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怎么反驳?用其他国家的教育也很烂来反驳吗?比烂并不能否定中式教育乏善可陈,况且现代中式教育承接的也是普鲁士和苏联那一套。其他国家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是普鲁士教育的各种变体罢了。
下面就抨击一下其他国家的教育,让大家过过瘾。
1 美国强制教育系统的七大罪行
节选自《美国强制教育系统的七大罪行》
一、仅凭年龄来剥夺自由
在我的价值观中,以及长期以来民主思想家支持的价值观中,剥夺任何人的自由都是错的,除非有正当理由。我们必须在法庭上证明,成年人犯了罪或对自己或他人构成严重威胁,才能对其进行监禁。然而,仅仅因为年龄,我们就把儿童和青少年关进学校。这是强制教育中最露骨的罪行。
二、一方面滋长耻辱,另一方面助长傲慢
迫使人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并非易事。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使用教鞭(来鞭策学生),而是利用一个持续测试、评分、排名的系统,让孩子在其中与同龄人竞争。由此,我们利用并扭曲了人类的耻辱和傲慢,这一情感结构,为的是激励孩子们去完成任务。如果孩子们的表现不如同龄人,就会让他们感到耻辱;而如果表现更好,他们可能会自满。一些孩子会因此从教育中心理上失去兴趣,成为课堂小丑(并不太糟糕)、霸凌者(不好)、毒品滥用者和毒品贩子(非常糟糕)。而那些因为获得 A 和荣誉而感到极为骄傲的人,则可能会变得傲慢,鄙视那些成绩不好的人;从而轻视民主的价值和程序(这可能是最糟糕的影响)。
三、阻碍合作和养育的发展
我们天生就是社会型动物,天生善于合作。孩子天生想帮助他们的朋友,即使在学校里,他们也试图这么做。但这种合作驱动力,和基于竞争的学生排名和分级体系相抵触。要是一个学生给另一个学生提供太多帮助,就会被认为是作弊。帮助他人甚至可能会伤害自己——抬高别人的分数,降低自己的排名。一些学生透彻地理解了这一切——他们无情,但是能成功。此外,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所辩论的那样(尤其是 2008 年 9 月 24 日的帖子[1]),在学校中出现的强制年龄隔离促进了竞争和霸凌,抑制了养育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孩子和青少年通过与年幼的孩子互动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年龄分级的学校系统剥夺了他们这样的机会。
四、阻碍培养自我责任感和自主能力
本博客中一系列文章的主题之一是,孩子们在生物学上倾向于对自己的教育负责(介绍见 2008 年 7 月 16 日的帖子[2])。他们通过玩耍和探索的方式,学习社会和物理世界的知识。他们思考自己的未来,并采取措施为之做准备。通过把孩子们限制在学校和其他成人指导的环境中,并用作业填满他们的时间,我们剥夺了他们承担这种责任所需的机会和时间。此外,我们强制性的学校教育系统时而暗示时而明示:「好好读书,读出来什么都会有的」。相信这种信息的孩子可能会停止对自己的教育负责。他们会误以为,别人已经帮他们想好了成功的必由之路,所以他们不必去想。如果他们的生活并不太顺利,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我的学校(或父母或社会)辜负了我!所以我才过的这么烂」。
五、将学习与恐惧、厌恶和枯燥联系起来
对许多学生来说,学校引发了与学习相关的强烈焦虑。刚学习阅读、比其他人慢一点的学生在面对读书时会感到焦虑。几乎每个认真参加考试的人都会感到焦虑。失败的威胁和与失败相关的羞耻感会在某些人中引发巨大的焦虑。在我教授统计学的大学——即使是精英大学,大部分学生都患有数学焦虑症,显然是因为他们在学校受到了与数学相关的耻辱。心理学有一条基本原则——焦虑会抑制学习。在玩乐的状态下,学习能起到最好的效果,而焦虑会抑制玩乐的状态 。学校教育的强制性将学习变成了工作。老师们甚至干脆把学习叫作「工作」:「你必须先完成工作才能玩。」因此,本来生理上渴望的学习变成了苦差——孩子会尽可能地避免学习。
六、抑制批判性思维
据说,教育的雄心壮志之一,是促进批判性思维。但是,不管教育者们说得多么好听,但大多数学生——包括大多数「优等生」——学会了避免批判性地思考自己的学业。他们谙熟此道——在学校里的任务就是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批判性思考只会浪费时间、干扰学习。为了得高分,你只要搞清楚老师想听到什么,然后说出来。我听过无数的大学生和高中生对此头头是道。我在大学中为促进批判性思维付出了很多努力;我开发了一套旨在促进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系统,撰写了有关批判性思维的文章,并在学术会议上进行了多次演讲。我将在未来的一两篇博客文章中探讨这个话题。但是,说实话,作为贯穿教育体系的主要激励因素,评分系统是一种强大的阻力,阻碍学生们在教室中坦率地讨论和批判性地思考。我们教师负责评分的体系中,很少有学生会批判或甚至质疑我们提出的观点;而如果我们试图用评分来引导学生们批判,那只会产生虚伪的批判。
七、减少技能、知识和思维方式的多样性
通过强制所有学龄儿童按照相同的标准课程学习,我们减少了他们尝试其他路径的机会。学校课程只代表了对我们社会很重要的一小部分技能和知识。在当今时代,没有人可以学习所有需要了解的内容。为什么要强制每个人学习相同的一小部分内容?当孩子们自由学习时,如我在瑟谷学校所观察到的那样,以及其他人对非学校教育者的观察,他们会采取新颖、多元且不可预测的路径。他们会努力钻研自己抱有热情的领域,成为专家,然后通过追求自己的兴趣找到谋生的方式。被强迫按照标准课程学习的学生没有太多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许多人汲取了这一教训:自己的兴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考试成绩。一些人会克服这一点,但是太多人做不到。
2 北欧的失败:瑞典的择校制度
节选自《北欧的失败:瑞典的择校制度》
教育自由
全世界的教育系统都不尽如人意,因为全世界都在限制自由。根据定义,自由是自由学习[3]的根基。所有形式的强迫都会影响学习效率、损害幸福和心理健康。自由不仅在于学生的选择权。教育自由的含义更加广泛,父母、教师、教育企业家、校长、主管,所有参与教育的主体,都应能自由地决策。只有使学生不自由的东西,才要限制其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的等级应该被翻转。现在部长限制督导的自由,督导则限制校长,校长限制教师,教师则限了学生。理想状况应当完全颠倒过来。教师应为学生的意愿而服务,校长为教师的意愿而服务,股东为校长的意愿而服务。
Milton Friedman 以择校[4]的形式,将经济市场的力量推广到思想市场。在我对教育大改革[5]的思索中,择校是社会在文化上转型——即普鲁士教育模式[6]变为自由学习[3]——的必要进化基础。只有自由选择可以让孩子、父母和教育者看到自由学习如何最优地融入社会结构。一旦选择变得自由,我们将看到孩子是喜欢学校、在家上学、非学校教育,还是喜欢在更小年龄时将这些教育形式与游戏或工作交织在一起。
如今,Friedman 所主张的教育变革的可能却因批评择校制度[4]而受到阻碍。让我们想想瑞典,这个国家曾在 1992 年尝试实施择校制度,而现在常常被用作成一个失败的案例。这种「失败」源自执行和评估上的不合理。
执行上的错误主要来自对自由的限制。例如,瑞典因禁止在家上学而臭名昭著。如果学生不能自由地自主学习,那么他们就是制度的奴隶。这违反了自由择校的原则。
评估上的错误包括缺乏良好的「教育成就」衡量标准。成绩或标准化测试只会让评估无效。正如我在讨论智商(IQ)的文章中(见:智商(IQ)对于衡量智力是低劣的标准[7])所主张的那样,我们无法有效地衡量非学校教育[8]比起学校有多进步。唯一有效的标准是个人的:能否满足自己个人的需要。学习内驱力的优化[9]会确保非学校教育对整个社会有益。这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仍然超出了今天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理解。简而言之,在不了解大脑、神经网络、概念化[10]过程、系统论和信息论的情况下,一个人需用强大的系统直觉支撑自己的推理,才能理解这一点:社会集体智力的进化和多样性[11]的力量。
这篇短文中,我举了瑞典的例子,来呈现这一道理:如果没有完全理解何谓教育最优解,就会得出极其错误的结论,进而破坏择校制度[4]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推广。
对神经科学的无知破坏了择校制度的推广。
择校制度在瑞典的失败
在教育大改革[5]一文中,我论证了 Friedman 提出的择校制度[4]的价值。70% 的经合组织国家在其教育系统中使用学券或学费税收抵免(来源)。推广择校制度有多难?瑞典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有些人甚至利用瑞典来宣称 Friedman 错了(来源)。1992 年,瑞典引入了择校制度的一种变体。这一决定是社会民主党人做出的。当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想出一个需要大量良好数学直觉才能使其可行的模型时,你最好不要将该模型留在政客手中,他们会对这个模型修修补补,偷换个别步骤,扰乱有效的控制机制,最终搞出了一个不稳定的体系,尽管这个体系根本的设想方向是正确的,但它还是可能会崩溃。要修改一个好系统,不能影响其达成最优解的过程。哪怕是一个微小的低效之处,从长远来看也会变成大问题,最终导致系统崩溃。再加上保守派和社会民主党势力之间经常发生的相互指责会导致政策摇摆不定,瑞典的制度竟然还是被认为很可靠。这些人在被 PISA 打醒了之后,Jan Björklund 少校考虑将整个系统重新国有化(来源)。对瑞典完全抛弃 Friedman 模式这一做法需要再写一篇文章来单独讨论。在本文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在家上学[8]在瑞典是非法的(参见:禁止在家上学)。Björklund 少校也推动了这一禁令的颁布。我看到了自由学习[3]和在家上学的光明前景。如果没有学校制度以外的选择,择校制度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
尽管人们对美妙的北欧福利国家抱有种种幻想,但瑞典的学生属于欧洲最不自由的儿童。他们无法在家上学。
北欧的失败
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许多教育工作者仰望北欧,惊叹于他们人性化的普鲁士教育制度[6]。北欧教育制度似乎是尊重儿童的制度。但我不这么认为。只要在教育中付诸强迫,就没有尊重可言!只要禁止或不鼓励在家上学,那就是禁止或不鼓励自由。(参见:瑞典的禁止在家上学)。
Danny Greenberg 是对的。在更严酷的系统中,你知道敌人是谁。在甜蜜的北欧学校中,敌人是条披着羊皮的狼。
据称,Malcolm X 观察到:
起初缄口不言,必将加倍承受!
这正是北欧模式的问题(参见:芬兰悖论)。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个不错的检验标准。习得性无助的问题是:它是逐步加剧的。温水煮青蛙是完美的安抚工具。与此同时,家里蹲现象正在瑞典蔓延。
北欧模式的险恶之处在于,这一模式软化了学生的决心和防卫,使其接受特定设计的塑造。
短期优化
有数十份经济报告试图分析择校制度对教育的影响,而所有报告都纠结同一问题:如何有效衡量结果。膨胀的分数难堪大用。标准化考试扭曲现实。生产力和收入是滞后的指标,同时让人怀疑教育的总体目标。衡量结果的这些努力,关键且必要,然而,它们应该不会对改革的选择产生什么影响。如果我们针对个人大脑发展而优化系统,包括学习能力、创造力、独立自主、问题解决能力、情绪控制、社交能力之类,那么三五十年后必会收效良好。我在 SuperMemo Guru 上提出了所有必要的因素。考试成绩不应过分影响学习过程。这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解释:
比喻。为什么使用比喻?
想象你要驾车完成一趟长途旅行。你会走上几公里就测量一些车辆性能指标,然后思考雨刮要不要换个好点的吗?不。你会买最好的车,专注于一路向前。我用这个比喻来说明面向大脑优化,与面向短期成果优化的区别。驾车时,只有遇到重大问题你才会停下来重新优化。教育优化中,自由选择学习的方法和主题是关键。偶尔需要他人指导的自主学习会在未来大行其道。让大脑处在没有外部干扰的环境,那么未来一定会很光明。
学生的学习内驱力[12]才是最优解。测试和成绩只会带来有害的结果。
胁迫是学校教育问题[13]的核心。孩子需要自主决策。择校制度使之可能。我们可以在自由的条件下逐步改革教育系统。我预测,自由学习[3]最终将主导一切,并与支持团队合作、社交、职业培训、体育培训等的设施相结合。只有当我们完全解放儿童,并帮助父母协助儿童分配可用资源(以民主的方式)时,这种进化才有所成效。
择校制度不可或缺,它就像企业规划自身发展道路的自由一样理所当然。
3 普鲁士的纪律不可避免地摧毁了教育
节选自《普鲁士的纪律不可避免地摧毁了教育》
学校削弱了智力
工业化社会的现代学校对终身学习、适应成人生活、心理健康、社会凝聚力、创造力、创新等方面的前景有着破坏性的影响。学校教育中最具破坏性的部分之一是纪律。随着学校成长为毕业生的工厂,它们需要执行纪律以实现有效的运作。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失去了自由。因此,我们除去了发展智力[14]所需的最基本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决策。
教师是缺乏力量的
当我对现代学校教育大加嘲讽时,我不断与教师交谈,看看学校如何改变他们的思维。有一个令人惊讶和压倒性的结论:大多数教师都是可爱的人,心中有最好的意图。然而,他们对脑科学的理解并不是太好。师范学院所传播的知识似乎还冻结在 Piaget、Vygotsky,甚至 Freud 的水平上。在我关于睡眠作用的小测验中,我测试了十几个医学专业的学生和十几个教师。除了「睡眠对休息很重要」之外,他们都毫无头绪。除了对大脑的理解不足外,对这些可爱的人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有几个因素将他们的善意转化为伤害儿童的压迫性系统:
- 教师往往不了解学习的基本规律[15]
- 教师不能自由地实施自己的学习理念,课堂反馈常常被浪费掉
- 教师受强制性的课程[16]和强制学校教育[17]系统的约束
- 越是坚信儿童需要帮助,就越有可能将纪律的危害转移到幼小的心灵上
Hester 先生的青春热血
Tyler Hester(见:Hester 先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善意可能会把学校变成一个机器化的地方。Hester 先生有着杰出的教育背景与崇高的目标。他没有追求教育理论方面的职业,而是决定帮助孩子,教书育人。对 Hester 先生来说,教育是「这一代的民权问题」。在他班级的墙上,有一句不祥的话语很能预示学生面临的情况:「99% 的汗水」。
Hester 先生的班级是普鲁士纪律[18]与效率的极致体现。漏做家庭作业将导致课后 60 分钟的留堂。上课禁止说话。Hester 先生将执行这一要求。如果学生没有达到预期,Hester 先生会给家里打电话。这样一来,家长和老师就可以联手“帮助”孩子完成大人设定的目标。这种善意的控制是造成无助感的根本原因。许多青少年的自杀都是由于家长和老师合作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幼小的心灵不认为有人会理解她的问题,而在学校的糟糕进展只是无数问题中的一个。
在 Hester 先生的课堂上有很多规则:手放在哪里,脚放在哪里,如何站立,如何等待,如何回应,对铃声的反应,如何听从指挥,允许使用什么语言,等等。学生们学会了当他们同意时如何开始一个句子,以及当他们不同意时如何开始一个句子。对于违规行为,有口头和视觉警告、扣分、打电话回家、转给院长等。还有奖励、表扬、优点、BHAG* 支票,以及最令人惊讶的,“学习的快乐”。由于学习的乐趣[19]是一种网络层面的现象,它是由学习内驱力[20]引导的高质量选择的反映,直接教学法[21]中真正的学习乐趣几乎是不可能的。假性的学习快乐是可能的。它不是学习本身的快乐,而是达到基准、目标、获得奖励、成绩、徽章、支票等的快乐。假的学习快乐并不能转化为学习的基本规律[15]所规定的连贯的[22]知识。Hester 先生有丰富的管理技能,但这些技能并没有考虑到神经科学的一些重要发现。推广 Hester 的方法的网站被称为「Agape 管理」。可悲的是,管理在工厂里效果很好,对于低水平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来说可能还行,但对于旨在实现高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高效学习来说,它必然会产生反作用。(*译注:BHAG 是 Big, Hairy, Audacious Goals 的缩写,即宏伟、艰难和大胆的目标)
传染性的过度完美主义
Hester 先生的例子具有传染性。所有的教师迟早都会意识到,要想让工厂运转起来,流水线上的噪音必须降到最低,而为取得成绩(即成绩和证书),必须要一心一意的努力,以最大化流水线的同步率。
Courtney Fleming 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评论,说明了制度是如何摧毁爱的,即使把爱作为接近学生的关键出发点:
我刚刚开始我第二年的教学工作。几年前,我看到你的视频,觉得你太严格了,太冷酷了,你对初中生的期望值太高了。现在我在一所具有挑战性的学校任教,我的课堂管理很糟糕,孩子们不尊重我,班级里的行为问题让我很疲惫。你一直都是对的——我让我的孩子们逍遥法外,就是在告诉他们,我对他们的期望不高。下周开始第二学期,我已经准备好以高期望值,明确和一致的后果,以及相信我能从我的学生身上得到比他们想象中更多的东西,重新开始。谢谢你提供的这些视频!
一位观众注意到军训是如何为教学做了很好的准备:
我一退伍就去教书了。人们认为我对学生过于「严格」。第一年之后,这些人又向我请教班级管理的建议。严格并不意味着你不关心你的学生
Carole Powers 的评论表明,爱和善意并不能阻止对军事级别纪律的追求:
我已经教了 29 年书了。在观看了这段我非常欣赏的视频后,我不禁流泪了!感谢你跟随你的心所采取的行动。替我转告你妈妈,她养育了一个正直的人,是值得赞扬的。我真的很喜欢你对自己第一年教学的坦诚。我尊重你如何决定不继续挣扎,而是改变,学习管理我们的学生。我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在我的探索中,我遇到了一些优秀的资源,比如你
Hester 先生的视频是一个评论的金矿,这些评论表明,分裂只可能来自封建制度的突变。当老师们热情洋溢、赞不绝口时,学生们却惊恐不已。这是两个被制度设定为相互对立的阶级:(1)受过良好教育、心地善良的教师,他们计划提升新一代,(2)压迫的对象:渴望自由学习的年轻人。这种对立可以用《圣经》中的古老格言来描述:「通往地狱的路是用善意铺成的」。
大规模生产毕业生需要依赖纪律。纪律破坏了学习的乐趣[19]。强制执行纪律会使教师的善意变成儿童的学校折磨[23]。
相关文章
Thoughts Memo:为什么强制学校系统应该从美国滚蛋Thoughts Memo:波兰的历史课标可以塑造民族主义态度Thoughts Memo:欧洲之耻——德国与瑞典参考
1. 为什么我们应该停止按年龄分隔儿童:第三部分 ./645474754.html2. 孩子们可以自己教育自己 I:证据综述 ./583569001.html
3. 自由学习 ./272543239.html
4. 择校 ./540026307.html
5. 教育改革 ./242815901.html
6. 普鲁士教育模式 ./251148900.html
7. 智商(IQ)对于衡量智力是低劣的标准 ./444286053.html
8. 民主学校/在家上学/非学校教育 ./369568521.html
9. 学习内驱力的优化 ./357209357.html
10. 泛化与概念化 ./264989664.html
11. 多样性 https://zhuanlan.zhihu.com/p/531125121
12. 学习内驱力 ./52990549.html
13. 《我永远不会送我的孩子去学校》 ./73383015.html
14. 智力 ./492731786.html
15. 学习的基本规律 ./273225977.html
16. 课程 ./469943493.html
17. 强制学校教育 ./351869026.html
18. 普鲁士教育模式 ./251148900.html
19. 学习的乐趣 ./1578551193.html
20. 学习内驱力 ./52990549.html
21. 直接教学法 ./360820529.html
22. 一致性与连贯性(Consistency vs Coherence) ./264327134.html
23. 为什么孩子们讨厌学校? ./70779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