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现式学习的混淆
如果你是一个无情的铁腕教师,想证明发现式学习[1]行不通,你可以尝试以下手段。走进教室,告诉学生:「我要你们掌握量子力学!自己去探索吧!」显然,你会面对一片死寂的教室。如果你以为学生们在心里哀嚎:「不要这样!求你帮帮我们!」,那你对学生心理的模型完全错误[2]。如果能把脑电波转换成声音,你可能会听到他们说:「你在开玩笑吗?」可悲的是,成千上万的教师认为,没有老师的帮助,他们的学生就没有未来。令人困惑的是,堆积如山的研究表明发现式学习效率低下,但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请参阅:发现式学习难以衡量[3])。然而,最可怕的是,仍有研究者坚信发现式学习效率低下。如果他们的观点建立在数据之上,我们可以轻松指出这是因为研究设计不当、质量低下。但如果他们的观点是基于错误的心理理论,那我们真的需要担心教育领域可能出现的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如果年轻一代需要依靠科学的支持来争取他们的权利,这本是好消息。但如果科学界持反对立场,我们可能就要步入一个充满混乱的时代,这种混乱不亚于特朗普的诡计。
快乐的探索生活
我很幸运,可以在我长达 22 年的强制学校教育[4]过程中自由地摆脱直接教学法[5]的束缚。那些少数需要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的日子里,考试一结束,我就会立刻把那些支离破碎的知识抛到脑后,去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接下来的 30 年里,我完全自由地高效学习。我采用的是自由学习[6],我希望全世界的孩子们都能有同样的自由和乐趣。我的一生都在享受无拘无束的发现式学习[1]带来的乐趣。
对我来说,有些教育者竟然还能理直气壮地说,手把手的教学方式比自由探索更优越,这实在是难以理解。
糟糕的例子
这里有一个著名且经常被引用的坏科学例子:《为什么“少教不教”不管用——建构教学、发现教学、问题教学、体验教学与探究教学失败析因》。
亚里士多德到洛克、皮亚杰,再到西摩·帕珀特,这些知识巨擘引领了历史的潮流,但这篇论文的作者却背道而驰。他们反对已经确立的建构主义理论。
引用的文章告诉我,糟糕的研究设计并非自由学习[6]或发现式学习[1]被误解的唯一原因。连对学习过程的简单模拟也未达到预期效果。拥有博士学位的教育心理学家坚信一些理论,让我觉得他们似乎从未观察过一个玩耍的孩子,或是从未观察过自己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他们完全不理解建构主义理论,实在令人震惊。文章还扭曲地使用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来构建一个论点:发现式学习效率低下。一个令人惊讶的新观点突然出现,认为(1)儿童和(2)科学家的概念网络[7]在概念化水平(即确立概念[8]的结晶化)的自然数量差异之外,还存在质的不同。整个主张认为指导优于自由,这是对人类智慧的侮辱。人类的大脑比这更出色。文章还透露了作者的傲慢态度:「我们这些专家,我们这些科学家,比小孩子更懂他们的学习」。
科学真的有那么差吗,还是这只是一些顽固教师的一厢情愿?我们是在担心下一次考试,还是希望孩子们在智力上达到更高成就?Kirschner、Manfred Spitzer、Yuval Harari 和 Nicholas Carr 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吗?是傲慢吗?
精华中的精华
在下面列出了被批评文章中的一些「亮点」,只做了简单的评论,假设读者对这个话题已经相当熟悉,能够自行发现其中的荒谬之处。
发现式学习[1]完全以探索为核心。根据其定义,它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概念截然相反。然而:
最少指导教学似乎完全忽略了工作记忆、长期记忆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联系。这导致了一系列建议,多数教育工作者发现这些建议几乎无法实施——很多资深教师也不愿尝试——因为这些建议要求学习者参与到一些几乎不可能带来有效学习的认知活动中。因此,最出色的教师可能会选择忽略这些建议,或者最多,只是表面上表示认同(例如,Aulls,2002 年)。
学习内驱力[9]通过在给定的语义距离[10]上最大化价值[11],优化了工作记忆的使用。然而:
有些推荐在教学中尽量少指导,好像工作记忆不存在一样。或者,即使承认它存在,也认为在处理新信息时,工作记忆没有任何限制,而这些新信息正是建构主义教学法特别关注的。
作者们似乎没有理解建构主义的循序渐进性。他们看似不知道,长期记忆中的联系是在概念网络[7]中一层层构建起来的。学习内驱力[9]在有限的搜索空间中发挥作用,确保在最佳的语义距离[10]上激活概念。然而:
工作记忆的负荷并不促进长期记忆中知识的积累,因为当工作记忆被用来寻找问题解决方案时,它就无法被同时用来学习。
学习内驱力[9]机制是最著名的学习路径优化器(参见:拼图比喻[12])。作者们显然坚信手动优化效率更高这一谬误(参见:学校教育的爬山比喻[13]):
教学的目的,很少是单纯的寻找或发现信息。其真正目的,是向学习者提供具体的指导,教他们如何按照学习目标,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并把处理结果存入长期记忆。
作者似乎没有理解学习过程的渐进本质。他们是否真的以为纯粹的发现式学习[1],就像是让人自己去揭开量子力学的神秘面纱?这不是把工作记忆压得喘不过气来,最后长期记忆一片空白吗?这其实就是大多数课程导向型学校教育的真实写照!这就是学校教育问题[14]的本质所在:
要求初学者在有限的工作记忆下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后果,或者无指导或最少指导教学可能促进长期记忆变化的机制,这两者常常被忽视
Jerome Bruner 是建构主义思想的佼佼者。在人们还未深入了解学习乐趣[15]的内在机制前,他已经认识到知识本身就是最佳奖励。如今,随着我们对学习内驱力[9]和记忆工作方式[16]的理解,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Bruner 的所谓「错误」,难道只因他生活在一个信息闭塞的时代而被「原谅」吗?2016 年,Bruner 以百岁高龄去世。自那篇讨论论文发表后,他有十年的时间去理解「精细构建的认知结构」这一精彩概念。不意外的是,他始终未改变自己的信念。
当 Bruner 在 1961 年提出使用发现式学习[1]作为教学工具时,他推荐尽可能少的指导,这在当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时人类的认知结构及其关系还没有被完全描绘出来。
哪种方法更好?是(A)直接告诉孩子日食是因为月亮挡住了太阳,还是(B)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她自己去搜索探索?当孩子的探索偏离预定轨道,涉及到外星智慧、大爆炸或者「为什么天空是蓝的?」这样的问题时,这样好吗?每当选择 B(自我探索)时,我们都能清楚地看到探索和发现的巨大力量。然而:
大部分学习者,无论年龄大小,只要得到了足够的信息,他们都能够构建知识。同时,并没有证据表明,提供部分信息比全面信息更能提高他们构建知识的能力。
大脑是一个概念网络[7]。它从生命开始之前就启动了概念结晶[17]的过程,这一过程持续到人的生命终结,直到最后一点信息被吸收。然而:
根据 Kyle(1980 年)的研究,科学探究是一种系统的调查性能力,这种能力在人们通过正规教育深入了解了特定学科后,结合了自由思考的能力。这并不能简单等同于科学教学中的调查方法、自学技巧或开放式教学方法。那些混淆这两者的教育者,实际上误用了探究作为制定教学策略的模式,这是不恰当的。
我们知道,孩子们对简单的任务很快失去兴趣,面对难题则往往退缩。他们在使用问题估值网络[18]。然而:
在复杂环境中自由探索可能会让工作记忆负荷过重,这对学习是不利的。
坏理论之父
当坏科学出现时,我们应该追问其根本原因。这是怎么回事呢?每一个被广泛引用的错误理论,虽然对科学的进步有积极的贡献[19],但同时也带来了混乱,特别是对那些信息闭塞的人来说,他们往往将科学权威视为不容置疑的最高准则。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错误的理论可能会严重阻碍教育大改革[20]。
Kirchner、Clark 和 Sweller 都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他们可能正经历着所谓的「鱼缸效应」,即课堂的现实情况扭曲了社会生态的真实面貌,包括学习生态。他们认为,随着专业技能的增长,学习过程会有质的飞跃。在他们眼中,学生需要指导,而专家则不需要。
在一次教育会议中,有人把他们称作指导主义者,他们并不以此为耻。一次喝咖啡时,他们决定给自己的观点增加些实际内容。借助 Sweller 的认知负荷理论,他们撰写了一篇颇具争议的文章,结果意外地大受欢迎。
谷歌学术显示,Kirschner 和 Clark 凭借他们的坏理论和有争议的观点积累了很高的引用率。这再次暴露了同行评议[21]中引用指数的问题。那些提出离谱观点的人往往在引用榜上迅速走红。他们的言论被引用在书籍和混乱的博客中。有位受影响的人写道:「我永远感激那位指引我找到那篇改变了我的教师生涯的文章的人。」
Paul A. Kirschner 发现 Facebook 会降低学生的 GPA。Richard Edward Clark 则声称:「媒体永远不会影响学习。」这些作者显然与新一代的孩子们不同,他们更青睐课堂而非 YouTube。也许看到优秀的学习理论被猫咪视频所淹没,对他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Kirschner 的讲座甚至和 Manfred Spitzer 博士的风格相似。
我不介意观点分歧,但我真希望这些论文的作者不要通过推广那些站不住脚的学习理论,把孩子们束缚在课堂里。人权要求教授能在指导下自由学习,孩子们也应该有权选择自己的学习路径。
至于 John Sweller 博士,他确实让人意外。他难道不知道孩子们本能地会逃避那些太难的问题吗?他对课堂的偏见源自他 1988 年的首次发表,这篇论文也让他名留教育科学史。问题显然不仅仅是发现式学习[1]定义上的疏漏,因为文章的标题就明确提到了“最少指导”(参见:发现式学习很难研究)。最关键的是,Sweller 提出:
认知负荷理论指出,在复杂环境中自由探索可能会让工作记忆负荷过重,这对学习是不利的。
我从未见过小孩子因为环境的复杂而感到困惑。事实上,开放的行为空间[22]反而有利于智力[23]的发展。只要母亲在旁边提供安全感,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就能旺盛地生长。过多的指导反而会限制学生,使他们被强迫[24]与复杂性[25]绑定。Sweller 的认知负荷理论应该让他明白,通过利用问题估值网络[18]或相似的知识估值网络[11],学习内驱力[9]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
Georgios Zonnios 在《关于发现式学习的误导性研究》一文中阐释了发现式学习[1]这一研究领域的混乱根源。Paul Kirschner 显然非常坚持课堂学习的模式,他唯一认可的探索类型是那种能够满足权威教师设定目标的探索。自由世界中最具适应性的设备所进行的自由探索,显然是他所不能理解的。
Kirchner 也表现出了对涌现[26]现象的理解不足。在他看来,没有外界指导,概念计算[27]中的知识结晶[28]几乎是不可思议的。这就像是神创论者难以接受复杂生命能通过进化而产生一样,感到非常惊讶。
然而,所有邪恶更本质的问题源自 Paul Kirschner 在一次采访中所认同的一个陈旧谬误:「学习是困难的」。对此有疑问的人应该去研究学习的乐趣[15]!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我们必须尊重学习的基本规律[29]。如果说学习内驱力[9]是探索的最佳指导,那么我们可以逻辑上推出自由学习[6]的概念。
学生必须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GPT-4,校对 Jarrett Ye
原文:Horrible theory of minimal guidance learning by Kirschner, Clark, and Sweller - supermemo.guru
这段文字选自《我永远不会送我的孩子上学[14]》,作者是彼得·沃兹尼亚克[30](2017)
参考
1. 发现式学习 ./496492038.html2. 教育同理心 ./379665183.html
3. 发现式学习的意义难以量化 ./699431664.html
4. 强制学校教育 ./351869026.html
5. 直接教学法 ./360820529.html
6. 自由学习 ./272543239.html
7. 概念网络 ./266541480.html
8. 概念 ./571218385.html
9. 学习内驱力 ./52990549.html
10. 语义距离 ./436727078.html
11. 知识估值网络 ./617467538.html
12. 拼图游戏比喻 ./271646965.html
13. 爬山类比 ./66683201.html
14. 学校教育的问题 ./611469462.html
15. 学习的乐趣 ./602150910.html
16. 记忆的神经统计模型 ./277483881.html
17. 泛化与概念化 ./264989664.html
18. 问题估值网络 ./619231929.html
19. 错误模型的价值 ./258435094.html
20. 教育改革 ./242815901.html
21. 同行评议的问题 ./591919206.html
22. 优化成长过程中的行为空间 ./662753699.html
23. 智力 ./492731786.html
24. 学习中的强迫 ./351872034.html
25. 记忆复杂性 ./304800091.html
26. 涌现 ./349290940.html
27. 概念计算 ./304193622.html
28. 知识结晶比喻 ./268536400.html
29. 学习的基本规律 ./273225977.html
30. 彼得 · 沃兹尼亚克 ./303204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