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同行评议的问题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32 👍 / 0 💬

什么是同行评议?

同行评议是保证科学出版物高质量且真实可信的最流行方法。

同行评议被认为是真实可信科学的基石。它有助于科学家快速浏览该领域的所有论文。然而,同行评议也消灭了更多启发想法,即那些最具争议性的想法。(这些想法)需要额外的思考才能对其合理性做出判断。

我是另一种同行评议的忠实粉丝。我很乐意接受同事提供的有意义批评,以帮助我改进。我总是能学到一些新东西。然而,在科学领域里所谓的「同行评议」被我称为「同行监视」,它限制了作者的自由和独立。同行评议可以提高质量,但同行监视阻碍了创造力。

同行评议遏制了自由和创造力

我认为同行评议是对个人创作自由的限制。发生在学校的服从和妥协,与之类同。「永远有人比你更聪明,并且对你自己的想法有最终决定权」这件事很难让人接受。这种人能贬低你的努力,把你送到二流期刊,或者能永远拖着你的进展。

我从我的同事那里听到很多关于同行评议的抱怨。碰巧的是,最响亮的抱怨来自于年轻的、叛逆的、极具创造力的科学家。他们想改变世界,但守旧派阻挡了他们的道路。

错误的信念无所不在,但也有错误模型的价值[1]。从长远来看,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收敛于真理[2]

博客的力量

我喜欢在 SuperMemo Guru 写作,主要是因为它包容创意自由。如果我今天有一个想法,几分钟后就有人能读到它,并浸泡在灵感中。想法就应该这样以光速传播。同行评议所导致几个月的滞后会减慢集体创造力。思考中的错误也能带来灵感。对文字和术语的创造性乐趣可以使想法更具有娱乐性。这也使得它们更容易被理解和传播。

同行评议虽然提高了科学标准,但也极大地减少了学习一些独特和疯狂的灵感的机会。

当伟大的科学家在博客上介绍自己的研究时,这一介绍读起来会很吸引人,其带来的灵感也会翻倍

打击假新闻

如今,有文凭的江湖骗子和伪科学家数不胜数,他们随意利用社会的天真来误导公众,同时从中谋取大量金钱。他们写书,并利用社交媒体传播错误的模因,同时宣传自己的出版作品。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科学家因为同行评议处处受限时,他会对此习以为常。如果他偶然间发现网络世界中错误信息大行其道,他只能扼腕叹息。同行评议不关注博客圈的误解、迷思、江湖骗子和纯粹谎言。这也说明了:打击“大仙”的唯一方法是参与博客战争。可悲的是,错误向量的速率取决于它们的流行吸引力。例如,说服家长相信数字媒体是对智力的威胁是非常容易的。许多家长会怀疑这是事实,因为孩子的学校成绩确实在下降。另一方面,当我鼓励学习中的自由,包括玩电子游戏[3]的自由,这时,我要么是在说大量家长已经知道的事情,要么是与那些将电子产品视为威胁的人的直觉相违背的事情。我的信息对大多数父母来说是无用的:要么显而易见,要么难以理解。我的话对那些需要与专制力量作斗争的孩子最有用。

以下是一些永远不可能成为严肃研究论文的例子:

未来

网络的发展将引发一场革命——同行评议将朝着更开放的的方向发展。这一过程可能缓慢,但只要它能给我们机会发掘出曾经(被同行评议扼杀)的想法,便不是坏事。这些想法可能措辞不当,也可能错。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偏好自行选择:要么(a)我想要干净纯粹的材料,必须经过几个月的同行评议,要么(b)我想要和这个主题相关的所有灵感!有些科学家,即使在深夜写电子邮件,半梦半醒,也能才思泉涌,迸发有价值的灵感。我宁愿读那些半生不熟的绝妙想法,也不想研究那些平凡作者精心打磨的同行评议材料。后者即使在形式上金玉其外,看起来更吸引人,实际上则败絮其中。

对于表达,最重要的就是自由。自由为创造的乐趣提供动力,它作为一种奖励,激发了进一步的创造力。同行评议是抑制性的。许多年轻的科学家因为「不发表就灭亡 」的压力而讨厌和放弃科学。我看到,在非常有才华的人身上出现了创造的阻碍和不悦。这也是习得性无助[4]的机制,它抑制了学校和科学领域的学习内驱力[5]和创造性思维。

Stephen Wolfram(以下简称 Wolfram)

我是 Wolfram 的忠实粉丝。他属于新式科学家,有可能改变世界的那种。他傲慢,但优雅。这是典型的「拥有领先于时代的强大模型」的人。Wolfram 不属于学术界,可以不理会同行评审。如果我的话对你来说没有什么分量,那就听听这位天才头脑自己的意见吧(参考一种新的科学)。

典型的问题是:一本书如何审核或检查。在学术界,有观点认为:「同行评议」是检查一切的最终方法。也许在每个人都有无限时间的世界里,人们都秉公行事,这样的想法是对的。但在现实中,同行评议充满了问题,往往营私舞弊。退一万步说,即使没有这些问题,同行评议也往往倾向于遏制新想法和维持现状。

青年和创造力

我的一位年轻朋友,一位崭露头角、极具天赋的科学家,最近写信给我说:

如果我通过某种方式能赚够不必再去工作的钱,我就会离开学术界,不费心去读博士,但我仍然会做科学。我关心学术界的原因只有一个:我从中得到报酬。除此以外,我不在乎,我想离开。想想看,我可以整天做我想做的事。而且我也不必参加愚蠢的课程,或向不称职的同行评议员和编辑提交文章。

首次发表关于间隔重复的论文

Ralph Merkle 在 1974 年发明了公钥密码学。他是一名本科生。他的文章清晰、有说服力、精彩。然而,他的导师们并没有看到这个突破。一段时间后,Merkle 试图发表一篇论文,但他在同行评议中碰壁了。审稿人希望他能提供有充分参考价值的文本,并列出该领域的所有已有研究。最后他被拒绝了。要我说,这位匿名审稿人应该被定罪,因为他涉嫌夺走一个年轻人的突破性作品。一个突破性的想法就这样被扼杀了,理由竟是「经验表明以明文传递密钥信息是非常危险的」。简直令人喷饭!这就好比有人说:「间隔重复[6]没有什么意义。经验表明,我们最终都会忘记。」

Merkle 论文的发表拖了 3 年之久,在此期间,其他人也发表了他们的想法,吵嚷着他们的成果优先权。

Merkle 的案例与我自己在 1991-1994年和 Edward Gorzelanczyk 获得博士的努力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以至于如果你把 Merkle 话中的「公钥密码学」换成「间隔重复」,你会得到我们自己的故事,一字不差。

随着一位「专家」对该创见的全盘否定,编辑拒绝了我的文章。她对「没有参考文献的事实感到特别困扰。有没有人研究过这种方法。如果他们考察过并放弃了它,那又是为什么? 」
我没有提供任何先前工作的参考文献,当然也没有该领域先前的工作人员对这项工作可能性的否认。有关这一创见的术语还不存在,这个领域也没有以前的工作者。没有人为我所做的事情背书,而表明以前没有人想到过它也很困难。这其实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它说明了任何试图向 「专家」解释一个新想法的人所面临的问题,「专家」希望任何人在试图向他们解释什么的时候都能得到一篇适当的参考文章。一个新的想法越是与任何先前的想法或概念无关,它就越是要像一个畸形的杂种,赤身裸体,孤独地出现在人们面前,缺乏任何可敬的血统或家族来为其背书。

30 年后,Merkle 在他的档案中发现了最初的学生项目(见 PDF 原文)。这让我想起了我意外发现的第一个遗忘曲线[7]图。我在 1984 中随手绘制了它,2018 年春天,我写间隔重复的历史[8]时,还碰巧翻出了这张图。

从某方面来讲,我是幸运的。几十年来,一直没有人试图发表一种有效的算法来计算间隔重复的最佳间隔[9]。因为这一个原因,我们 1994 年的出版物将在历史上占据很高的地位。不幸的是,这也是需求不佳和社会发明不佳的反映。公钥密码学在今天是一个产业。间隔重复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仍不为人知,尽管其使用者已逾百万[10]

祝福维基百科,祝福谷歌,祝福网络。如果我今天有一个想法,我会在维基百科上学习基础知识,在谷歌上查找先例或共识,然后第二天在这里发布这个想法。同行评议不再困扰我了。

具有开拓性的老鼠乐园实验

老鼠乐园的实验改变了我们对成瘾的看法。

在写关于老鼠乐园的文章时,一位年轻的有批判精神的作家暗示「尽管他声称有革命性的突破,但 Alexander 很难找到期刊来发表他的结果。《科学》和《自然》都拒绝发表这项研究,可能是因为方法和结果存在重大问题」(来源)。我在发表方面也遇到了问题(《科学》、《记忆与认知》等),这使我最终放弃了同行评议。我更喜欢 SuperMemo Guru 的创作渠道,而不是与那些我不认识的、似乎不理解我所写的人争辩。最糟糕的是,善意的建议往往使文章变得更糟糕,它总是要求你放弃轻松的表述或比喻,即使这有利于读者进行理解。

在审稿人对研究成果的合理性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同行评议的确 「有问题」。然而,拿文章录用与否来评价研究成果的好坏,极其不合理,要是研究新颖、涉及多学科、有悖于既定范式,更是如此。我自己的间隔重复[6]长期记忆的双组分模型[11]就是典型。不被录用带来的麻烦是很大的,这更说明了为什么 Bruce Alexander 是我心中的英雄。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DuckSoft、Jarrett Ye、校对 cantcatchme
原文:Problem with peer review - supermemo.guru

参考

1. 错误模型的价值 ./258435094.html
2. 关于教育自由和信息自由 ./351348580.html
3. 电子游戏 ./479108151.html
4. 习得性无助 ./575245791.html
5. 学习内驱力 ./52990549.html
6. 间隔重复 (spaced repetition) ./305651556.html
7. 遗忘曲线 ./274352214.html
8. 0 目录《间隔重复的历史》 ./375379522.html
9. 最优间隔 ./584041631.html
10. 15 间隔重复的指数式普及 ./473666349.html
11. 记忆的双组分模型 ./579476637.html

专栏:学校教育问题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