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
知识工作者的理想训练方式是什么?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疯狂打磨基础技能以达到娴熟,这又意味着什么?
知识工作 | 音乐、舞蹈、体育… |
---|---|
技能尚未描绘清楚 | 专家/教练/导师对技能有全面的认识 |
不清楚如何进步 | 关于训练以取得进步的知识非常丰富 |
反馈循环缓慢 | 反馈快速且细粒度 |
- 知识工作是「棘手领域*」(Ericsson)(*译注:原文为 Wicked Domain,指一种难以通过练习稳步提高能力的领域,其标志是不断变化的背景和不一致或模棱两可的反馈)
- 相比于芭蕾、音乐来说,精湛的知识工作技能是怎样的,尚不清楚。
- 诺贝尔奖获得者很少当教练,他们并不会记录应该训练哪些技能来积累知识,达到像他们一样的知识水平,取得成功,所以没有形成知识库。
- 知识工作者的基本技能举例:注意力管理、逐步完善想法、良好的团队沟通能力
- 可以做什么练习来提高知识工作的技能呢?
- 每日写作?
- 也许可以参考宗教学习获取灵感?
延伸阅读
相比知识工作者,运动员和音乐家会更为严格精细地打磨基本技能[1]
知识工作[2] (Andy Matuschak 的笔记)
知识工作很少涉及刻意练习[5]
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Anders Ericsson 著)
刻意练习总结 (维基百科摘录)
成就专家之路(Anders Ericsson 著文)
问题二
你的笔记对你的学习和创作有多重要?能举个例子说明写笔记时得到的灵感,或者取得的创造性突破吗?
- 我已经写常青笔记一年半了,不清楚效果有多显著
- 他的大部分重大见解都是在他创立笔记系统之前提出的。
- 他能更为持之以恒地完善不成熟的想法
- 《量子国度》起源自 Andy 和 Michael Nielson 持续两年多的对话。
- 传统机制很难支持不成熟想法的逐步完善。
- 能并行发展多个不成熟想法,同时有更多原创思考,而非对已有知识的总结
- 穿越时间的文本 - 基于 100 多条笔记,只花了三个小时就写完了——大部分思考在写作之前就完成了
- 《为什么书本不起作用?》 —— 花了 80 小时,因为他要边想边写
延伸阅读
穿越时间的文本[6](Andy Matushcak 和 Michael Nielsen 合著)
为什么书本不起作用?[7] (Andy Matuschak 所著文章)
量子国度(Andy Matuschak 和 Michael Nielsen 合著的一系列文章)
问题三
写笔记对你的思考有多重要?你觉得不记笔记还能深入思考吗?
- 很难有定论;但能肯定,有了笔记能更好地完善想法。
- 他认为,在过去的一年半里,他没有发表非常重要的内容(三年后再来看!)
延伸阅读
问题四
与传统教育体系相比,非传统的学习工具 + 系统(Orbit,可汗学院)的作用是什么?它们是应该致力于融入传统教育体系并与之共同发展,还是应该挑战传统教育体系并与之竞争?
- Andy 曾在可汗学院就职五年
- 离职之后,他便不想再考虑正式教育这一场景了
- 赞同一部分 Woz 与 Illich 等人对反教育主义的看法,但更偏向实用主义。(译注:Illich 是《去学校化社会》的作者,著名的反体制教育思想家。)
- 在可汗学院:很难取得进展,因为学生觉得配合实验不是他们的目标,所以每个项目的结果都有偏差 / 扭曲。(译注:原笔记不清楚,原视频转录为:17:27 and like most of the kids already decided that they didn't want to be there or like they were thinking about other things you know like this is not)
- 他决定不再关注传统教育系统了
延伸阅读
学校教育的问题[8](Piotr Wozniak 著书)
逆教育社会(Ivan Illich 著书)
问题五
经常做笔记的人没有严肃的使用场景?
- 不是所有做笔记的人都没有严肃的使用场景,只是有些人如此。
- 他最喜欢的「真刀真枪的使用场景」的例子,是 NASA 的阿波罗项目(来自 Michael Nielsen)
- 这一项目的目标是载人登月,但研发过程中还额外收获了不少有价值的知识,开发了很有价值的工具
- 建造大教堂 - 目标是为宗教服务,但过程中收获了大量建筑学知识
- 很多间隔重复相关文献都不怎么样 —— 这些研究都不是在真刀真枪的使用场景下开展的。
- 《量子国度》:想要成为量子计算的入门读物。面向研究生写作——需要认真研究量子计算的群体。
延伸阅读
高效学习的间隔重复[9](Gwern 的文献综述)
「系统性」思考——从阿波罗太空项目中获得有效管理系统的启发,以及系统政治(Dominic Cummings 著文)
问题六
应用卡的作用
- 对他来说仍然是谜团!
- 应用卡有意让人不借助回忆作答
- 帮助你应用所学
- 应用卡针对的是概念,每次呈现卡片,问题的措辞会变化(2 年内循环一遍)
- 为了辅助迁移学习
- 与作者合作
- 应用卡写起来成本很高,但比练习题成本低
- 人们有时候对通过 SRS 习得的知识不够自信
延伸阅读
Learn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knowledge vs reality after spaced vs massed learning
笔记类型体系[10](Andy Matuschak 的笔记)
过程式 SuperMemo(George Zonnios 的博客)
问题七
措辞对最大化迁移的重要性。
- 如果问题能被「模式匹配」,那么迁移的效果很差
- 问题的措辞中有线索
- GPT3 很难问出好问题。
- 如果你写出问题和答案,让 GPT3 生成句法变种呢。
问题八
从设计者的角度来看,SRS 系统最重要的方面是什么?
- 什么是 SRS 中的基本名词和动词?
- 什么是记忆系统的「原语」?
- 记忆系统的进度很难展现——记忆系统会展示间隔和统计数据,但是没有展现用户现实目标的进度。
- SRS 看起来不好用,因为你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你忘掉的卡片。
- 学术环境下开发的工具,没有在真刀真枪的使用环境中开发测试过。
- 实践出洞见的循环
- SRS 领域中所有人都低估了情绪的作用
- 大多数人都不能坚持使用 SRS
延伸阅读
实践出洞见[11](Andy Matuschak 的笔记)
问题九
最喜欢的间隔重复卡片的独特应用。
- 用哲学思考框架分析你面对的伦理决策。
- 分析过去的经验——有人做出惊奇之举时。
- 写卡片和琢磨卡片带来的价值各有多少。
延伸阅读
间隔重复记忆系统的特殊应用[12](Andy Matuschak 的笔记)
问题十
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培养写卡片的相关技能。给用户提供模板问题就足够了吗?或者总是需要一定程度的创造力?
- 模板或脚手架有助于用户起步时提高卡片写作技能。
- Andy 觉得他不是很擅长写卡片
- 第一年写卡片很是困难,从询问他人中收获良多
- 打算为文章作者开设卡片写作研讨会
- 汲取经验出书——就像是把卡片的 20 原则扩展成一本书。
- 他注意到对于一些种类的知识来说,有一些常见模板可以套用,但很多东西套不上模板。
延伸阅读
知识表述的 20 条规则[13](Piotr Wozniak 著文)
问题十一
为自己的写作内容制卡有什么优势吗?
- 并没觉得更容易。
问题十二
SRS 可以让你获得和记住更多的知识。它如何改变学习中的时间分配策略?是当专家好还是当通才好?
- SRS 是学习活动的下游
- 并没有改变其根本。
- 学习要为好奇心或者真刀真枪的项目服务。
- 不要为学习而学习。
- 应需而学 - 程序员视角。
- 什么都想学或者想学细枝末节的 SRS 使用者,常常会失败。
- 好的策略 - 深入专精一个领域,同时在其他几个领域达到较好水准。
问题十三
你是怎么写笔记的,在直播中,你似乎是在凭记忆做笔记。
- 他面前有本书,不是仅凭记忆。
- 会做标记来索引书。
- 当他刻意学习时,比如说学习刻意练习这一话题,他会将原材料阅读多遍,每次都对文本做标记,并认真阅读,将关键想法画成地图。
延伸阅读
问题十四
你对渐进阅读的看法如何?
- 很有趣。
- 自己建造了一个原型系统,但现在优先级不是很高。
- 自由感是很大的动力
- 阅读实体书时会有种感觉,放下这本书后就不会再读了。
- SuperMemo 里的名词和动词都错了,工作流也不对,但为了全方位批判还需要进一步了解。
问题十五
Woz 提问:「我刚才在跟朋友聊,要把人类的所有行为转化成概念网络。每个人都会是神经元,他们需要描述自己的需求、兴趣以及能力。这样就能构建高效的协作和知识交换系统。为了实现这点需要软件基础架构。你觉得呢,Andy?」
- 集体智慧和网状智慧的文献。
- 目前无法描述成功的类似系统
- 对军队运转的研究 - 协调多人行动
- Michael Nielsen - 重新发明发现(Reinventing Discovery) - 如何有效引导专家注意力。
- 子问题是什么,比如说注意力。
- 担心这套系统的内在想法太过模糊
- 作为系统设计者,你要提出系统的各项属性,但系统的底层理论还不够成熟。
延伸阅读
重新发明发现(Reinventing Discovery)(Michael Nielsen 著书)
Polymath 项目(维基百科文章)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Shom
本文是访谈视频的摘要,原视频请见:A Chat with Andy Matuschak: Knowledge Work, Note Taking and Spaced Repetition - YouTube
发表于 2020 年 10 月 19 日
参考
1. 相比知识工作者,运动员和音乐家会更为严格精细地打磨基本技能 ./574272825.html2. 知识工作 ./551580008.html
3. 知识工作的核心实践往往是临场发挥的 ./580693228.html
4. 我们不知道如何衡量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 ./564547301.html
5. 知识工作很少涉及刻意练习 ./603115527.html
6. 穿越时间的文本 ./395283887.html
7. 为什么书本不起作用? ./390507468.html
8. 《我永远不会送我的孩子去学校》 ./73383015.html
9. 高效学习的间隔重复 ./420105707.html
10. 笔记类型体系 ./542384570.html
11. 实践出洞见 ./521844479.html
12. 间隔重复记忆系统的特殊应用 ./413535553.html
13. 有效的学习:处理知识的20条规则[直译版] https://www.yuque.com/supermemo/articles/20ru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