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绍兴「网瘾」少年被骂后跳下 11 楼致终身残疾,为何有些孩子会沉迷网络游戏?父母或社会该如何正确引导?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70 👍 / 4 💬

问题描述

如何将自己14岁的儿子小军(化名)从游戏世界中拯救出来,是浙江绍兴一名大学老师王刚(化名)这两三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20年年初疫情居家期间,读初一的小军开始对网络游戏沉迷,在复课后,放学后第一件事也是捧起手机。

为此王刚曾动手“教训”过小军,但收效甚微。冲突在当年10月爆发,王刚在听说小军在考试中成绩倒数之后,看到仍在玩游戏的他,说了几句“难听”的话,小军从11楼的家中跳了下去,身负重伤。但即使在医院治疗期间,小军也仍在病床上玩游戏。



王刚曾经以为,经过这件事,小军会明白,生命并不像他经常玩的《王者荣耀》,在“been slayed”(被杀)之后,还能很快重启。

今年4月底,小军才从医院出院,落下残疾,但网瘾依旧。

8月18日,王刚告诉潇湘晨报记者,对于出院后的小军仍沉迷王者荣耀等游戏,一方面他心疼儿子,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孩子继续沉沦。一次他实在没忍住,再次打了小军,因为他得知小军往一款游戏中充值了一万多元。

实际上,针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现象,国家相关部门近年来不断升级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规定。

在政策指导下,一些游戏厂家实际一直在优化反沉迷系统,并取得实效,但部分机制仍有漏洞可钻。专家也同时指出,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也绝不是单单通过游戏厂家一方能够解决的,还需要监管部门、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努力。

因沉迷手机游戏,父亲没收手机后儿子从11楼跳下

14岁的小军是王刚的独子。王刚是一名大学老师,七八年前,王刚与妻子离婚,小军跟在了王刚身边。王刚说,可能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他们父子俩之间交流不算太多。但以前小军还算“听话”,小学阶段的成绩还可以。但自从2020年初后,他开始有些焦虑。

当时正值疫情期间,学校都停课了,居民也在家不得随意外出。读初一的小军在这个阶段因在家无聊,开始迷上了手机游戏,虽然以前他也玩游戏,但家长还能够控制。

自那之后小军沉迷其中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在家打游戏,也不愿意和我说话。”王刚说,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原本以为开学后会好一些,但小军依旧每天回家便开始打游戏,成绩也一落千丈,变成了班上的倒数几名。

王刚说,他自己不玩游戏,也不懂游戏,儿子用的手机是自己淘汰的旧手机,账号则是用王刚自己的身份证注册的。

他之前将小军的账号注销过,他也动手打过儿子,也摔烂几个手机,但“效果”只能维持几天,之后儿子又悄悄玩游戏。儿子有时也会央求他,如果不从就生闷气不吃饭。“我只有一个儿子,有时候实在也不忍心,我又把手机给他了。”王刚承认自己有时决心不大,儿子也曾在游戏中充值购买游戏服务,花了大几千块钱,其中一部分是他给儿子的压岁钱,另一部分是他前妻给儿子的。

去年10月1日,父子俩再次爆发矛盾。当天是国庆节,王刚做完午饭,看到儿子又在玩《王者荣耀》,而之前学校老师和他说,小军最近一次考试考得很差,他立马上前,将儿子的手机没收,并开始破口大骂。

小军被父亲吓得不敢作声,又生起了闷气,并拒绝吃饭,王刚则说了几句“难听的话”,突然小军跑到房间把房门反锁。王刚用力踹门没有踹开,跑到窗户边一看,儿子竟然赌气直接从自家小区11楼跳了下去。

被吓到的王刚赶紧跑到了楼下,小军已经晕了过去,王刚立即将孩子送到了医院。在ICU呆了六天后,小军才恢复了意识,并在当年10月23日转入普通病房。王刚的前妻知道此事后,也赶过来照顾小军。

潇湘晨报记者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一份诊断书上看到,小军一共有23处诊断记录,包括重型颅脑损伤,失血性休克,消化道出血,全身多处骨头骨折等等。



王刚在学校的课不多,除了上课时间,他就跑来照顾小军。在担心小军身体的同时,他也有另一个焦虑:小军依旧痴迷于网络游戏,即使在病床上。

王刚说,在孩子住院期间,孩子和他的交流依旧很少,每天睁开眼就是拿出手机,躺在病床上玩游戏。王刚在小军住院期间拍摄一段视频,视频中小军躺在病床上,双手拿着手机,屏幕里传来游戏中的厮杀声——那是手游《王者荣耀》的界面。


绍兴少年被骂后跳下11楼致终身残疾:躺在病床上仍整天玩游戏,难戒网瘾_长江云 - 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官方网站


为何有些孩子会沉迷网络游戏?

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自由,还背负慢性学业压力,更受到家长的各种瞎管教

父母或社会该如何正确引导?

父母应当给予无条件的爱不受污染的自由。社会应当尽快结束强制学校教育[1]

以下是翻译摘录环节。


游戏障碍

对游戏上瘾

由于其高奖励的本质,电子游戏[2]可能会导致成瘾。人们常常错把电子游戏的影响与毒品的影响相提并论。据说,游戏会威胁到调节得最好的思想(见:Homo tabletis)。在现实中,像其他成瘾问题一样,它们需要额外的因素配合才能控制年轻人的大脑(见:自然奖励和成瘾[3])。

矛盾的是,家长和教师使用的工具和补救措施可能会增大成瘾的风险。学校教育[4]需要大量时间,包括晚上的家庭作业[5]。这导致了孩子们利用夜晚时间补救白天未玩耍时间的习惯。昼夜节律周期的中断削弱了自然防御能力(包括胆量、对锻炼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等)。慢性压力[6]是一种驱动力,使小奖励得到更高的评估(见:压力对成瘾的影响[7])。成绩不好、与父母的冲突、睡眠不好、运动减少、压力和相关因素合谋形成了一个成瘾的螺旋,可能导致病态的行为。虽然很难将压力因素(如父母的惩罚)和使用电脑的奖励分开,但责任几乎总是落在电子游戏上(见:学者警告游戏障碍的过度诊断)。

游戏成瘾的机制与其他成瘾行为没有太大区别,尤其是赌博。大多数人可以饮酒而不出现明显的副作用。然而,有一部分人可能由于奖励系统受到破坏(例如由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导致的)而变得脆弱。

叶峻峣:游戏障碍

多样奖励对于预防上瘾的作用

父母比电子游戏的危害更大

当婴儿在夜里哭泣时,心有灵犀的妈妈会猛然站起身来,进行安抚。在理想的情况下,和孩子一起睡只需要依偎在婴儿的身边。然而,现代育儿「专家」不断提出新的「发明」,如「方法:让他哭」,或据称受行为主义启发的「慢慢来」方法。在后一种情况下,当婴儿哭的时候,父母不应该奖励「发脾气」的行为。相反,她可能每隔 3 次或每隔 5 次安抚婴儿一次,时间安排不定。这不是一种调节孩子「行为端正」的方法。这是一种让孩子在可变奖励上变得疯狂的方法,直到习得性无助[8]形成。这是我们从 Ceausescu 的孤儿院知道的一个虐待公式。哭声是一个极度重要的生物信号,表明系统出现了问题。唯一正确的行动方针是最大限度地提供援助。

婴儿的哭声不应受到训练。该信号必须保持纯净。

奖励可贯穿成长始终。但当其被认为应该用于控制生理时,就可能是有害的。如果一个孩子因为坐在便盆上而得到一颗糖果,那么他有可能会更经常地寻找便盆。如果这种奖励是时断时续的,那么便盆可能会成为孩子最喜欢的坐位。最好让孩子的生理状况自行发展,所有形式的「理性」控制最好都推迟进行。与在学校偶尔发生的尿裤子的事故不同,我们最终可能会发现成年人可以随意地控制自己的膀胱,但最终却要依赖透析或待在肾脏移植病房里。

患上游戏障碍[9]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儿童的自由所受到的侵犯。为了控制游戏时间,父母引入含糊的规则、引发争吵、施加限制、临时起意、没收设备、施加惩罚等。他们的行为越是不合理和不可预测,获得游戏的奖励就越是可能成为可变的奖励。此外,学校也起着类似的作用,并增加了失控感。这正是可变奖励在游戏本身层次之上推动赌博的方式。奖励是进入游戏的机会,而不是游戏开发者故意编写让孩子们上瘾的游戏。一个健康的大脑总会饱和。这种快乐和吸引力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生活中还有其他的瘾,还有其他游戏,有疲劳,也有许多平衡力量可以终止游戏而不陷入成瘾(见:视频游戏和电视趋于饱和)。

在家长的恐惧下,关于游戏障碍[9]的有害谣言迅速地、病毒式地传播。一个很好的例子,请参阅我在这里描述的由 Manfred Spitzer 博士大量制造的谣言:数字痴呆症的病态谬误。最终的结果是,父母们生活在对孩子的未来的焦虑之中。这使他们感到不安和不理智。他们允许,然后否认,然后再允许。他们想出了新的想法(例如「让我们把 Xbox 借给邻居」)。这正是 Nir Eyal 所建议的让人对产品生气的方法。最后,用心良苦的父母可能比游戏本身的危害更大(见:对儿童施加屏幕时间限制的危险)。

游戏成瘾中的可变奖励往往是由父母产生的,而不是由游戏产生的。

个人轶事。为什么使用轶事?

在我年轻时,我妈妈试图控制我的就寝时间。我记得我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那是我对书籍的吸引力达到顶峰的时候。我是一个贪婪的读者。当阅读书籍成为高中的必修课,当书籍的选择被控制在部级,我对波兰文学产生了仇恨(见:我不看书)。健康的孩子是程序化的抵制控制[10]。如果家长让孩子仍保有合理的自主权利,而家长对孩子稍加留意的话,这点便很寻常。可悲的是,这种观察对世界各地的教育系统的设计没有什么影响

父母的管教始终自洽的话,自由缺失带来的伤害能得到部分弥补。但如果父母优柔寡断,摇摆不定,无法做到自洽,也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那就是给予无条件的爱。给予无条件的爱是很难的,尤其是当大脑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现代社会压力源的轰炸。父母天生具备无条件爱的所有必要本能。有时,养父母在这方面做的比亲生父母更好。最有力的预测因素之一是孩子首先在家庭中的受欢迎程度。在痴迷于新家庭成员到来的家庭中,无条件的爱很容易产生,这就开始了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包含了爱的积极反馈和阐述爱的成长。如果孩子是不想要的或是意外产生的,结果可能会是一系列需要自我维持的情绪动荡。理性的补救措施可能是把负面情绪放在心里吧?当爱很难得的时候,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可能会成为重启积极反馈的引擎。通常,这些都是短期的收益。家庭似乎有自己的行为系统并且具备相当好的设定,这些行为系统会决定结果。

无条件的爱是防止导致成瘾的可变奖励的最佳补救措施之一。

家长们限制电脑游戏或 YouTube,因为他们担心上瘾。电子媒体的可变奖励被指控为一种诱饵。然而,父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推动成瘾行为的根本原因上。如果信号的价位很高,那也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也许孩子需要更多的自由或更多的依恋。可悲的是,一旦大脑被无爱和无助所塑造影响,自由就不再是一种补救措施。它实际上可能被用于更多的游戏、赌博、毒品或酒精。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说,自由来得太晚了。病人已经受到了伤害。

不受污染的自由感比避免接触成瘾物更重要。

叶峻峣:多样奖励对于预防上瘾的作用

相关阅读

叶峻峣:学校压力使学生更容易成瘾叶峻峣:药物成瘾与自然奖励有共同的途径


参考

1. 强制学校教育必须结束 ./418098485.html
2. 电子游戏 ./479108151.html
3. 药物成瘾与自然奖励有共同的途径 ./474162507.html
4. 被动的学校教育 ./359037513.html
5. 家庭作业 ./501186817.html
6. 慢性压力 ./426177682.html
7. 学校压力使学生更容易成瘾 ./488362923.html
8. 学习内驱力与习得性无助 ./65899656.html
9. 游戏障碍 ./487955131.html
10. 教育抵消进化 ./66279009.html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