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课标滞后期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48 👍 / 3 💬

定义

课标滞后是指「(1)课标[1]的内容落后于(2)人类进步所需知识」的滞后期。这种滞后可能长达几十年,它加剧了学校教育[2]对青年适应现代世界的负面影响。

课标的暴政

完美教育要做的基本之事,是让大脑沉浸在目标环境中。药剂师的孩子沉浸于药店的生活,他很可能可以高效培养出成为药剂师的适应力。浸泡于网络知识之中,或许会为他提供所有必要的成分,以寻找在网络世界中的最优适应。在疾病大流行时期,外科医生可能会觉得穿着防护服很麻烦。但他对新生活的适应可能只需要几天。在这几天里,他将完善所有的程序和认知技能,以适应新的角色。大脑是完美的适应装置[3]

学校系统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耳濡目染的力量。学校不会让孩子沉浸在药房的生活,而是首先教授孩子字母和数字(对孩子的需求进行抽象)。几年后,这些基础知识将被用于记忆与药物有关的东西:名称、配方、剂量等。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知识估值网络[4]被颠倒,变得迟钝。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都被熄灭了。打个比方,现在的教育业有点像淘金。孩子不是在寻找黄金,而是从记住铲子的组成部分开始。但如果发现筛子变得更合适,那么铲子的理论就很可能无用了。同样,孩子不应该骑自行车,而要学习肌肉的结构,和激活肌肉的最佳顺序。显然,这种骑自行车的理论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荒谬的。课标[1]的指导思想对此不以为然。几个世纪以来,课标一直僵化和难以动摇。

课标[1]扼杀了自由学习[5]

对课标问题的比喻解释见学校教育的爬山比喻[6]

课标过时

如果课标[1]是由 40-55 岁的人编写的,那么它就会严重偏向于继承 20-50 年前的课标所承载的知识内容。这种现象具有递归性,并导致滞后效果, 2020 年开设的课标,却可能仍然被一个世纪前适用的知识所污染。许多国家已经不再强制教学手写体,但波兰仍然强制教学。最近,我发现波兰课标中的手写体大写 F 看起来非常陌生,我不记得我在童年时学过这个字母,也不记得在生活中哪里遇到过。更糟糕的是,我无法分辨这个字母。如果有人问我,我会说这个字母不存在!它看起来像 T 和 F 的杂交。如果一个知识还算渊博的博士,在他生命的六十年中,完全不记得哪里遇见过与手写体大写 F 互动(除了在这儿骂一顿),那它有何必要作为必修知识要求孩子学习?

整个数学领域都在快速发展,比如应用到机器学习的数学。然而,今天的数学课标与 20 世纪 50 年代的课标别无二致。笔算仍然占据课标的主要地位,然而现今实用价值所剩无几。笔算从不应该是强制性的。我试过回忆长除法怎么做,我回忆不起来(花了 20 秒)。我不是忘记长除法了。我小时候花了很多时间练习这个方法。然而在成年生活中,我估计从没用过这个技能。(如果我掌握了这个技能,)我也许能心算除法:不那么精确,但是很快,而且适用性[7]更好。计算器和纸一样触手可得。长除法只是学校课本中僵而不死的骨架一具罢了。只是为了乐趣,我试图重新学习长除法,看这个视频也不过两三分钟。不过很悲伤的是,我估计我用不上长除法,除非是为了显摆。

一旦我们把教育从课标的暴政中解放出来,我们就有希望摆脱这块古老又古老的压舱石,来发展更重要的新式解决方案。选择发展新趋势,便要承担抛弃一些旧有价值的风险。然而,信息的获取日益通畅,语义网也颇有前景,这样一来旧的解决方案中好的部分不会灭绝。这些好东西只是会经历一段健康的达尔文过程,而且一旦在特定场景下能提供明显的优势,我们也可以把他们复活。

课标滞后对年轻一代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强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课标滞后带来在学校浪费时间[8]之感,从而引发相关压力,另一方面,毕业生因此对生活毫无准备,难获成功。

课标滞后于知识无益,也不利于心理健康

课标研究

设计课标[1]时难以考虑每个孩子难以预测的需求和兴趣,这个问题因课标滞后的存在而变得更加复杂。

针对课标相比前沿落后多少时间的研究不可胜数。经合组织委托机构编写了一份报告(教育 2030)时,其结论骇人听闻,与此同时开人眼界。

Barnard 描述道,行动与决策,决策与执行,都存在时间滞后,分为三个阶段:「1)认识到决策需求的延迟;2)做出决策所需的时间;3)颁布和推行所需的时间」。Barnard (2003) 认为,类似课标更新的过程,由于其民主的特点,天然就是缓慢的

不用一分钟的研究,每个孩子的大脑都知道解决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自由学习[5]。课标可以带来启发,但并非不可或缺。每个孩子都必须发展他自己的学习轨迹(不是课标)。只有这样,她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经营自己的生活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除非我们认识到这个基本的事实,我们还会在解决课标滞后,弥补其伤害上浪费大量金钱。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简单的一刀,那就是结束强制学校教育[9]。一旦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做出自己的决定,他们可以考虑或忽略课标安排。最有可能的是,他们会置之不理。最后一次阅读任何课标安排是什么时候?我经常这样做,因为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我阅读课标的目的是为了嘲讽。课标这个想法就像是史前遗物,庞大,脱节,无用。我确实为 SuperMemo 推广高级英语,只是因为核心英语词汇是相对稳定的。预制集合就像是课标表,能快速学习一些简单知识。然而,学习英语的最好方法是解决效率这一瓶颈。在这一点上,高级英语只能是一个拐杖,而关键的任务努力仍将由学生和他的自由学习方法来承担。

课标概念的存续表明社会对知识和创新的动力学理解不足

Cyprian Kamil Norwid

除非你住在波兰,否则你不根本知道 Cyprian Norwid 是谁。许多学校都以这个人的名字命名。每个城市都有一条以 Norwid 命名的街道。这家伙是典型的国宝。他对我的课标滞后的故事也非常重要。

Darek 是一名高中二年级学生。他坦言,他班上有一半人可能会挂掉波兰文学课。他解释说,现在大家都在火急火燎地学习 Cyprian Norwid. Norwid 是一位代表帕纳什主义的诗人。他在生前(19 世纪中期)无人赏识。他的主要作品在一个世纪后才出版(Vade mecum)。他并没有改变历史。把 Norwid 推给儿童有助于他的声誉吗?

没有一个历史上的英雄,值得整个学校的年轻人感到压力。没有一个学生不具备广泛的兴趣,但这些兴趣都被保持成绩的压力扼杀了。他们的生活现在被一个诗人所充斥,这个诗人除了波兰人无人问津,而这撮波兰人充其量只占全球文化的 1%(世界人口的 0.5%生活在波兰)。当写下这些文字时,我意识到我甚至没有向 SuperMemo 导入任何关于 Norwid 的基础知识。我试图了解这个世界的一切(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 Norwid 在其中甚至没有一点地位。然而可怜的孩子们却把它作为必修课。

当我问 Darek 关于 Norwid 的历史地位时,他手忙脚乱地想出一些细节,并嘟囔了几句不连贯的话,我甚至无法在此复述。有一段时间,这个面带微笑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受惊的小学生,他艰难地搜寻记忆,试图背出几个饱经填鸭的短语。就是这样的小学生,让他的老师大为光火。他所有的智慧、活泼可爱、多才多艺,性格特点,在几秒钟内蒸发殆尽。他站在教室门口,脚下不稳,额头冒汗,老师则不禁心生疑惑,思考她为什么要把生命浪费在这 「垮掉的一代 」身上。

我问 Darek 为什么 Norwid 在波兰历史上很重要。我没有得到任何答案。随后,我用有关 Norwid 的问题问了几个成年人。我这个不太科学的调查显示,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名字,大多数人都记得 Norwid 是个诗人,没有人能够连贯地表述出 Norwid 在历史上的作用,每个人都声称「我讨厌 Norwid,我相信每个人都讨厌 Norwid」。可能从 「年轻的波兰」(1890-1918)的颓废时代遗毒至今的课标滞后,让创意艺术之才变成众恨交集之徒。这样的仇恨全然来自胁迫的泛滥,理解的缺位。要理解和欣赏 Norwid,你必须成为 Norwid 学家。也许你可以试一试:母语

对于雕塑家或诗人来说,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她需要充分的创作自由。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 Norwid ,我们需要让他们自由翱翔! Norwid 本人只上了四年学。学校看似在正在挖掘这种不受重视的人才,其实是在摧毁他们。

强迫导致了对学习的厌恶,并扼杀了创造伟大的前景

我不讨厌莎士比亚,正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被迫读过他的作品(特别是没有读过原文)。然而和 Norwid 一样,William 也是英语专业学生经常讨厌的对象。如果你想快速了解年轻人对这位伟大诗人的看法,请看这个视频。顺便说一下,这个 5 分钟视频是对我的学校教育问题[10]的总结。你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与其翻阅上千页的文字,你可以在 5 分钟的总结中了解到所有内容。

关于我自己对文学的「喜爱」的一些细节,见:我为什么不读小说

进一步阅读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题图 by Namgic_
原文:Curriculum lag - supermemo.guru

参考

1. 课标 ./469943493.html
2. 被动的学校教育 ./359037513.html
3. 大脑是完美的适应装置 ./630451665.html
4. 知识估值网络 ./617467538.html
5. 自由学习 ./272543239.html
6. 爬山类比 ./66683201.html
7. 适用性 ./517317208.html
8. 无聊 ./386603182.html
9. 强制学校教育必须结束 ./418098485.html
10. 《我永远不会送我的孩子去学校》 ./73383015.html
11. Papert 有远见地呼吁抛弃过时的字识(letteracy)(1993) ./626772579.html

专栏:学校教育问题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