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双链笔记软件很多,想看看大家是如何做笔记、如何构建体系的……
也想看看长期做笔记之后的图谱会变成什么样子。
不如看看常青笔记的提出者,Andy Matuschak 的公开笔记是怎样写的:
About these notes以下是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一些笔记译文,[数字]
表示对应的双链页面已有中文翻译,反向链接则只包含汉化内容。
常青笔记 (Evergreen notes)
写下常青笔记并加以组织,意在时过境迁,世事辗转之中,这些笔记仍能演化改良,发挥功用,最终聚沙成塔。如此考虑笔记实属不寻常:大多数人只写临时的笔记[1]。写常青笔记,与其说是写笔记,不如说是高效发展洞察力:「更好地记笔记」这个描述太过流于表面;核心在于「更好地思考」[2]。常青笔记写得好则会颇富价值:常青笔记是知识工作的基本单位[3]。
写出经得住长久研磨改善的笔记,实属不易。下面这些原则可能有所帮助:
常青笔记这一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尼克拉斯-卢曼的 Zettelkasten 笔记演变而来,尼克拉斯-卢曼认为, 在他 70 本书的写作过程中,Zettelkasten 就像一个独立的智力伙伴。参见常青笔记和 Zettelkasten 卡片系统的异同点[9]
实现常青笔记
参见:
反向链接
- 【翻译】间隔重复对于逐步完善灵光一闪可能有用
- 【翻译】常青笔记应面向概念
- 【翻译】常青笔记的标题就像 API
- 【翻译】大多数人只写临时的笔记
- 【翻译】大多数人把笔记当作一个存放想法、给想法打草稿的容器
- 【翻译】常青笔记写作是知识工作的基本单位
- 【翻译】头脑风暴往往可以替代缺位的见解积累系统
- 【翻译】常青笔记和 Zettelkasten 卡片系统的异同点
- 【翻译】常青笔记的维护近似于间隔重复
- 【翻译】可执行的写作策略
- 【翻译】为临时性的和不完整的笔记设置写作收件箱
- 【翻译】常青笔记是发展大胆想法的安全场所
- 【翻译】默认不考虑读者,只为自己写笔记
- 【翻译】写你所读,以求内化
- 【翻译】常青笔记有助于积累洞见
- 【翻译】笔记写作的反馈不足
- 【翻译】常青笔记有助于积累阅读成果
- 【翻译】笔记标题建议正面表述,以促进说理系统化
- 【翻译】赋能环境
- 【翻译】现有的间隔重复系统不鼓励常青笔记的创作
- 【翻译】助记媒介可以扩展到个人笔记上
我的晨间写作
原文:My morning writing practice (andymatuschak.org)
我的日常惯例中,办公桌外的活动完成后,我就开始当天第一项严肃创意工作:写作、修改常青笔记[14]至少两个小时。这通常是我一天中最有挑战的工作,所以我喜欢挑我思绪清,足够专注的时候做完成件事。写常青笔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记笔记」——写下别人的想法,或记录发生的事情——,其目的是完善想法。(即大多数人把笔记当作一个存放想法、给想法打草稿的容器[15],对比常青笔记有助于积累洞见[16])
我通常先开启写作收件箱(为临时性的和不完整的笔记设置写作收件箱[17]),翻阅收件箱中的提示和不完整的笔记。如果有什么内容激发了我的想法,我便就此起草常青笔记[14]。书写笔记的跨度可能不止一天:我可能把笔记大大充实一番,直到筋疲力尽,便将笔记存在收件箱里,改天再完成。
如果收件箱东西较少,我会拿出便笺(用口袋便笺将外出时的收获捕捉到写作收件箱),用其中内容填满收件箱。我不会强制把便笺内容全都填进去:如果便笺里什么提示都没意思,我就把最无聊的卡片归档,然后开始下一步。
在处理完写作收件箱后,我会专注于各项主要创作项目,并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 这个项目的未知信息中什么信息最重要?
- 有哪些新想法令我兴奋?
- 这个项目中,我所知道的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对于这些卡片,我会在我每日工作日志里打草稿,把十几条单行笔记凑出一个无序清单。这样清空头脑后,我围绕其中似乎有意思的部分着手写作。这时候,我通常在给自己挖坑,结果用光了剩余时间。如果来不及的那些看起来挺有意义,我就添加到写作收件箱中,好在以后处理。
如果这些提问感觉没有成果,我会利用这段时间写你所读,以求内化[18]。我通常会积压一些我已经读过但还没有写过的书籍和文章相关的常青笔记[14]。如果连续几天的提问都不觉得有成果,那就说明我需要略施改变:我的信息输入不够丰富多彩,或者我没有给自己营造合适的创作空间,或者我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我的项目。我的写作收件箱应该总是感觉像一个丰收的宝库。
我每隔 35 分钟就休息 5 分钟,站起来活动一下,但即使有这些休息时间,我通常也无法持续处理常青笔记超过两个小时。有时我可以在一天的晚些时候再处理一次。
反向链接
参考
1. 大多数人只写临时的笔记 ./423996524.html2. 「更好地记笔记」这个描述太过流于表面;核心在于「更好地思考」 ./427460683.html
3. 常青笔记写作是知识工作的基本单位 ./428784607.html
4. 常青笔记应该是原子化的 ./420726986.html
5. 常青笔记应面向概念 ./421580357.html
6. 常青笔记之间应该建立大量链接 ./426450021.html
7. 优先建立信息间的联系来分类,而非使用层级式分类法 ./433087599.html
8. 默认不考虑读者,只为自己写笔记 ./446019403.html
9. 常青笔记和 Zettelkasten 卡片系统的异同点 ./436335609.html
10. 写你所读,以求内化 ./446944151.html
11. 为有潜在价值的参考引用建立一个阅读收件箱 ./440328209.html
12. 为临时性的和不完整的笔记设置写作收件箱 ./442485060.html
13. 可执行的写作策略 ./440755692.html
14. 常青笔记 (Evergreen notes) ./416319260.html
15. 大多数人把笔记当作一个存放想法、给想法打草稿的容器 ./424842949.html
16. 常青笔记有助于积累洞见 ./448897897.html
17. 为临时性的和不完整的笔记设置写作收件箱 ./442485060.html
18. 写你所读,以求内化 ./446944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