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为什么老师以前也是学生,可是等他们成为老师后,为什么就不能够理解学生了?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251 👍 / 18 💬

问题描述


别说老师了,你能不能理解你同学?某道题他做错了,你做对了,你能理解他为什么做错了吗?你能给他讲明白吗?

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我常常无法理解为什么别人把某道数学题做错了,对我来说,这些题目的解题过程是非常显然的。

我那些英语特别好的同学也不能理解我为什么完形填空能 20 道错 19 道(我还觉得我的理解非常正确)。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选,他们告诉我凭语感(

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差异巨大,而且会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分化[1],这就是为什么个性化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非个性化的教育是低效甚至反效果的。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没有教育同理心的原因。

以下内容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教育同理心

定义

教育同理心是一种间接感知他人(特别是儿童)和自己以前受教育经历的能力。

机制

教育同理心不能把握我们所同情的个体的先备知识[2]。我们没法坐在别人的脑子里[3]知道别人知道什么,以及别人的概念网络[4]是如何在语义上组织的。

这就是为什么教育同理心与实际的同理心关系不大,而与对学习过程的理解更有关。只有通过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我们才能有效地预测学习后的情绪状态和教育成果。

教育同理心方面的缺陷是普鲁士学校教育模式[5]的基础。成年人将自己的教育经历投射到新的一代人身上,设计出一个越来越有害的教育系统。危害的增加来自于年轻人接触到的学习机会与学校学习的现实之间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导致了旨在将儿童留在学校的法律、心理、甚至药物措施的增加。见:成年人在教育方面没有能力产生同情[6]

先备知识

先备知识语义框架[2]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可以用拼图比喻[7]来说明。迈向教育同理心的第一步是理解学习的基本规律[8]

由于我们无法获得学生大脑中完整的知识语义结构,只有学生自己才能对感知到的知识的价值[9]做出判断

由于知识是网络化的,告诉学生某个知识分支的重要性是徒劳的。告诉一个学生他应该学习那些他认为不重要的东西是有害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随意地撒下灵感的种子,希望它们能生根发芽。

强迫孩子学习他们不想学的东西,是教育同理心不足的一个典型例子和结果。

知识的诅咒

教育同理心的缺陷与其说是同理心方面的缺陷,不如说是知识方面的缺陷。然而,无知并不是造成缺陷的唯一原因。知识的诅咒[10]对缺陷也有自己的贡献。个人的知识越多,就越难对知识少的人的看法产生共鸣。顺便说一下,知识的诅咒[10]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几十年的渐进阅读并没有明显地促进人们对自己知识的感觉。不仅很难与一个孩子共鸣,也很难与自己过去的大脑产生共鸣。

例子

SuperMemo Guru 提供了几十个例子,在这些例子中,成人可以通过了解孩子的学习认知来锻炼他们的教育同理心


相关专栏

学校教育问题 - 知乎


参考

1. 第二十三章 利用认知学习策略需要技术 ./1901295431943692756.html
2. 语义框架 ./295032009.html
3. Tom 老师:理解玩耍并不容易 ./694418909.html
4. 概念网络 ./266541480.html
5. 普鲁士教育模式 ./251148900.html
6. 成年人在教育方面缺乏同理心 ./430434841.html
7. 拼图游戏比喻 ./271646965.html
8. 学习的基本规律 ./273225977.html
9. 知识估值 ./560852624.html
10. 知识的诅咒 ./361350076.html
11. 在学校的痛苦学习 ./664801737.html
12. 无语义学习 ./295053968.html
13. 学校教育的徒劳 ./353878177.html
14. 语义框架 ./295032009.html
15. 学校如何妨害学生记忆 ./607457096.html
16. 语义学习 ./266922623.html
17. 毒性记忆 ./67390960.html
18. 学校字识(letteracy)的一孔之见 ./694257020.html
19. 电子游戏比老师好 ./354952708.html
20. 早熟悖论 ./439795148.html
21. 教育抵消进化 ./66279009.html
22. 大脑是完美的适应装置 ./630451665.html
23. 学习内驱力的优化 ./357209357.html
24. 自由学习 ./272543239.html
25. 学校侵蚀智能的基石 ./642497766.html
26. 老汤比喻 ./306014650.html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