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我们的创造力都被谁毁掉了?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630 👍 / 118 💬

问题描述

“我们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见《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页) 这说明了什么?那些当时辉煌的科举状元们,已经被湮没在历史洪流中,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的应试教育衡量优秀的标准就是做题,谁考的分数高,谁就优秀,考高分需要的是在有限时间内高效率解决具有标准答案试题的能力,即我们说的实现力。而大学、研究生、工作则完全不同,尤其是工作之后,社会千变万化、飞速发展,仅仅拥有高实现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现代社会,在高实现力之外,我们更需要的是不断创新的能力,即思考力与创造力。这种以分数论优秀的应试教育还应该在今后的教育体制中继续延续吗?它的弊端影响有多大?


我来唱个反调,全世界的强制学校教育[1]都在扼杀创造力。包括但不限于美国、德国、瑞典、芬兰、波兰。

以下内容摘自:

学校如何扼杀创造力?

学校如何扼杀创造力?

一个 15 岁的孩子问道:为什么你说学校扼杀了创造力?

自由

并非所有学校都会扼杀创造力。是胁迫会扼杀创造力。民主学校[2]既不胁迫,也非有害。

创造力在自由中茁壮成长

创造力

创造力[3]是一个随机的过程,难以控制。它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预知的。然而,它以知识作为原材料。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热爱[4]的事物来控制创造力。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知识,我们需要遵从学习内驱力[5]的引导,在环境中挑选最佳的信息(见:学习内驱力的优化[6])。大脑将环境中的知识与其已知的知识比较,并检查新知识对联想网络[7]的激活程度。这些有价值的激活形成了知识估值网络。这些连接越广泛(激活越多)便越有价值(例如,由传输频率表示),大脑的奖励就越高。见: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知识

丰富高价值的知识滋养创造力

Old and new knowledge in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需要(1)具有高稳定性的大量专业知识,以及(2)具有高可提取性的大量新知识。庞大的稳定知识使解决算法问题变得容易。在快速思维的帮助下,这些问题可以在低能量消耗下解决。需要 「跳出框架思考 」的问题则依赖于创造力[3],即对遥远想法的联想。创造力和学习内驱力[5]由 「令人饥饿的知识 」提供动力,即新知识可以通过遗忘[8]轻易地被塑造和泛化[9]。这种可塑性为新的学习和创造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模式匹配。

学校

学校不仅禁止使用最优指导机制[5]进行学习。它还拼命地打压它。每次你需要在强制学习[10]和你的激情[4]之间做出选择时,你的大脑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精神痛苦[11]。为了防御,为了减少痛苦,大脑需要压制来自知识估值系统的输入。结果,你变得越来越能容忍学习那些不能提高你知识的东西。你麻木于死记硬背[12]而不抗议。这种现象是习得性无助[13]的基础,可能导致抑郁症[14]。它也使你容易上瘾[15](例如,对电脑游戏上瘾[16],酒精,等等)。

无形中你脑内的知识估值判断被抹杀,丢失了这一最好的学习工具,你便能接受老师传授的任何知识,但这些知识缺乏连贯性[17],容易受到干扰[18],也容易被忘记[8],而且其估值也微乎其微。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以至于你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越来越不关心。你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也被消耗殆尽。

学校破坏了负责热爱学习的控制系统

被抑制的创造力

如果没有丰富而连贯[17]的高估值知识,你就无法对学习或思考产生激情[4]。催生创造性思维所需的思想激活就不会发生。在学校学习多年后,好学生们会变成智力上的行尸走肉(见:成为全优学生的危险[19])。他们按要求学习,取得好成绩,但他们不再爱学习,爱他人,也不爱自己的生活。学校造就了如此悲哀的世界!

学校抑制了创造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进一步阅读

常见问题(FAQ)彼得·沃兹尼亚克[22](2017)撰写的《我永远不会送我的孩子去学校[23]》的内容进行了扩展
常见问题。什么是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美国大学生:绩点堆得高,创新想得少将创造力与 ADHD 混淆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