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非神明

原文:Not yet gods

2015 年 8 月 9 日

你大概不会因为没能打个响指就治好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而感到内疚。

然而,许多人的确会因为没能每天工作到精疲力竭而感到内疚(这其实是心理上不可能达成的)。他们也会因为没能不经练习或重新训练就神奇地摆脱自己不喜欢的行为模式而感到内疚(这其实是认知上不可能实现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想,区别在于:人们认为自己「不可能」靠打个响指就治好阿尔茨海默症,但却认为自己「本可以」运用更好的认知模式。我认为,许多伤害正源于此:

大多数人对于「本可以」的认知出了问题。

人们觉得自己「本可以」在派对上不那么焦虑;觉得自己「本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停下《文明》(Civilization)游戏去睡觉;觉得自己「本可以」在看完一集《纸牌屋》(House of Cards)后就打住。我在此并非要讨论自由意志是否是幻觉——我确实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做到某些我们实际上未曾做到的事情。我想表达的观点是,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究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缺乏准确的判断。

每当大脑未能形成他们所期望的认知模式时,人们便会苛责自己,仿佛他们能完全主宰自己的思想,能完全掌控头脑中已然形成的思维定式。仿佛他们不是一个由神经元构成的网络;仿佛他们可以无视自身的认知模式去做出偏好的选择,而不是认识到选择本身就是一种认知模式;仿佛他们应该去挑选自己的心智,而不是承认自己就是这个心智。

好像他们已经是神了。

我们不是神。

还没。

我们仍然是猴子。


据我观察,几乎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一片混乱。几乎每个人都难以如愿行动。几乎每个人在心理上都相当脆弱,很容易在某些情境下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比如暴饮暴食、过度消费、勃然大怒、恐惧不安、焦虑万分。我们是猴子,而且是相当脆弱的猴子。

所以,当你未能达成目标时,不必苛待自己。当你未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时,不必苛责自己。如愿行动并非凭空发生,它需要你调整环境、训练大脑才能实现。你仍然是只猴子!

别苛责那只猴子。尽你所能去帮助它。它想要的和你一样——它就是你。要协助,而非指责。想办法让自己能轻松地按意愿行事。重新训练这只猴子。去实验,去尝试。

并且善待它。它已经非常努力了。这只猴子尚不清楚究竟如何才能得到它想要的东西,因为它身处一个极其庞大复杂的世界,且大部分情况都非它所能洞悉;还因为它的许多行为源于十几种它几乎无法掌控的、不同层级的潜意识因果反应模式。它在努力

不要仅仅因为猴子跌倒了就苛责它。我们选择的本就不是一条轻松的道路。我们的目标也定得不低。我们正尝试去做的事情本就艰难。所以,当猴子遇到障碍摔倒时,扶它一把。帮助它练习,帮助它训练,或者帮助它执行你那克服眼前障碍的锦囊妙计中的下一个方案。

总有一天,我们或许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心智。总有一天,我们或许能随心所欲地选择认知模式,毫不费力地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总有一天,我们或许会更接近许多人渴望成为的那种存在——那种能完全主宰自身心智的、存在于想象中的完美生灵,许多人正以此为标准来衡量自己。

但我们还没到那一步。我们不是神。我们仍然是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