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读完书后即使有写读书笔记,有思考,但隔一段时间还是容易忘,如何高效内化,为我所用呢?
写你所读,以求内化
如果你想深刻内化你所读的内容,我所知的最好方法就是围绕它们写点什么:
- 因为理解概念需与其尽力较量[1]
- 具体到写作上,写作迫使人们更敏锐地理解
- 记住:收集材料的作用在感觉上被夸大了[2]
- 否则你就不会自主思考[3]
- 因为知识工作应能聚沙成塔[4]和常青笔记有助于积累阅读成果[5]
- 诚然:多数人的阅读成效不大[6]
对于理解深刻来说,仅仅在书本上划出重点或写上旁注是不够的:没有太多的压力去综合、联系,或去探究事物的核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你读得越多,这些内容也不会逐步积累。而在阅读时写下常青笔记[7]则与之不同。
但当然,这种阅读方式有时候并没有意义:很多时候,你并不是真的想把深入内化文本,而且它也不一定值得耗费心力:最好的阅读方式是高度语境化的[8]。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所认识的高效阅读者和思想家在阅读时不做笔记[9]。但至少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我自己是需要更多的支持,来有效地体会我所阅读的内容的。
方法
我们的大方针是交替地循环:
- 收集看起来有趣的段落和阅读时出现的想法:如何在阅读时整理所得[10]
- 加工将这些段落和思想群,写出经久耐用的笔记:如何将阅读标注处理成常青笔记[11]
参考文献
Luhmann, N. (1992). Communicating with Slip Boxes. In A. Kieserling (Ed.), & M. Kuehn (Trans.), Universität als Milieu: Kleine Schriften (pp. 53–61). Retrieved from http://luhmann.surge.sh/communicating-with-slip-boxes
不写作就不可能思考,至少不能复杂地、网络化(anschlußfähig)地思考。
Levy, N. (2013). Neuroethics and the Extended Mind. In J. Illes & B. J. Sahakian (Eds.), Oxford Handbook of Neuroethics (pp. 285–294).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纸质笔记,或电脑屏幕上的笔记......并没有使当代物理学或其他种类的智力行为容易,而是使之可能。
链接至本文(已汉化)
- 为有潜在价值的参考引用建立一个阅读收件箱
- 常青笔记 (Evergreen notes)
- 常青笔记和 Zettelkasten 卡片系统的异同点
- 自主思考
- 用手机来收集和分流,而不是(通常)用来阅读
- 对笔记写作大谈特谈的人很少有严肃的使用场景
- 我的晨间写作
- 收集材料的作用在感觉上被夸大了
- 常青笔记有助于积累阅读成果
- 如何将阅读标注处理成常青笔记
- 我所认识的高效阅读者和思想家在阅读时不做笔记
- 如何在阅读时整理所得
- 最好的阅读方式是高度语境化的
- 使用笔记在内容中建立联系的优缺点
声明
此内容发布由 Andy Matuschak 许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修改。保留所有权利。
以上内容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写你所读,以求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