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掷
原文:Desperation
2016 年 1 月 24 日
接下来的三篇文章将探讨我所称的三种「争议性美德」:孤注一掷、行事无畏与桀骜不驯。我之所以称它们为争议性的,是因为其中任何一种,若使用不当或过度,都很容易演变成一种恶习。在阅读这些文章时,请牢记对立统一的建议法则。尽管这些美德颇具争议,但我发现,它们之中的每一种,都是一个强大而健康的内在驱动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三种争议性美德之首,便是孤注一掷。存在一些糟糕的、孤注一掷的方式:在人面前表现出明显的渴求,会让你陷入不利的社交地位,让你的人际关系变得紧张,或在其他方面伤害到你。而另一方面,对目标的孤注一掷,则对于一种发自内心、毫无愧疚的驱动力而言至关重要。
我所说的「对目标的孤注一掷」,指的是你拥有一个对你而言无比重要的目标,以至于你可以全身心地、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你内心的任何角落都不会去怀疑它是否真的值得你倾尽所有。我指的是一个你用恰到好处的、奋不顾身的激情与审慎周密的思虑去追求的目标。我指的是一个如此重要的目标,以至于你根本不会想到要去怀疑自己能否实现它,而只会思考实现它的这条路是否优于那条路。
以我的经验来看,真正强大的内在动机,要求你能够像有某种价值连城的东西正命悬一线那般去奋斗。而如果你从直觉深处相信这是真的,那一切都会容易得多。
孤注一掷的人拥有一种常人所不具备的力量:他们拥有全力以赴的能力,能将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一项任务中。我所遇到的大多数人,并不具备为任何事全力以赴的能力,即便在想象中也做不到。
问问你自己:可有任何事,值得你为之全力以赴?可有任何珍视之物,一旦被某个敌手置于险境,就能让你使出浑身解数?可有任何威胁,是如此之严峻,能让你在匡扶正义的斗争中毫无保留?
我遇到过许多人,他们无法对这个问题诚实地回答「是」,即便是在虚构的场景之下。如果我请他们想象家人被绑架,他们会说自己要报警,然后焦急地等待。如果我请他们想象世界正受到小行星的威胁,他们会说自己要尽力享受余下的时光。这些回答都很好,也很审慎。然而,即便我请他们想象一些离奇的场景,在那些场景里,只有他们、也唯有他们能够以巨大的个人代价拯救地球时,他们也常常表示,自己只会很不情愿地去做。
例如,想象一下,一群外星人为了专门戏耍你,将一个黑洞置于与地球相撞的轨道上。想象一下,改变其方向的唯一方法,是动用遗留在地球上的一艘外星飞船里的外星科技,而这艘飞船只能由你、也唯有你一人能够驾驶——并且,为了摧毁黑洞,你必须穿越其事件视界,永世不得返航。到那时,你会拯救世界吗?如果会,你会只是很不情愿地去做吗?
如果那艘飞船被封存在珠穆朗玛峰之巅,你还会去吗?如果它沉在马里亚海沟之底,你会多努力地去靠近它?如果只有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才能操作它,而你只有一年的时间去学习,你又会怎样?
你会全力以赴去拯救世界,还是只会付出一次象征性的「最大努力」,留下一句象征性的「至少我试过了」,然后就回去享受自己所剩无几的时光?
如果你甚至在这些一切都系于你一人的、不可思议的想象场景中都无法全力以赴,那你究竟在为怎样的大事保留实力?
此处一个常见的抗议是:「我不想失去我的友谊、我亲密的关系和我的舒适生活。这个代价太高了。如果奋斗的过程过于残酷,那我宁愿选择享受我余下的时光。」但如果真是这样,那为何没人能通过将你的友谊、关系和舒适置于险境,来让你全力以赴呢?你会为了守护那些东西而拼尽所有吗?如果不会,那你究竟在为怎样的大事保留实力?
倘若原则上没有任何情形能够迫使你使出浑身解数,你又为何要阻止自己倾尽全力?倘若没有任何东西哪怕在想象中值得你毫无保留地去争取,你又为何要退缩自持?倘若没有任何人能拿出任何赌注,让你愿意用你的整个生命去奋斗,那你究竟在为怎样的大事保留实力?
我并非要求你必须为某件现实存在的事情去全力以赴。或许,那些能让你真正豁出一切去奋斗的场景,本就是天马行空甚至荒诞不经的。我想说的是,你需要在原则上具备全力以赴的能力。
当一个人将整个自我都投入到某件事中时,会显露出一种特定的脆弱。我们的文化中,对那些真正毫无保留地在意某件事的人,存在着强烈的社会偏见。
我记得小学时有个同学,他真的、真的非常热爱《宝可梦》,以至于旁人仅仅是与他为伍都感到难为情。社会对「书呆子」的刻板偏见,似乎至少部分源于对「太过投入」这件事本身的偏见。知识精英阶层对体育迷们的普遍嘲讽,似乎也部分源于同样的偏见。
请注意「邪教徒」、「狂热分子」、「理想主义者」这类词汇所附带的负面含义。再看看那些总是与自己所在的社会运动保持距离的人们;他们松散地自称为「有效利他主义者」、「理性主义者」、「怀疑论者」或「无神论者」,却又感到一种强烈的冲动,要让你明白他们认为其他的同道中人是天真、幼稚、方法错误,并被自己那缺乏精妙见解的观点蒙蔽了双眼。我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一种为了抵御「太过投入的诅咒」而进行的自我防御。
倾注热情是不酷的。刻板印象中的知识分子,是一个超然的道德虚无主义者,他洞悉一切皆无意义,并带着一种犬儒式的、玩味的目光,审视着所有那些「满怀热忱」的俗人。
倾注热情是脆弱的。如果你对某件事倾注了极大的热情,那么失去一件对你而言无比重要的东西,就成了可能。更糟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认为,你把热情投错了地方,并将你视作那些天真盲目的、理想主义的羊群之一,而后对你嗤之以鼻。
而孤注一掷的意义,就在于让这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它意味着你拥有一个如此重要的目标,以至于所有社会层面的顾虑都烟消云散,除非它们与你目标的实现直接相关。它意味着你愿意让自己更在乎手头的任务,而非旁人对你的看法,无论他们会多么嘲笑你的全身心投入。
通往孤注一掷之路的一个常见障碍是,人们很难承认自己真的、真的在意某件事,因为那意味着你将直面失去某样至关重要的东西的风险。如果你的这种决绝在一个充满敌意的社交环境中暴露无遗,它会摧毁你的博弈能力,让你处于社交劣势。作为社会性动物,我怀疑我们许多人的心智构造本身就会阻止我们感受这种决ল,因为一旦我们感受到了,我们就会表现出来,而那会动摇我们的社会地位。(以我的经验,由内而外的全然自信有助于缓解这种影响。)
因此,如果你想让孤注一掷成为你内在驱动力的一部分,你可能需要练习去承认——在内心深处,在直觉层面上对自己承认——你可能会失去某种极端重要的东西,重要到值得你为此生出几分孤注一掷的决绝。你必须首先允许自己变得能够孤注一掷。(这就是为何我在谈论孤注一掷之前,先写了关于洞悉黑暗世界和直面真实自我的文章。)
在那些成功做到了孤注一掷的人当中,有一种常见的失败模式,那就是他们因急于求成而过快地耗尽了自己的资源。如果你必须进入一艘沉在海底的外星飞船,而这需要长达数月的训练、社交与政治斡旋,以及枯燥的搜寻,那么,仅仅因为你认为「全力以赴」和「毫无保留」就意味着时刻紧绷,而在第一周就让自己处于极限的压力水平,将是极不明智的。如果你打算使出浑身解数、毫无保留,你就需要明白,既要懂得爆发式的烈火急攻,也要懂得持续性的文火慢炖。(这就是为何我在谈论孤注一掷之前,先写了关于如何避免过度劳累和如何在行动中休憩的文章。)
手握这些工具之后,我建议你找到一种方法,来让自己获得孤注一掷的能力。去做一切必要的思想实验和冥想练习,从而能够想象出这样一种情境:在那个情境里,你会竭尽全力去达成某个结果,而不计任何后果(除非后果会影响最终结果)。去弄清楚,在何种境况下,你会使出浑身解数,毫无保留,将你的一切都投入到这场斗争之中。
(如果在理论上都找不到任何一种情境,能让你倾尽所有,那么请想一想,你可能正为虚无而雪藏着自己的一部分,浪费着自己的一部分潜能。)
我并不是说你必须现在就变得孤注一掷。那或许并无必要。也许你的生活顺风顺水,目标也稳步达成,那么继续实现它们的最佳方式就是巩固你的友谊、增进你的人脉,并享受你的舒适。如果你的家人真的被绑架了,你最好的选择或许就是报警,然后焦急地等待。如果地球真的受到小行星的威胁,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好的选择或许就是将问题留给专家,然后享受自己剩下的时光。因此,如果你生活安逸,我无意强求你变得孤注一掷。你只需确保自己没有遭受漫无目的的愧疚感的困扰,并确保自己在原则上能够变得孤注一掷,以保证自己并非在为虚无而雪藏实力,但请将真正的孤注一掷留到需要之时。
而另一方面,倘若你正身处危难之时,倘若你是那种视每一个生命的逝去为悲剧的人,倘若你正在为某种比自我更宏大的事业而战,那么,请即刻变得孤注一掷。
第一步,是在原则上允许自己能够孤注一掷。即,允许至少存在一个虚构的场景,在那个场景里,你会让自己毫不犹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项任务中。一旦你能做到这一点,想象一下,当你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那项关键事业时,那种油然而生的感觉会是怎样的。你会感受到一种决绝吗?一种想要扭转未来的、强烈的渴求?与这种感觉共处,静静感受它,并熟悉任何与这次想象中的投入相关的其他情绪。
一旦你对那些感觉有了一些熟悉,请用全新的眼光审视你正在为之奋斗的事业,你必须守护的东西,以及你所珍视的价值,然后看看其中是否有任何东西,值得你为之孤注一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