受过「『非学校』教学」的孩子不需要所谓学校教育就能成为成功的成年人。
多年来,我一直在马萨诸塞州弗雷明翰的瑟谷学校观察儿童和青少年。这所学校创办于 40 年前,创始人对教育的信念与狩猎采集者非常相似。
这所学校是为 4 至 18 岁的年轻人开设的,它与典型的学校完全不同。它是个民主的环境,儿童真正拥有与成年人平等的权力,学生完全通过自主活动学习。从本质上讲,它是个安全的环境,年轻人可以在其中玩耍、探索、承担责任,并与各个年龄段的人自由互动。
没有考试,没有小星星之类的奖励,没有及格或不及格,没有必修课或作业,没有强迫或哄骗孩子学习,也没有期望工作人员对孩子的学习负责。
到目前为止,数以百计的年轻人在这种环境中自学成才。当然,他们最终并没有成为狩猎采集者。他们成为工匠、艺术家、厨师、医生、工程师、企业家、律师、音乐家、科学家、社会工作者和软件设计师。他们活跃在我们文化所重视的所有职业中。
叶峻峣:孩子们可以自己教育自己 IV:来自瑟谷学校的一课更多有关自主教育的证据
很多给我写信的人都对他们孩子阅读的学习顺序感到惊讶。一些孩子在学习较简单的单词前,就已经学会了一些从未在启蒙读物中出现的生僻单词。有些孩子在学会阅读之前就已经学会了写作。有些孩子似乎以很快的速度学习,然后就停滞不前,几年后才进一步进展。我们成年人可以欣赏这一切,只要记住我们的责任不是改变它。我们只是观察者,有时是孩子为了实现目标的工具(这个目标也是孩子自己的)。
叶峻峣:孩子能自己学会阅读Grenier (1973 年)在学年末测试了乔治亚州 Griffin 的公立初中七年级学生,之后对一部分人在下一学年的头几天,另一部分人在学年开始两周之后测试。她的数学测试包括三个部分:计算、概念、应用。我在此将概念和应用部分的分数合起来,作为数学推理的成绩。这是 Grenier 得到的结果。在计算上,他发现假期结束之后立即测试的人,出现了相当于 0.22 学年的下降,然而两周之后测试的那些人,出现了相当于 0.1 学年成绩上升。所以计算部分是有暑期滑坡的,但只要上两周学,这部分损失就补上了,甚至还提升了一点。换句话说,在三个月的暑假里,他们的数学推理能力进步了将近半学年。
叶峻峣:所谓「暑假滑坡」的真真假假在先前的帖子[4]里,我描述了 L.P. Benezet 开展的实验,当时是 1920 年代后期和 1930 年代前期,他在新汉普郡曼切斯特担任学校主管。针对他所辖校区中最穷的学校,他改变了其中一半学生的课程,在六年级之前都不开设算术课。他发现,这些孩子在刚上六年级时,比其他孩子在数学应用题上表现得更好——这类问题需要把数学知识与常识结合起来。这些孩子可是一点都没接受过算术教学。他们甚至比那些富人区的孩子表现更好,那些孩子可是从小学到大的。当然,在按照普通教学方式设定的加减乘除计算问题上,他们的表现稍显落后,但六年级结束时,他们在计算问题的表现上已经跟上其他人了,而且应用题的表现仍然遥遥领先。
叶峻峣:教得少学得多的又一例证创作声明:内容包含教育建议,国外经验仅供参考。
参考
1. 自我导向/自定进度/自学 ./353404375.html2. 被动的学校教育 ./359037513.html
3. 直接教学法 ./360820529.html
4. 少即是多:为什么学校要少教数学 ./610678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