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我看挺多回答都说中国式教育比别的国家好。
我只能说,一丘之貉,别的国家也很烂。
比烂谁不会啊。跟臭水沟比很自豪吗?
本回答就举四个国家的例子吧:
- 美国式教育很悲哀
- 波兰式教育很悲哀
- 瑞典式教育很悲哀
- 普鲁士教育很悲哀
美国重点学校对学生造成的巨大心理创伤
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美国重点学校对学生造成的巨大心理创伤》
所谓的“顶尖学府”通过学业压力对学生造成极度精神痛苦
在这个时代,家长为了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而大显神通。有些家长到郊区买高价学区房,有的愿意花高价送孩子到私立重点就读,另外有些家长聘请辅导教师帮孩子提分,以谋求优质公立学校的名额……很大程度上,中产阶级及以上的家庭更愿意在这方面花大价钱。
可这些家长们不知道,他们正引导着孩子走向失败——不仅是学习的失败,更是人生的失败。如果这些家长们能了解真相,审慎行动,那么,他们会对重点学校避之不及,搬出学区房,省下天价学费和课外辅导的钱,转而用在更快乐的家庭活动上面。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援引众多科学研究,揭示这些真相。其中最重要的是 Suniya Luthar 及其同事在过去二十年完成的研究。
重点中学学生中焦虑、抑郁、药物滥用的比例远高于普通中学的学生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Luthar 着重研究贫穷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她发现,城市低收入家庭中的青少年焦虑,抑郁,药物滥用的水平更高。她的一位学生挑战她:这些问题真的都是贫穷导致的吗?于是,她对城郊的富人区家庭开展了类似的研究。令人惊讶的是,她发现“富贵子弟”中焦虑、抑郁、药物滥用(包括酒精以及毒品)的水平,甚至要高过低收入家庭中的青少年 (Luthar & Latendresse, 2005)。
在后续研究中,Luthar 团队发现,对青少年精神问题影响最严重的并非是「贫穷本身」,问题出在重点中学的教育上。他们发现,重点中学的富裕学生承受着精神伤痛 (Ebbert et al., 2019),而且,不仅是富裕学生,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也同样备受折磨。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是学生内心中,自我价值的认知,与学习成绩和校外活动成果,关联到了什么地步。
在一次对九所重点中学(包含公立与私立)的研究中他们发现,重点中学学生临床焦虑与抑郁的水平是国家青少年平均水平的六到七倍 (Luthar, Kumar & Zillmer, 2020)。他们还发现,与那些难以获取人身安全和基本生存条件的贫穷学生不同,重点中学学生面临着持续的巨大心理压力。这正是他们焦虑抑郁的根源。
重点中学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可能持续终身
纵向追踪研究表明:重点中学对学生造成的精神创伤,从学生时期直到毕业以后,经久不绝。一项研究表明,重点中学的毕业生在临床意义上的酒精成瘾以及药物成瘾比例,要比同龄人高二到三倍,甚至在他们毕业多年后也是如此 (Luthar, Small, & Ciciolla, 2018)。有一项长期研究从 1960 年左右开始,这项研究表明:择优录取的重点学校学生,比起与他们家庭出身完全相同,但却在普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后的 10 到 50 年间,各方面表现更糟糕 (Gölner et al, 2018)。普通中学学生,比起择优录取的重点中学的学生,不仅仅心理更加健康,赚的钱也更多,甚至更可能拥有高社会地位。
负面的学业压力来自于家长、老师、同辈,但从根本上来自于自己的内心
许多调查和采访表明:重点中学学生痛苦的根源正是学校造就的无休止的压力。学习成绩要出色,课外活动要出彩。多么沉重的期望。如此一来,稍逊于杰出者为失败。长辈同侪一致坚信,学校推崇的多方位优秀,是进入名门大学的必由之路,更是一份薪资优渥,地位崇高的工作的敲门砖。力有所不及,则为渣滓。
「如果我的成绩单有个 B(而不是全 A),我这一辈子就完蛋了」,我曾经听一个学生亲口这样说。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说过(这篇 以及这篇),指望挤进名校便事业顺利,生活美满,是不太现实的,纵向追踪研究已经完全打破了这个幻想。一旦控制家庭背景的因素,比如父母收入,个人能力,进入哪所大学根本不重要。但这项研究被忽视,而信念仍然如同大行其道。
在多变量实验中,Luthar 团队分别研究了家长,教师和同辈对于学业压力的作用 (Ebbert et al., 2019; Luthar, Kumar, & Zillmer, 2020)。
就家长而言,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强调「外界价值」而非「内在价值」的父母更可能给孩子带来痛苦。外界价值包括成绩、奖杯、荣誉、财富、地位等等社会承认的奖励。而内在价值则包括人生的意义、尊严、对他人的帮助以及真挚的友谊。研究也发现,那些感到「是自己的成就赢得了父母的爱与尊重」的年轻人更加痛苦。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以好成绩为目标对学生施压的教师,还是那些对所有学生不管不顾的教师,都会对学生造成伤害。理想的教师不应该只关心学生成绩,也应该把学生当作实在的人来关心。
就同辈而言,在“内卷”的环境中成绩不好的学生会被嘲笑,成绩优秀的学生会被嫉妒。这样的环境会阻碍真挚友谊的萌芽,也阻止了同辈之间的鼓励和支持,而这两者对青少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如此,竞争环境也助长了(软性)霸凌以及作弊。
在这样悲剧的环境中,重点学校的学生们会一步步“内化”压力。他们会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制造一个最为苛刻的批评家,不断刺激自己:「如果我做不到最好,那么我就是废物一个。」这时,他们会开始折磨自己,或者开始幻想 ,尝试或真的去自杀。我们这个社会对学习成绩的强调已经陷入了癫狂,这一点在重点中学里得到了最为深刻的体现。
此时此刻,你对这一切有什么看法?……这篇文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为所有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你的疑问、感悟、故事、观点都会被我以及阅读这篇文章的所有人尊重,无论我们是否赞同。文章的原网址 Psychology Today 不支持评论了,但你可以在我的脸书上留言……关注我之后,我们可以讨论更多有趣的话题。(当然,鼓励大家在这篇文章下面的评论区里发言——译者注)
参考文献
Ebbert, A.M., Kumar, N. L., & Luthar, S. S. (2019) Complexities in adjustment patterns among 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 risk and resilience in the context of high achieving schools. Research in Human Development, 16, 21-34.
Göllner, R., Damian, R. I., et al. (2018). It’s not only who you are but who you are with: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and individuals’ attainment over the life cours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9, 1785–1796.
Luthar, S., Kumar, N., & Zillmer, N. (2020). High-achieving schools connote risks for adolescents: problems documented, processes implicated, and directions for interven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 75, 983-995.
Luthar, S., & Latendresse, S. J. (2005). Children of the affluent: Challenges to well-being.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4, 49-53.
Luthar, S. S., Small, P. J., & Ciciolla, L. (2018). Adolescents from upper middle class communities: Substance misuse and addiction across early adulthood.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30, 315–335.
波兰的历史课标可以塑造民族主义态度
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波兰的历史课标可以塑造民族主义态度》
无聊的历史课
经过 12 年的学校教育,我对历史,特别是世界历史知之甚少。我从大约 800 个小时的教学时长中依稀记得,历史课是一连串死气沉沉的无聊故事,涉及波兰伟人为自由而战,对抗死敌(尤其是德国人),遭受苦难,如英雄般死去。
23 岁时,我慢慢开始自学历史。逐渐地,我的大脑中构造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画面,我意识到这个世界似乎要复杂得多,也有趣得多(见:我自己学习历史的历程)。学校一直以来试图叫我钦佩波兰的英雄。然而,通过天生的智力抵抗,我看到了相反的情况。波兰人把故事描述得越像是个英雄,我就越是跑去找质量更好的资料。四十年后,我认为所有这些灌输的努力都是可悲的、适得其反的。真正的波兰英雄,如哥白尼或玛丽·居里·斯克洛多夫斯卡,在高中历史课本中仅仅只用了短短的三段去描述。同时,克鲁希诺战役被评为波兰历史上最重要的二十个事件之一。你知道吗?如果波兰人在与俄罗斯人的战斗中以 1:5 的人数领先,那么他们必然会赢得一座纪念碑。
可悲的是 ,新的波兰教育改革(2017)似乎又致力于曾经的极权主义洗脑,甚至更糟。在共产主义时代,我们恨德国人,但我们爱俄国人。令人惊讶的是,我当时倾心于这些媚俄宣传,痴迷于与在波兰各地穿梭的俄罗斯军队聊天。今天的教科书里,俄国人和德国人都被描述为我们的世仇。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所有的这些负面情绪似乎都正在慢慢地消亡,以对抗所有希望灌输(民族主义)的人。
历史学家批评课程改革
我不是一个历史学家,历史只是我的业余爱好。在此,我想引用 Piotr Laskowski 博士和合著者 Anna Dierzgowska 的几段翻译意见。Laskowski 是一位历史学家、教育家和哲学家,对学校系统持批评态度。Dzierzgowska 是一位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历史教师、翻译家、社会批评家,也是社会教育观察(Spoleczny Monitor Edukacji)的共同创始人。
作者认为新的波兰历史课程不仅歪曲而且有害。让我欣慰的是,作者注意到新课标也非常无聊。这将激活学生的自然防御,并且必定会减少负面影响,甚至会使灌输的努力适得其反。
新课标从政治背景出发介绍历史,按时间顺序组织,以波兰历史为主,很少涉及欧洲历史,几乎没有通史。
新课标以民族国家的概念为基础,其主要主题围绕着政治纷争和军事历史。
关于历史的分歧是健康的
当我谈到错误模型的价值[1]或知识进化论[2]时,我说的是在任何领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健康策略。历史知识体系是庞大的,因此对新的微观历史证据的到来所形成的进化力量以及无限的比较分析特别敏感。Laskowski 指出,课标中采取的方法使这种异质性的学习过程变得困难:
历史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它不应成为主流社会形态讲述的片面故事。这将有助于理解历史互动的复杂性。因此,我们可以忘记波兰总是骄傲、总是痛苦的刻板印象。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历史是受制于永无止境的科学论述。多样性形成了对历史力量的严格标准化模型的免疫力。我们应该终止历史上的邪教和仇恨对象(例如针对共产主义者的)。我们应该停止把学生当成愚蠢的容器,给他们灌输「愚蠢的事实」。
学校的历史课将与现代历史思想和研究分离。它将变成死记硬背[3]的一组预处理事件。无关紧要、死气沉沉、无聊至极!
殖民的耻辱
传统上,我们对偏远地区了解甚少,主要是通过我们欧洲的开化使命看到的:
当关注非欧洲大陆时,我们会发现欧洲人的征服无处不在。[…] 学生应该研究伟大的探索和地理发现对欧洲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长期影响。[…] 课程使用殖民主义术语:「发现」、「新大陆」、「印第安人」。它还很好地避开了使用武力、剥削和种族灭绝的问题。新的改革没有努力改变这种以欧洲为中心的思想。
传统的敌人
我有很多朋友在德国,通过这个视角,德国人似乎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民族。然而,当一个面带微笑的德国人进入一家波兰鱼酒吧时,他可能会看到一些酸溜溜的脸,因为他一使用自己的母语就暴露了自己的国籍。对于这种丑陋的对比,除了让孩子们在二战时期不为人知的故事和电影中长大外,几乎没有其他解释。
该课标延续了将波兰作为一个长期受到威胁并几乎总是与德国交战的国家进行历史教学的古老传统。
民族主义教育
当课标[4]说「学校的作用是加强民族认同感」时,Laskowski 在一个更广泛的背景下得出结论:
课标中使用的句子清楚地描绘了民族主义教育的愿景 […] 以国家为导向的课标在事实上是错误的,可能会培养危险的态度。
最后,需要记住民族主义和种族灭绝之间不可避免的联系(见我自己对青年爱国主义的不太友好的表达):
在 19 世纪末,不可分割的民族和种族的概念是殖民地种族灭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和大屠杀的驱动力。今天,类似的想法导致成千上万的难民和移民在欧洲边境遭受痛苦和的死亡。这就是新课标编者要处理的烂摊子。这些遗留问题仍然会影响到我们如何培养下一代。
儿童权利受到侵犯
Laskowski 和 Dzierzgowska 最重要的结论是对课标目标的最终谴责:
课标的目标 [...] 违反了《儿童权利公约》第 29 条,该条规定「儿童的教育应旨在 [...] 培养儿童本着各国人民、族裔、民族和宗教团体以及原住民之间谅解、和平、宽容、男女平等和友好的精神,在自由社会中过负责任的生活」。
结论
Dzierzgowska 和 Laskowski 的评论描绘了波兰小学历史课标的悲哀。它既是民族主义的,又是政治性的,不仅片面而且僵化(见:学校课标本质上是政治性的)。这样培养出来的成千上万毕业生,势必认为历史很无聊。这样的毕业生不太可能有兴趣去寻找新的知识来源。统共几百个小时的学习教育,埋下了(往往无脑的)仇恨种子和成见,这会在他们脑中形成化石,直到生命结束。唯一真正的补救措施是自由学习[5]。为此,我们需要放弃强制课程的概念。强制学校教育必须结束[6]。
进一步阅读
来源
引用的摘录来自以下参考资料:
标题:对小学历史课标的评估
原标题:关于小学历史核心课程草案的意见
作者:Anna Dzierzgowska, Piotr Laskowski
日期:2017 年 1 月
来源:Social Education Monitor (Spoleczny Monitor Edukacji)
反向链接:学校课程本质上是政治性的[8]
链接:https://www.monitor.edu.pl/analizy/
北欧的失败:瑞典的择校制度
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北欧的失败:瑞典的择校制度》
教育自由
全世界的教育系统都不尽如人意,因为全世界都在限制自由。根据定义,自由是自由学习[9]的根基。所有形式的强迫都会影响学习效率、损害幸福和心理健康。自由不仅在于学生的选择权。教育自由的含义更加广泛,父母、教师、教育企业家、校长、主管,所有参与教育的主体,都应能自由地决策。只有使学生不自由的东西,才要限制其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的等级应该被翻转。现在部长限制督导的自由,督导则限制校长,校长限制教师,教师则限了学生。理想状况应当完全颠倒过来。教师应为学生的意愿而服务,校长为教师的意愿而服务,股东为校长的意愿而服务。
Milton Friedman 以择校[10]的形式,将经济市场的力量推广到思想市场。在我对教育大改革[11]的思索中,择校是社会在文化上转型——即普鲁士教育模式[12]变为自由学习[9]——的必要进化基础。只有自由选择可以让孩子、父母和教育者看到自由学习如何最优地融入社会结构。一旦选择变得自由,我们将看到孩子是喜欢学校、在家上学、非学校教育,还是喜欢在更小年龄时将这些教育形式与游戏或工作交织在一起。
如今,Friedman 所主张的教育变革的可能却因批评择校制度[10]而受到阻碍。让我们想想瑞典,这个国家曾在 1992 年尝试实施择校制度,而现在常常被用作成一个失败的案例。这种「失败」源自执行和评估上的不合理。
执行上的错误主要来自对自由的限制。例如,瑞典因禁止在家上学而臭名昭著。如果学生不能自由地自主学习,那么他们就是制度的奴隶。这违反了自由择校的原则。
评估上的错误包括缺乏良好的“教育成就”衡量标准。成绩或标准化测试只会让评估无效。正如我在讨论智商(IQ)的文章中(见:智商(IQ)对于衡量智力是低劣的标准[13])所主张的那样,我们无法有效地衡量非学校教育[14]比起学校有多进步。唯一有效的标准是个人的:能否满足自己个人的需要。学习内驱力的优化[15]会确保非学校教育对整个社会有益。这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仍然超出了今天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理解。简而言之,在不了解大脑、神经网络、概念化[16]过程、系统论和信息论的情况下,一个人需用强大的系统直觉支撑自己的推理,才能理解这一点:社会集体智力的进化和多样性[17]的力量。
这篇短文中,我举了瑞典的例子,来呈现这一道理:如果没有完全理解何谓教育最优解,就会得出极其错误的结论,进而破坏择校制度[10]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推广。
对神经科学的无知破坏了择校制度的推广。
择校制度在瑞典的失败
在教育大改革[11]一文中,我论证了 Friedman 提出的择校制度[10]的价值。70% 的经合组织国家在其教育系统中使用学券或学费税收抵免(来源)。推广择校制度有多难?瑞典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有些人甚至利用瑞典来宣称 Friedman 错了(来源)。1992 年,瑞典引入了择校制度的一种变体。这一决定是社会民主党人做出的。当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想出一个需要大量良好数学直觉才能使其可行的模型时,你最好不要将该模型留在政客手中,他们会对这个模型修修补补,偷换个别步骤,扰乱有效的控制机制,最终搞出了一个不稳定的体系,尽管这个体系根本的设想方向是正确的,但它还是可能会崩溃。要修改一个好系统,不能影响其达成最优解的过程。哪怕是一个微小的低效之处,从长远来看也会变成大问题,最终导致系统崩溃。再加上保守派和社会民主党势力之间经常发生的相互指责会导致政策摇摆不定,瑞典的制度竟然还是被认为很可靠。这些人在被 PISA 打醒了之后,Jan Björklund 少校考虑将整个系统重新国有化(来源)。对瑞典完全抛弃 Friedman 模式这一做法需要再写一篇文章来单独讨论。在本文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在家上学[14]在瑞典是非法的(参见:禁止在家上学)。Björklund 少校也推动了这一禁令的颁布。我看到了自由学习[9]和在家上学的光明前景。如果没有学校制度以外的选择,择校制度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
尽管人们对美妙的北欧福利国家抱有种种幻想,但瑞典的学生属于欧洲最不自由的儿童。他们无法在家上学。
选择受限
瑞典的变体择校制度让私立学校无法收取学费来支持它们自己的新方案。一旦他们通过学券获得公共资金,就不能收额外的私人费用。在某些情况下,学生选学校会受到地域限制。随着更多的人转向在线教育,这种情况应该会减少。一些法规已经移交给地方一级处置,从进步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个好主意,然而,在一个有法治文化的国家,地方自己制定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可能进一步限制选择权。许多瑞典人认为择校制度是「利润的私有化和社会主义的失去」。私立学校的数量是在不断增加,但还是很难看出教育创新如何在这样的文化和政治环境中取得成功。
Ray Fisman 在《Slate》杂志上撰文指出瑞典的择校制度灾难:
Friedman 的自由主义理想与瑞典人在 90 年代初实施的学券制度之间有很大不同。Friedman 允许学校向家长收取超出学券覆盖的学费,这会使得富裕家庭将他们的孩子送到条件更好的学校。
平等思想
许多教育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抱怨教育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认为这些改革会导致学生群体分化和社会分层问题。在奉行平等主义的瑞典,这些抱怨的声音尤其响亮。一些学者甚至担心瑞典会因此分崩离析。经合组织对此表示关注,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研究证实,瑞典学生群体分化的问题程度略有增加(来源、PDF),但这一问题仍然处于中低程度。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降低不平等。例如,智利实施了加权学券制度,以助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2008 年)。
平等很棒,但其前提是不能牺牲出类拔萃的人。瑞典学校的不平等现象被归咎于择校制度。其实不平等确实在加剧。最好的学生总是会涌向最好的学校。这是好事。
有些孩子的确家庭环境更好,更愿意努力学习,或能更好地控制他们的情绪,这一现象我们不能回避。同样,有一些孩子学业不顺或生活遇阻,主要是家境原因,这一点我们也不能视若无睹。不平等有许多后果,但消除不平等,不应以强制或放慢天才的发展为代价。唯一可行的是:在不浪费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帮助落后者。把大部分教育投资花在最底层的落后学生并不明智。
学生群体分化也是择校的结果。这在任何多元文化社会中都不可避免。废除群体分化同样不能以牺牲学习效果为代价。启蒙社会是让社会团结的最好方法。
打个比方,瑞典可能要求对比尔·盖茨的财产充公,好让他成为千千万万普通人民中的一员。这将使许多人高兴,这样满足了他们藏在心底的平等梦。然而,这种做法总会导致灾难性的经济后果。我很高兴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杰夫·贝佐斯或埃隆·马斯克为他们的财富制定了带有利他、实用色彩的计划。然而,富人们往往总是把大量资源浪费在游艇和喷气式飞机上。尽管如此,瓜分亿万富翁的财富,会不可避免地摧毁高效的市场体系。
教育同理。我认为对择校的限制,就像是因为慢跑的人会非常健康,而招惹他人嫉妒,于是就禁止慢跑。教育应该与医疗保健或经济学没有太大区别。有些人更厉害,从长远来看,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件好事。
我们决不应该反对人类的多样性[17]。我们只应该为底层提供平等的上升机会。
教育成就标准
人类的天才与创造力难以捉摸,而教育的最优解问题也同样棘手。我们总是衡量短期记忆的能力,百般优化却最终折损了智力。
衡量学校教育进度的全球标准是 PISA 或 TIMSS(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趋势) 测试。所有形式的标准化测试都不是衡量进步的好标准。更糟的是,当各国为了 PISA 中的排名而相互竞争时,我们遇到了优化谬论。这些所谓的测试太看重短期记忆,我觉得这些测试应该全部重新设计。否则我们都会掉进填鸭学校监狱的短期记忆陷阱。
学校成绩更不能作为教育标准。只要整个录取过程以成绩为基础,那么必然会发生分数膨胀!好老师永远不会想让他的好学生拿到低分,以免损害他的前途。
好的优化标准应该基于实际的学习效果、竞争和长期因素(如学校声望)。可惜诺贝尔奖无法用于招生,因为从获奖者接受教育到获得诺贝尔奖,隔的时间太久了。
切实学会、长期拥有的知识会是个好标准,可惜这难以衡量。也许可以开展不与招生挂钩的突击测试,但这种测试也容易让学生开始竞相死记硬背。
学校声望也是不错的标准,前提是这些声望的基础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美国,藤校的毕业生从不说「我有化学硕士学位」。他们会说「我有哈佛的硕士学位」之类的话(他们以自己学校的全面发展为傲)。我似乎从未听说过「隆德大学硕士」或「卡罗林斯卡大学博士」,尽管可能每个人都听说过「卡罗林斯卡学院」(这些学校只偏重理论研究)。
国际学术比赛可能是简单且有效的学校表现衡量标准。比赛有很多 [1],数学、阅读、文献、设计、摄影,应有尽有。黑客松 [2]和机器人战争[3]是卓越的激励机制,以吸引优秀人才而闻名,也是科技公司绝佳的招聘场所。各种专业比赛,是建立学校品牌,提高声望的好方法。这可能是择校制度中最简单的标准。这些比赛不会像 PISA 那样,去衡量整个国家的教育程度,但能为孩子和家长就选择学校提供良好的选择参考。
各种技能培训都可以开办竞赛以服务于招生。学校可以选择最能提升其声望的比赛作为考核标准。家长和孩子也能选择他们兴趣领域中最优秀的学校。虽然种种经济和场所约束会让这个过程很复杂,但向在线学习的过渡将引发一场革命,我们都应该支持这场革命。
Gabriel Heller Sahlgren 为 http://EdChoice.org 写道(来源):
可悲的是,教育政策基本上很少基于充分研究制定,至少在瑞典是这样。相反,教育政策一直是教育家的游乐场,他们并不在意自己的理论是否真的经得起实证检验。正如 Milton Friedman 所说,「评判政策和计划时,最大的错误就是依据其意图而非结果来评判」
由于缺乏有效的优化标准,我们需要依靠涌现[18],并让教育系统自我优化。
自学 vs. 考试成绩
瑞典学生在一些国际性测试中表现有所下滑,一些人将其归结于允许学生自学或者自主选择课程或者学习方法。的确,考试成绩在老师带领下能达到最优,因为老师会告诉学生学哪些东西就能考得好,能鞭策学生去死记硬背[19],能压制学生的激情[20]和兴趣以免干扰备考。而个人学习会倾向于精进特定领域的知识。在标准化测试中,自主教育的学生可能分数会差一些,但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准会更优秀。
个人轶事:为什么使用轶事?
我在 1976 年参加了化学奥赛,在 1979 至 1980 年内参加了生物奥赛。两次比赛中竞争激烈程度大抵相当,而在第二次比赛我的成绩下滑了。但我学习得更努力了,而且我的学习方法也提升了不少。只有纸面上的成绩下降了,因而没有赢得比赛。但是,我学习的知识更有价值,这是第一次竞赛难以媲美的。两次比赛的主要差别是,在我第一次参加化学竞赛时,我有老师带领学习课标[21]。三年后,我的兴趣更加成熟,我主攻生物化学,忽略了几乎所有其他的生物领域,只在考试前瞄了几眼。另一方面,我的学习在质量上有了飞跃。我学习非常高阶的材料,学了更多内容,理解更深刻,而我的激情前所未有地高涨。如果有人用考试结果来观察,他会说我大不如前。这段充满激情的自主学习[22]也许会影响我人生中两三场考试的结果。然而,这段学习经历对我人生事业的帮助更加深刻,程度之深不可斗量,其成果可能在半辈子以后才能显现。
北欧的失败
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许多教育工作者仰望北欧,惊叹于他们人性化的普鲁士教育制度[12]。北欧教育制度似乎是尊重儿童的制度。但我不这么认为。只要在教育中付诸强迫,就没有尊重可言!只要禁止或不鼓励在家上学,那就是禁止或不鼓励自由。(参见:瑞典的禁止在家上学)。
Danny Greenberg 是对的。在更严酷的系统中,你知道敌人是谁。在甜蜜的北欧学校中,敌人是条披着羊皮的狼。
据称,Malcolm X 观察到:
起初缄口不言,必将加倍承受!
这正是北欧模式的问题(参见:芬兰悖论)。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个不错的检验标准。习得性无助的问题是:它是逐步加剧的。温水煮青蛙是完美的安抚工具。与此同时,家里蹲现象正在瑞典蔓延。
北欧模式的险恶之处在于,这一模式软化了学生的决心和防卫,使其接受特定设计的塑造。
短期优化
有数十份经济报告试图分析择校制度对教育的影响,而所有报告都纠结同一问题:如何有效衡量结果。膨胀的分数难堪大用。标准化考试扭曲现实。生产力和收入是滞后的指标,同时让人怀疑教育的总体目标。衡量结果的这些努力,关键且必要,然而,它们应该不会对改革的选择产生什么影响。如果我们针对个人大脑发展而优化系统,包括学习能力、创造力、独立自主、问题解决能力、情绪控制、社交能力之类,那么三五十年后必会收效良好。我在 SuperMemo Guru 上提出了所有必要的因素。考试成绩不应过分影响学习过程。这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解释:
比喻。为什么使用比喻?
想象你要驾车完成一趟长途旅行。你会走上几公里就测量一些车辆性能指标,然后思考雨刮要不要换个好点的吗?不。你会买最好的车,专注于一路向前。我用这个比喻来说明面向大脑优化,与面向短期成果优化的区别。驾车时,只有遇到重大问题你才会停下来重新优化。教育优化中,自由选择学习的方法和主题是关键。偶尔需要他人指导的自主学习会在未来大行其道。让大脑处在没有外部干扰的环境,那么未来一定会很光明。
学生的学习内驱力[23]才是最优解。测试和成绩只会带来有害的结果。
胁迫是学校教育问题[24]的核心。孩子需要自主决策。择校制度使之可能。我们可以在自由的条件下逐步改革教育系统。我预测,自由学习[9]最终将主导一切,并与支持团队合作、社交、职业培训、体育培训等的设施相结合。只有当我们完全解放儿童,并帮助父母协助儿童分配可用资源(以民主的方式)时,这种进化才有所成效。
择校制度不可或缺,它就像企业规划自身发展道路的自由一样理所当然。
结论
瑞典采纳了择校制度[10]这个好理念,但执行上出现了瑕疵。分析者采用了错误的工具来分析瑞典的进步,其判断也有所偏差。因此,这个优秀理念正在被腐蚀,并被用作对抗自身的武器。教育中自由至关重要。思想的自由市场,是向最佳教育演变的必要条件。最简单的补救措施,是将自由选择接受教育的权利视为基本人权。强制学校教育必须结束[25]。也许 2022 学生之春[26]会有所作为。
强制学校教育是对人权的侵犯。所有改革都必须从恢复学生的尊严开始。
普鲁士的纪律不可避免地摧毁了教育
摘自 @Thoughts Memo 汉化组的译文《普鲁士的纪律不可避免地摧毁了教育》
学校削弱了智力
工业化社会的现代学校对终身学习、适应成人生活、心理健康、社会凝聚力、创造力、创新等方面的前景有着破坏性的影响。学校教育中最具破坏性的部分之一是纪律。随着学校成长为毕业生的工厂,它们需要执行纪律以实现有效的运作。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失去了自由。因此,我们除去了发展智力[27]所需的最基本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决策。
教师是缺乏力量的
当我对现代学校教育大加嘲讽时,我不断与教师交谈,看看学校如何改变他们的思维。有一个令人惊讶和压倒性的结论:大多数教师都是可爱的人,心中有最好的意图。然而,他们对脑科学的理解并不是太好。师范学院所传播的知识似乎还冻结在 Piaget、Vygotsky,甚至 Freud 的水平上。在我关于睡眠作用的小测验中,我测试了十几个医学专业的学生和十几个教师。除了「睡眠对休息很重要」之外,他们都毫无头绪。除了对大脑的理解不足外,对这些可爱的人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有几个因素将他们的善意转化为伤害儿童的压迫性系统:
- 教师往往不了解学习的基本规律[28]
- 教师不能自由地实施自己的学习理念,课堂反馈常常被浪费掉
- 教师受强制性的课程[29]和强制学校教育[30]系统的约束
- 越是坚信儿童需要帮助,就越有可能将纪律的危害转移到幼小的心灵上
Hester 先生的青春热血
Tyler Hester(见:Hester 先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善意可能会把学校变成一个机器化的地方。Hester 先生有着杰出的教育背景与崇高的目标。他没有追求教育理论方面的职业,而是决定帮助孩子,教书育人。对 Hester 先生来说,教育是「这一代的民权问题」。在他班级的墙上,有一句不祥的话语很能预示学生面临的情况:「99% 的汗水」。
Hester 先生的班级是普鲁士纪律[31]与效率的极致体现。漏做家庭作业将导致课后 60 分钟的留堂。上课禁止说话。Hester 先生将执行这一要求。如果学生没有达到预期,Hester 先生会给家里打电话。这样一来,家长和老师就可以联手“帮助”孩子完成大人设定的目标。这种善意的控制是造成无助感的根本原因。许多青少年的自杀都是由于家长和老师合作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幼小的心灵不认为有人会理解她的问题,而在学校的糟糕进展只是无数问题中的一个。
在 Hester 先生的课堂上有很多规则:手放在哪里,脚放在哪里,如何站立,如何等待,如何回应,对铃声的反应,如何听从指挥,允许使用什么语言,等等。学生们学会了当他们同意时如何开始一个句子,以及当他们不同意时如何开始一个句子。对于违规行为,有口头和视觉警告、扣分、打电话回家、转给院长等。还有奖励、表扬、优点、BHAG* 支票,以及最令人惊讶的,“学习的快乐”。由于学习的乐趣[32]是一种网络层面的现象,它是由学习内驱力[33]引导的高质量选择的反映,直接教学法[34]中真正的学习乐趣几乎是不可能的。假性的学习快乐是可能的。它不是学习本身的快乐,而是达到基准、目标、获得奖励、成绩、徽章、支票等的快乐。假的学习快乐并不能转化为学习的基本规律[28]所规定的连贯的[35]知识。Hester 先生有丰富的管理技能,但这些技能并没有考虑到神经科学的一些重要发现。推广 Hester 的方法的网站被称为「Agape 管理」。可悲的是,管理在工厂里效果很好,对于低水平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来说可能还行,但对于旨在实现高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高效学习来说,它必然会产生反作用。(*译注:BHAG 是 Big, Hairy, Audacious Goals 的缩写,即宏伟、艰难和大胆的目标)
传染性的过度完美主义
Hester 先生的例子具有传染性。所有的教师迟早都会意识到,要想让工厂运转起来,流水线上的噪音必须降到最低,而为取得成绩(即成绩和证书),必须要一心一意的努力,以最大化流水线的同步率。
Courtney Fleming 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评论,说明了制度是如何摧毁爱的,即使把爱作为接近学生的关键出发点:
我刚刚开始我第二年的教学工作。几年前,我看到你的视频,觉得你太严格了,太冷酷了,你对初中生的期望值太高了。现在我在一所具有挑战性的学校任教,我的课堂管理很糟糕,孩子们不尊重我,班级里的行为问题让我很疲惫。你一直都是对的——我让我的孩子们逍遥法外,就是在告诉他们,我对他们的期望不高。下周开始第二学期,我已经准备好以高期望值,明确和一致的后果,以及相信我能从我的学生身上得到比他们想象中更多的东西,重新开始。谢谢你提供的这些视频!
一位观众注意到军训是如何为教学做了很好的准备:
我一退伍就去教书了。人们认为我对学生过于「严格」。第一年之后,这些人又向我请教班级管理的建议。严格并不意味着你不关心你的学生
Carole Powers 的评论表明,爱和善意并不能阻止对军事级别纪律的追求:
我已经教了 29 年书了。在观看了这段我非常欣赏的视频后,我不禁流泪了!感谢你跟随你的心所采取的行动。替我转告你妈妈,她养育了一个正直的人,是值得赞扬的。我真的很喜欢你对自己第一年教学的坦诚。我尊重你如何决定不继续挣扎,而是改变,学习管理我们的学生。我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在我的探索中,我遇到了一些优秀的资源,比如你
Hester 先生的视频是一个评论的金矿,这些评论表明,分裂只可能来自封建制度的突变。当老师们热情洋溢、赞不绝口时,学生们却惊恐不已。这是两个被制度设定为相互对立的阶级:(1)受过良好教育、心地善良的教师,他们计划提升新一代,(2)压迫的对象:渴望自由学习的年轻人。这种对立可以用《圣经》中的古老格言来描述:「通往地狱的路是用善意铺成的」。
大规模生产毕业生需要依赖纪律。纪律破坏了学习的乐趣[32]。强制执行纪律会使教师的善意变成儿童的学校折磨[36]。
补救措施
对上述所有问题的普遍补救措施是自由学习[37]。它可能具有非学校教育[38]的形式,也可能发生在民主学校[38]。为了使自由学习[37]蓬勃发展,强制学校教育必须结束[39]。至于普鲁士教育系统[31],它势必会伤害到孩子们,但课堂管理的概念从管理中抽离出来,会有很大的好处。如果教师的首要关注点是与学生的关系,如果他们在学校的监狱[40]中都扮演着相互安慰的互补角色,那么机器化学习的苦差事就可以得到缓解。与其说是强加给学生的规则,不如说是老师可以通过经验来观察和调整。与 Reynolds 的真实说唱是以人为本而非成就的一个好例子。
相关阅读
为什么强制学校系统应该从美国滚蛋学校让人沾染上的 100+ 恶习学校教育十宗罪参考
1. 错误模型的价值 ./258435094.html2. 知识达尔文主义(知识进化论) ./264940693.html
3. 死记硬背(填鸭式学习) ./360416156.html
4. 课标 ./469943493.html
5. 自由学习 ./272543239.html
6. 强制学校教育必须结束 ./418098485.html
7. 教育抵消进化 ./66279009.html
8. 学校课程本质上是政治性的 ./590139877.html
9. 自由学习 ./272543239.html
10. 择校 ./540026307.html
11. 教育改革 ./242815901.html
12. 普鲁士教育模式 ./251148900.html
13. 智商(IQ)对于衡量智力是低劣的标准 ./444286053.html
14. 民主学校/在家上学/非学校教育 ./369568521.html
15. 学习内驱力的优化 ./357209357.html
16. 泛化与概念化 ./264989664.html
17. 多样性 https://zhuanlan.zhihu.com/p/531125121
18. 涌现 ./349290940.html
19. 死记硬背(填鸭式学习) ./360416156.html
20. 童年的激情 ./73348892.html
21. 课标 ./469943493.html
22. 自我导向/自定进度/自学 ./353404375.html
23. 学习内驱力 ./52990549.html
24. 《我永远不会送我的孩子去学校》 ./73383015.html
25. 强制学校教育必须结束 ./418098485.html
26. 2022 学生之春 ./455061157.html
27. 智力 ./492731786.html
28. 学习的基本规律 ./273225977.html
29. 课程 ./469943493.html
30. 强制学校教育 ./351869026.html
31. 普鲁士教育模式 ./251148900.html
32. 学习的乐趣 ./1578551193.html
33. 学习内驱力 ./52990549.html
34. 直接教学法 ./360820529.html
35. 一致性与连贯性(Consistency vs Coherence) ./264327134.html
36. 为什么孩子们讨厌学校? ./70779863.html
37. 自由学习 ./272543239.html
38. 民主学校/在家上学/非学校教育 ./369568521.html
39. 强制学校教育必须结束 ./418098485.html
40. Gray:学校即监狱 ./513109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