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为什么应试教育的成功者并没有给我一种他们经受了大量重复性训练的折磨的感觉?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391 👍 / 52 💬

问题描述

是因为他们天赋异禀吗?

还是因为他们的确没有经受过?

或者他们比较健忘,比较有钝感?

为什么这种可以把普通人压垮,但是却反而阻挡不了他们的更加优秀呢?

还是他们有一套不为人知的应对办法?

还是说那些成功人士的确就是精力比普通人旺盛很多?他们的时间就是用来可以做更多事?

难道是效率吗?


有没有可能「高效针对性训练 1 小时」 >>> 「无效重复训练 12 小时」?

我高三的时候每天用 Anki 复习知识点 40 分钟到 1 个小时。

每次复习两三百个知识点。

高考的时候就掌握了上万个知识点,让我进入全省前一千,顺利考进哈工大深圳计算机。

这效率不比早上五点起床背书,学到晚上十一二点,每天睡觉不足六小时高?

如果学校能够普及一点点科学的学习方法[1],99% 的折磨都是可以免去的。

专门折磨学生的那种「拴」式教育还是别来碰瓷应试教育了,搞应试都搞不明白:

为了延长学习时间,不惜牺牲学生的睡眠,我称之为“疲劳作战”。现在的高中为了追求更长的学习时间,完全忽视了休息的重要性。学校宁可让学生白天睡过去三节课,也要把晚自习时间拖到晚上10点以后。结果呢?学生不仅睡眠严重不足,还把本应高效学习的时间浪费在了补觉上。

大部分高中生的睡眠时间都达不到8小时,即使加上午休也是如此。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学生经常是10点半下课、7点上课,他们的休息时间容不下8个小时的睡眠。既然学生们睡不够,他们就不得不上课补觉。当然,他们并不是故意挑上课时间睡觉,其实下课和早读他们也睡。但是下课只有10分钟,早读也只有一次,根本补不回来。于是,上课成了他们补觉的主要机会。

这种现象的荒谬显而易见:因为晚上睡不够,所以白天上课补觉,结果就是这40分钟的“学习时间”毫无意义。盲目延长学习时间,对学习完全是反效果。很多学生自己也傻,晚自习下课了还自己鸡自己,挑灯夜战到凌晨,结果第二天昏昏沉沉,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而且最终还是困得撑不住、把多学的那一两个小时睡了回来。

然而,学生也好、家长老师也好,都不会去算这个账。在他们眼里,自然规律是不存在的,睡眠时间是可以靠“努力”压缩的,而且不会有任何后果。但显而易见,跟自然规律对着干,从来都没有好下场。你向睡眠要的时间,最终都得还回去——要么立马白天睡回去,要么是强撑不睡、过几十年再用阳寿还回去。
但在“拴”文化中,评价谁更努力的标准,就是看谁学得更久、睡得更少。牺牲睡眠时间来换学习时间,不仅被视为正常,甚至被当作一种“美德”。重视学习时间当然没错,但是只重视学习时间,甚至不惜用各种方法延长学习时间,这就太离谱了。我实在想不明白,就算是为了学习,有什么必要把中学生逼到上课用风油精提神?

最搞笑的是很多人计算学习时间的方式:他们用24小时减去睡觉时间,就得出了学习时间,完全不考虑白天补觉、吃饭、上厕所、发呆、内耗、聊天的时间。学校、老师和家长希望学生多学,所以也乐于看到学生在学习时间上放卫星。学生们自己也信了这一套,甚至有很多人宣称自己一天学十六七个小时。我只觉得好笑。要知道,衡水中学作为内卷的集大成者,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也才14小时20分钟。难道他们真以为自己是超人,每天只需要睡四五个小时?

更多关于「拴」式教育的内容,请见这篇专栏文章:

勇敢的小火花:现在,“拴”是比“卷”更大的教育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在学校中感到很折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根本没法考虑每个人的理解水平,只能强制把相同的内容灌输到所有学生脑中。而学生只能被动听着自己无法理解的内容,能不折磨吗?再把这个过程的时间拉长到一天 15 个小时,能不被压垮那真的是神人了。

更学术一点的表述:

在「拴」式教育中,学生被迫学习难度不适宜或表述低效的材料,频繁遭遇解码失败(如不理解概念)。这种失败产生的 不快感 未被及时解决(如无法自由查阅资料),导致学习熵下降,挫败感积累。为应对考试要求,教育者倾向于用重复训练覆盖更多知识点,反而加剧惩罚,形成「学得越多越痛苦」的循环。强制学习在固定情境(如课堂)中强化错误联系,即使纠正也难以消除干扰。重复训练可能进一步巩固错误路径,而非修正知识结构,学生被迫投入更多无效练习以覆盖错误。

接下来是译文节选环节。

以下内容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解码失败惩罚

学习中的解码失败惩罚是指,在学习中由于不理解而产生的一种不快感。当一个高价值的信息[2]被解码时,奖励信号会确保新的知识被储存在大脑中。当解码工作以失败告终时,会发生相反的情况:不快感。如果解码成功,但导致知识不连贯不一致[3],我们可能会经历类似的惩罚,我将其称为不连贯惩罚不一致惩罚

有可能一个轻微的解码失败将相当于没有奖励信号和惩罚信号。惩罚将是所付出努力的效果。此外,在高度愉悦的学习过程中,例如基于渐进阅读的学习过程中,在奖励流中没有奖励可能会让人觉得是一种惩罚。在自由学习[4]中,我们自然会避免太难、太复杂、措辞不当、无趣的学习材料等。我们避开低学习熵[5]的输入。

学校教育中,在外在动机[6](我称之为学校外驱力)的作用下,我们可能会体验到学习成果的外在奖励。这可能会诱发糟糕的学习,其中解码失败惩罚可能会增加,并导致学习的不愉快。这就是获得奖状和荣誉的学生可能真正讨厌学习的原因。请看:成为一个优等生的危险[7]

学校的奖状池越丰富,仇恨学习的风险就越大。

微挫折是一种健康的引导。所有的学习都是在微小的解题工作中进行的。每一句话都是一连串的单词。如果我们偶然发现一个不认识的单词,或者一个不理解的概念,我们就会遭受微小的解码失败,带来的惩罚会使学习熵[5]下降。在良好的学习中,这些惩罚是无法察觉的,因为它们在几秒钟后就会被解决:看一下字典,看一下维基百科等等。它们也可能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切换(例如切换到另一个来源,到另一个学习分支,或到另一个活动)来解决。

自由学习[4]中,解码失败会给大脑发出「拒绝」信息的信号。反复的解码失败将导致拒绝该知识源。这也是孩子们讨厌学校的原因之一(见:孩子为什么讨厌学校?[8]


以下内容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教学的连贯与干扰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神经网络连接呈现出干扰[9]连贯[3]这两个对立的特征。这两种相互竞争的机制对有效的教育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连贯性[3]体现了神经网络中有意义的连接。它的积极作用在于能够构建有意义的、结构完整的、高度抽象[10]稳定[11]的记忆。

干扰[9]则是不同记忆相互竞争以求保留的过程。干扰[9]的积极作用在于促进泛化[12],通过泛化[12],学习模型遗忘[13]与新输入信息不一致[3]的次要成分,从而不断完善自身。

连贯性[3]使记忆通过增强神经连接而变得更加牢固。而在干扰[9]过程中,旧有记忆可能被新记忆取代或随机遗忘。

大规模教育[14]的内在缺陷在于,同一条知识可能对一个孩子有益,却对另一个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自由学习[15]中,学习内驱力[16]奖励机制引导学习者做出能最大化知识连贯性[3]的选择。干扰[9]过程在这里被用于知识泛化[12]和提高一致性[3]。在自由学习[15]中,连贯性[3]得到最大化,而干扰[9]则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

相比之下,在强制教学[17]中,外部力量主导了知识的输入。这放大了干扰[9]的影响。结果导致稳定知识的吸收微乎其微,干扰变得具有破坏性,而知识的连贯性也被削弱。

从神经突触的层面来看,在自由学习[15]中,连贯性促进了有益神经连接的形成,而干扰则消除了不必要的连接。但在强制学习[17]中,干扰成为主导力量。它可能破坏有益的连接,甚至取代原本应属于有用记忆的连接。

这里用拼图游戏比喻[18]来说明连贯性与干扰的相互作用:

自我导向学习[20]相较于传统学校教育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它能够优化连贯知识的构建。

图示说明:记忆连接可以在特定情境下被强化或抑制。根据概念被激活的具体情况,我们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这是模式识别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情境本身就是模式的组成部分。举例来说,在使用英语时,我们希望「狗」这个概念能够激活英文单词 "dog";而在使用俄语时,则希望激活俄文单词 "собака"。
图中展示了概念 A 如何根据情境 1 或情境 2 分别激活概念 B 或 C。概念 B 和 C 应该相互抑制它们因概念 A 引发的自身激活(图中用深蓝色连接表示)。在强制学习[17]的环境中,不恰当的情境 C 的激活会持续抑制概念 A 和概念 B 之间联系的形成。
例如,如果我们错误地学习到麦哲伦是从葡萄牙而非西班牙开始他的环球航行,那么在相同的情境下(如在课堂上)提到麦哲伦时,这种错误的联系就会被不断强化,即使老师立即给予纠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创造新的学习情境,这为建立不受干扰[9]的新记忆路径提供了机会。

另请参阅:

被动的学校教育[21]

为什么学校失败了?[22]

学习的基本规律[23]

自由学习[15]

自由学习中的指数加速[24]


参考

1. 科学的学习方法综述:哪些行之有效,哪些徒劳无功? ./710552897.html
2. 知识评估网络 https://www.kancloud.cn/ankigaokao/supermemo-guru-cn/1895485#610_Knowledge_valuation_network_268
3. 一致性与连贯性(Consistency vs Coherence) ./264327134.html
4. 自由学习 ./272543239.html
5. 学习熵 ./64572381.html
6. 我怎样才能外在地激励孩子? ./357893386.html
7. 做全优学生的危险 ./369391813.html
8. 为什么孩子们讨厌学校? ./70779863.html
9. 干扰 ./269974053.html
10. 抽象知识 ./270927894.html
11. 记忆稳定性 ./559298549.html
12. 泛化与概念化(Generalization vs Conceptualization) ./264989664.html
13. 遗忘机制 ./265081034.html
14. 普鲁士教育模式 ./251148900.html
15. 自由学习 ./272543239.html
16. 学习内驱力 ./52990549.html
17. 学习中的强迫 ./351872034.html
18. 拼图游戏比喻 ./271646965.html
19. 为什么孩子们讨厌学校? ./70779863.html
20. 自学 ./353404375.html
21. 被动的学校教育 ./359037513.html
22. 为什么学校失败了? ./65338937.html
23. 学习的基本规律 ./273225977.html
24. 自由学习的指数加速 ./692307424.html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