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误激增
速破谬误
关于大脑的谬误和误解简直罄竹难书。本站有谬误栏目,处理那些隐晦阴险的误解,内容非常丰富。然而,谬误仍然多到穷尽一生也处理不完。有些谬误太过荒诞,只消几句话便能打发掉。许多谬误愚蠢到对它们的反驳也有些蠢。本文力求简洁幽默,不免少些科学精确性。
反面典型:Manfred Spitzer
建立这个网页的根本动机是 Manfred Spitzer 博士的一系列讲座,他因反对数字技术而臭名昭著,同时也是数字痴呆症一词的创始人。那些认为学校比教育自由[1]更重要的家长对 Spitzer 推崇备至。他发表演讲充斥着迷人的特朗普式风格:什么都是最坏的,最好的或最伟大的,或「最春的」(原文如此!)(译注:应为“蠢”,此为讽刺)。据 Spitzer 说,对所有孩子构成最大威胁的就是数字技术,因为它破坏了对「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学校——的热情。Spitzer 来自德国,即欧洲儿童教育权利最受限的国家之一,这并非巧合。德国社会的纪律性很强,而学习自由很少。在家上学[2]在德国是非法的。
Spitzer 的主张特别有吸引力,因为他是一名「神经精神病学」教授,并在他的讲座中时不时支持一些好主意,如锻炼、人际关系、面对面的互动、家庭、孙辈、户外活动、自然的价值等等,我们都本能地知道这些观点是对的。
对技术的恐惧
神经谬误学家为父母提供了大量错误的指导,剥夺了孩子接触现代世界最大的教育福祉的机会。尽管 Spitzer 自己很明白他夸大恐慌的犬儒把戏,但对技术的实际恐惧却是真实存在的。Danny Greenberg 解释得很好:孩子没有这些恐惧。这些恐惧产生于成年人的头脑中,因为他们自己也受过严格的学校教育。参见 Greenberg 出色诊断:驱逐恐惧
论好的教育者
Spitzer 绝不是教育者。他浑身散发着无所不知的教师爷的气息。Spitzer 不像 John Holt[3] 那样与儿童交谈。在字里行间,你可以立即看出人们思路和情感的迥异。Holt 用爱、同情心和真正的好奇心与孩子们交谈。Spitzer 则是以权威的姿态对所有人说话。
有关神经系统的谬误
谬误:数码技术导致癌症
Manfred Spitzer 确实指出,如果数字技术引起压力,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癌症的发生。但是这个关联实属模糊和费解,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提到癌症,我也有理由把自己对学校教育危害的痴迷添油加醋成学校导致癌症。(来源)。 毕竟,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新鲜空气比室内生活更有利健康,另外还有处于封闭空间中对罹患癌症的影响。 如果坐在教室里,你患癌症的风险高于在户外(无污染的空气中)玩耍。
谬误:如果你 18 岁还头脑空空,你就没有未来
Manfred Spitzer 信仰学校教育。他认为人生前 18 年应该用于勤奋学习。 他声称,如果前 18 年度过得不够高效,那么余生就注定失败。这错在两个方面。(1)孩子们始终在学习,无论学校内外。 减少孩子学习的最有效方法是把她铐在黑暗的地牢里。强迫孩子们坐在长椅上听无趣的讲座也很糟糕。 (2)成人终身保有学习能力。 支持终身学习的最佳利器是学习内驱力[4]。 矛盾的是,大多数人由于在学校的强制学习[5]而失去学习内驱力。
谬误:在学校里最糟的事情是使用 Google
Manfred Spitzer 说:「如果你真的想学些什么,不要用 Google,去看报纸」。 我目前对间歇性禁食及其与昼夜周期的关系感兴趣,我想知道应该读哪份「报纸」?
谬误:超链接使人难以专注于文本
这是数字扫盲的问题。使用网络文本的人通常知道何时,以及为何需要点击链接。 在本站,解释需要精确定义的复杂术语时,超链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一个术语难以理解(或有趣)时,读者应该点击链接,而日后可以轻松地忽略同一链接。
谬误:数码技术导致近视
近视是由「近世」生活引起的。 书籍和平板电脑一样有害。 说「教育导致近视」更准确。 然而,实际上这可以由数字技术挽救(例如把图像投影在在远处的平面上)。 参见:眼镜的危害。
谬误:送小孩 iPad 是虐童
iPad 为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让人能够愉快地学习。 对于自由的孩子来说,iPad 是一份很棒的教育礼物。 按照 Spitzer 的建议,未经孩子同意就提前送孩子上学,更接近于虐待儿童[6]。 任何虐待都不会让孩子快乐。 孩子看到哪个更可能笑出来:iPad 还是学校?
谬误:在桌上放智能手机会降低智商
IQ 应该是智力[7]的反映(参见:智商(IQ)对于衡量智力是低劣的标准[8])。 Lisa Ling 同意成为实验对象,发现手机确实可以引发一定程度的压力反应,尤其是制片人打电话时。但是,我不认为她后悔损失了智力。如果说智能手机有什么影响,那可能是导致注意力下降。解决方案很简单:关闭并拿走手机。Spitzer 甚至将智商的下降转换为终生收入下降。他告诉听众,在桌上放智能手机会导致 10 万美元损失。肯尼亚有农民用手机优化了种田的农活,你跟他这么说试试!
谬误:智能手机助长 ADHD
我推测不符合 ADHD 诊断标准的人不会因为使用智能手机而成为 ADHD 患者(正如 Spitzer 的措辞所暗示的那样)。 至于真正的 ADHD[9],智能手机可能恶化状况(例如,如果用它写家庭作业[10]),也可能改善状况,届时它满足了一个创造力过度活跃的人难以满足的好奇心。 智能手机和 ADHD 之间最有可能的联系是,表现出高度创造力和强烈学习内驱力[4]的孩子也会厌恶学校和强制学习[5]。 这些孩子将最先被他们的老师指认为「有病」。 一旦他们得到药物治疗,他们的经历可能会助长这一谬误:智能手机导致 ADHD!参见:谬误:智能手机导致 ADHD
谬误:PS 游戏机阻止学习
Spitzer 声称,父母不应该购买 PS 游戏机作为礼物,因为这会导致孩子在校成绩暴跌,学习过程也会停止。 事实上,成绩可能确实会直线下降,但在校成绩绝不应该作为衡量进步的标准。 愉快的学习[11]优于强制学习[5]。 PS 主机的吸引力在于其提供的学习机会。 尽管成绩可能受到影响,但智力[7]和其他多项技能将受益
谬误:数字技术导致痴呆
数字技术对智力[7]大有裨益。 见:数码痴呆症的病态谬误[12]
谬误:数字技术导致不求甚解
数字技术十分有利于深度阅读、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13]。不求甚解反映了低学习熵或分心(包括创造力[14])。 不求甚解在学校里或读书时更为普遍。 数字技术提供了选择的自由,可以提高学习熵和探根究底。 见:学习的乐趣[11]
谬误:计算机抑制学业成绩
计算机吸引人,因为它的学习熵高。 因此,计算机可以让孩子们从无聊的学业教学中得以解脱。而它亦不愧是当今最好的教育工具。 可以访问互联网的计算机现在完全足以比肩人类教师[15]。
谬误:电子书损害阅读能力
Manfred Spitzer 说:「电子儿童图书是教阅读的最糟糕选择。它竟然有一个自动朗读按钮!」实际上,可卡因或海洛因对阅读能力的危害比电子书更大。如果孩子读纸质书时旁边没有人给他念,他就宁可不读,但如果电脑读出文本,他们或许能跟着阅读。有意义的输入是学习阅读的基础。当大人们无法陪伴时,电子书可以提供帮助,甚至比成人更有用。孩子们喜欢掌控自己。电子游戏[16]是学习阅读的最佳现代工具——没有老师与不快。可以通过研究和孩子自己的意见证实这一点:教师不再是必要的。
误区:数码扫盲只需要 5 分钟
Manfred Spitzer 声称一个 18 岁的人可以在几分钟内具备数字素养:只需点击和浏览。 实际上,网络世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丰富景观。 网络世界的探索永无止境,可能会穷尽一生。和元认知技能一样,「媒体素养」也需要终生培养。 要掌握的工具和技巧似乎无穷无尽。善用知识、怀疑精神、网络社交智慧、网络礼仪、溯源知识、了解网络威胁、写博客、使用网上银行、电子支付、通信等,不胜枚举。 Spitzer 可能是对的:数字世界的小白面对超链接洪流可能会不知所措
谬误:电子设备有害学习
Manfred Spitzer 说:「看着屏幕是学不到东西的。一定要有个人教。」实际上,高度独立的孩子在没有人打扰的情况下学习效果最好。YouTube 很好展示了如何以不干扰孩子的方式教学,对许多孩子(即使年龄很小)都效果显著。
谬误:电子设备使大脑额叶宕机
Victoria Dunckley 博士声称,她神奇地治愈了许多患有神秘的电子屏幕综合症的孩子,方法很简单,就是偷走他们的平板或笔记本电脑。 她是精神科医生,所以「知道」孩子们玩电脑游戏时,脑额叶会宕机。 但凡她对电脑游戏有一丁点了解,她就会知道游戏为教育带来了广阔而未探索的领域。 未来不属于在线课程, 那只不过是学校的数字化版本。未来属于对现实生活情景的模拟,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电子游戏的本质。 参见:Victoria Dunckley 虚构的电子屏幕综合症。 另见:PhET 模拟
谬误:阅读有益于教育,而点击则不然
点击阅读有价值的内容比阅读学校里随意提供的东西要好。 这个谬误的来源是 Spitzer 名为*让学校再次伟大*的宏大教育计划。2021 年 1 月 6 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故事并没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谬误:语言是没办法用电子设备学习的
有个荷兰人告诉 Spitzer 他的英语是玩电脑游戏学的,Spitzer 像特朗普一样打发他道:「小孩子不可能用电脑学会外语。」他还说,不如交个会说这种语言的女朋友。我的书面英语也是用电脑学的,我大多数英语相当不错的年轻朋友也一样。其中包括喜欢 YouTube 和电脑游戏的「小孩子」们。 至于女朋友,我想起一位激励我学英语的尼日利亚女士,然而她还有别的兴趣。相比之下,电脑更加宽容。幸运时,还可以通过屏幕与来自遥远国度的女朋友见面。
谬误:在课堂上用手机的孩子学不好
手机能帮助学习更多知识。孩子们可以观看由更出色的演讲者呈现的相同课程,而不是乏味的老师。(只要老师不干扰他们的这种学习)
谬误:Google 让你变笨
Nicholas Carr 说「Google 让你变笨」。事实上,「Google 让我们更聪明」。那些无脑听从 Carr 或 Spitzer 的人,其变得比一般人更愚蠢的风险要大得多。
谬误:网络成瘾是全球性问题
互联网是继印刷术等的发明之后,人类最伟大的技术福音。 当 Spitzer 把爱和激情与成瘾混为一谈时,他犯了精神病学家最常见的严重错误:把新行为视为病态,即使它们对「病人」有益。 见:预防成瘾的奖励多样性[17]
谬误:iPad 阻碍了知觉发展
Spitzer 说「iPad 没有质感,会阻碍知觉发展」。这就相当于说书本会妨碍欣赏日落的能力。在玩过 iPad 之后,孩子可以帮助妈妈削土豆,尽情地摆弄各种质感。
谬误:平板电脑涉及的操作重复且无用
书法是一项很好的练习,用十指打字也是。平板电脑游戏涉及到所有可以想象到的复杂二维运动,可以转化到三维空间。 更高级的游戏系统涉及全身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很快,数字技术将为技能发展和改善提供最好的程序性训练。在 10-15 年后,如果没有数字辅助的程序性训练,将很难成为最好的网球运动员。
谬误:数字媒体导致数字失忆症
数字失忆症这个词可能是数码痴呆症的变种。由 Manfred Spitzer「发明」。参见:数字痴呆症的病态谬误[12]
谬误:数字媒体导致了信息的错误加工
Manfred Spitzer 声称数字媒体具有内在的缺陷,导致很难或不可能有正确的信息加工。网络上有关神经谬误的内容太过费解,我很难知道这种说法到底是什么意思。指的是深度阅读、数码痴呆症、注意力问题、不堪重负、上瘾吗? 我的主张正好相反:如果你想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请使用渐进阅读[18](它从定义上就是属于数字的)
谬误:书籍比网络更好
教师喜欢书本。他们向学生提供线性指令。顺服校驯的孩子也可能喜欢听从线性指令,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智力开销。 一个真正的探索者喜欢探索知识的世界。网络是探索的最佳媒介。书籍也很重要,它们最好用渐进阅读[18](即用数字方式)来处理。
谬误:纸张比屏幕更好
Manfred Spitzer 说在屏幕上阅读比在纸上阅读效率低。人们打印 PDF 文件,而不会扫描一本书用于屏幕阅读。实际上,对于学习和研究来说屏幕有很大的优势。使用它可以缩放字体,翻译文本,搜索到关键词以及很容易地找到超链接。只有傻瓜才会认为纸张更有优势。至于扫描一本书,这确实很少见,因为大多数书已经被专业地扫描过了。
谬误:数字失忆症已经影响到全世界
痴呆症的谬误已经影响到所有业余媒体,他们不检查消息来源就人云亦云,没有一丝批判性思维。
谬误:学校是最适合学习的地方
Manfred Spitzer 说,成为终身学习者的最好方法是尽可能多地在学校学习。事实上,成为终身学习者的最佳方式,是在学校的摧残中保留对学习的热爱[11]。
谬误:Google 损害了教师的地位
任何好老师都不应该害怕 Google。孩子们喜欢与回答困难问题的智者互动(译注:比如 ChatGPT)。有数字素养的儿童最清楚哪些问题很难用 Google 回答,哪些问题最好与有智慧的成年人、同龄人或更小的孩子互动讨论。Google 帮助重新定义了教师的角色。参见:我们需要教师吗?[19]
谬误:学校确保最快的学习
Spitzer 说:「快速的学习基于知识 」「知识是你从学校得到的东西」。他还说「你在 18 岁时就已经为 Google 做好了准备 」。事实上,最好的知识是通过自学[20]获得的。学校试图按照别人设定的时间线给你知识。Google 则在你需要时给你知识(甚至在 4 岁时)(参见:字识[21])。我一生都在为「快速学习」而努力。这就是我成为学校批评者的原因。在学校里,唯一的快速学习是为了考试的死记硬背[22]。紧接的是更快的遗忘[23]
谬误:学校的问题会随着学生的成熟而逐渐消失
随着孩子们长大,学校里的问题往往会减少。Spitzer 说这其实是因为孩子们变得成熟。实际上,学校里最强大的驯服因素是习得性无助[24]。这使孩子们有面临抑郁症的风险
谬误:Facebook 让你的大脑如吸了可卡因一样
Manfred Spitzer 将 Facebook 用户的大脑比作一个可卡因上瘾者在注射毒品后戒断的大脑,这种类比实际上相当准确。Facebook 和毒品都会激活奖励中心。主要区别在于,Facebook 无法匹敌毒品带来的奖励。然而,自然奖励是一件好事。奖励中心的进化是为了奖励那些有利于生存的行为。所有形式的学习,包括在 Facebook 上学习,都应该是愉悦且健康的。有可能通过 Facebook 产生可变奖励[25]或惩罚,这可能导致轻度上瘾。然而,所有形式的学习都有这种可能性。这取决于用户如何明智地对待学习和 Facebook。
谬误:Facebook 使人抑郁
仿佛无视了 Facebook 的奖励潜力一般,Manfred Spitzer 补充说,社交媒体使人抑郁,甚至导致自杀。这和说社交互动总体上有可能使人抑郁没什么区别。然而,同样的互动也可以让人非常快乐。 这一切都取决于智慧、策略和心理健康。Facebook 可能只是放大了已有的问题。我们应该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封禁社交媒体。Facebook 的奖励更像是一种学习的奖励[11],它是自然而然的。即便它像可卡因一样,可卡因和抑郁症之间的联系也很复杂。患有情绪障碍的人患可卡因成瘾的风险是正常人的 2-3 倍。Facebook 的使用也涉及相同的机制。对于典型的健康用户来说,Facebook 是一个进行社交、学习和社会研究的好地方。
谬误:不存在按需提供知识的情况
Spitzer 声称,没有知识,就无法获取信息。他表示,Google 病(即通过 Google 搜索疾病而引发的疑病)现象就是最好的例证。实际上,具有基本长颈鹿知识的 4 岁孩子可以在 Google 上搜索并找出长颈鹿为什么睡觉。有了 Google,即使是一个小孩也能有效地扩展她的知识。无知是福,但知识是力量。对 Google 的无知和回避并不能解决网络疑病症,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进行连贯[26]学习。
谬误:孩子们的记忆力很好
Spitzer 说「和 5 岁的孩子玩个记忆游戏,你会输」。事实上,儿童都经历过童年失忆症[27],而且可能无法进行无语义学习[28]。他们的元认知能力微乎其微。在某些领域,孩子们表现优异,因为他们还没有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见:学校让人沾染上的 100+ 恶习[29])。儿童通过处理数百或数千种语言模式,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里学会母语的词汇。成年人可以在 2-4 秒内记住一对单词。没有儿童能与准备充分的成年人在学习上竞争。
谬误:手写的终结是一种罪过
Spitzer 坚持认为手写能促进大脑发育。骑独轮车或用脚写字也是如此。即使是 3 岁的孩子也似乎更务实:语音输入更容易。让大脑在实现有价值的自主追求过程中发展。史蒂夫·乔布斯热爱书法,而斯蒂芬·霍金则有不同的偏好。让孩子自己选择。
谬误:看电视的孩子更容易成为罪犯
某些病理状况可能既增加了看电视的时间,又增加了犯罪倾向。被忽视的孩子(译注:例如留守儿童)可能是这种相关性的原因。对于被爱包围的健康孩子来说,自主选择观看的电视节目和时长,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
谬误:数字媒体破坏同理心
Manfred Spitzer 认为电脑会破坏同理心,因为「我们看不见人」。但我们同样可以说,新技术使人们即使相隔遥远也更容易看到彼此。不过,在数字环境中操作时,我们需要不同形式的同理心和情商。一个 6 岁的孩子对人和游戏角色所表现出的同理心是不同的。由于虚拟世界不可避免,早期的数字素养包括数字环境中的社交互动技能。一个成年人进入网络团队游戏的世界,可能会在社交和情感上感到困惑,就像一个 3 岁的孩子在繁忙的街道上一样。
谬误:屏幕时间会削弱同理心
同理心低的人可能对着屏幕看得更久。花在虚拟世界中的时间越多,意味着花在现实世界中的时间越少。然而,我们需要学习一种新形式的同理心:数字同理心。对于那些在虚拟世界中沉浸时间较短的人来说,虚拟世界令人困惑。在新的数字世界中,我们需要学会识别许多信号,以提高情感和社会认知。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告诉你,在网上玩的团队游戏中,很容易识别出谁是菜鸟。
谬误:你不能同时看两场讲座
你可以的。切换到另一场讲座时,请记住暂停前一场。这就是渐进视频的做法。我同时观看了 Spitzer 的许多讲座,以便对他的神经谬误进行比较分析。虽然 Spitzer 希望我们避免多任务,但他似乎并不承认新技术使多任务变得容易、可行且有效。渐进阅读[18]的部分功能来自于主题之间的轻松切换,这是高效的串行化多任务处理。
谬误:大脑是个自相矛盾的水桶
Spitzer 所言大体无误,大脑是个自相矛盾的水桶:你放进去的越多,它能容纳的就越多。显然,大脑的容量是有限的。然而,学习确实会增大知识树的表面积(即可用的语义锚集合)。诚然,学习有助于进一步学习。但是,要充分利用这一现象,我们需要遵循学习内驱力(见:知识和创造力[30])。否则,由于知识片段之间的语义距离[31]过长,我们可能无法产生适当的语义匹配(semantic match)。这种过长的距离正是在学校发生的情况,而 Spitzer 称赞学校是所谓的良好学习工具。学校未能有效地利用前置知识[32](见:拼图比喻[33])。
谬误:长者的福音,却是孩子的诅咒
Spitzer 声称,电脑对于老年人是一种福音,因为它能刺激认知过程,有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症。这没错。然而,他同时补充说数字技术会让孩子变傻。显然易见的是,如果使用得当,电脑对于不同年龄段都是优秀的学习工具,有助于促进大脑健康。它的成效与高质量的学习成正比。自然,巨大的认知收益伴随着强烈的兴奋,这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果孩子玩电脑游戏到凌晨四点,那么这种益处就会减弱。参见:游戏障碍[34]
谬误:依赖互联网很危险
Spitzer 建议我们不应过分依赖互联网,因为一旦网络被切断,就很难重新适应。然而,所有的技术都是如此,我们的重度依赖往往证明了它非常有用。没有电也会很难生活,然而,很少有人练习生火的艺术,以防他们在夜间失去了电灯。甚至蜡烛作为一种备用系统也逐渐不再流行。
谬误:我们要保护孩子不受虚假信息所害
Manfred Spitzer 声称大脑没有「虚假信息检测器」。因此,它很容易受到与科学观点不一致的信息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 Spitzer 认为 Google 让你变傻,并认为应在青少年时期禁止使用 Google,就像禁止持枪或驾驶汽车一样。
这一主张可能解释了为什么 Spitzer 的教义如此语无伦次。显然,他具有一种顺服校驯的[35]解释方式,来解释大脑如何处理不连贯的知识。如果有一项研究陈述了一个不连贯的观点,Spitzer 就觉得有理由将其宣布为科学事实。而且是一个接一个地宣布!
当我们想弄清关于这个世界的真相时,我们应该寻求共识性知识,如果它不令人满意,或者它尤为重要,我们应该从所有可以想到的来源寻求灵感,包括那些基本上不可靠的来源。我们不需要虚假探测器,因为知识往往会通过它的一致性[26]来验证自己。空白处需要用新命题来填补,当检测到矛盾时,这些命题往往会受到质疑。建立的模型可能是错误的,但错误的模型也有价值(参见:错误模型的价值[36])。
Spitzer 认为(1)对虚假信息最好的防御是知识,(2)知识基础的最佳来源是学校。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Spitzer 证明了他自己是错的,因为我坚持认为他的主张明显是错的。如果我的观点源于我基于薄弱的怀疑态度的可悲无知,那么 26 年的学校教育并没有起到任何保护作用。
Spitzer 认为,孩子们应该首先获得知识,以免受虚假信息的侵害。在他看来,3 岁孩子的学习方式与我们不同,因为矛盾可以存在,知识的一致性[26]受到威胁。事实恰恰相反。丰富的多样化的知识[37]和多样化的信息来源是最好的保护形式。孩子自发地收集与前置知识[32]相匹配的适当知识,从而最大化学习熵。对于孩子而言,矛盾的产生、检测和消除与成人相同(即使知识的范围和它的稳定性[38]大打折扣)。强制获得的知识的连贯性[26]很差,并受到持续的的干扰[39]。以顺服校驯的[35]方式获得的知识也更可能具有较低的连贯性,因此具有较高的不一致性[26]。Spitzer 似乎就是他所讲述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反面典型。
参见:论老鼠比受过学校教育的人更优越[40]
谬误:德国教育部推广愚蠢
Spitzer 博士说:「当德国教育部推广 PS 游戏机时,它在推广愚蠢」。看起来教育部对于危言耸听的言论有所抵制。可悲的是,德国面临更大的问题:在家上学[2]是非法的。PS 游戏机不能替代自由。参见:教育解放宣言[41]
谬误:学习多种语言可将痴呆症推迟 10 年
Spitzer 博士宣称,说两种语言能使大脑的「寿命」延长 5 年,因为这能推迟痴呆症。我不确定这一说法的来源,但当他又补充说多语言能再延长 5 年时,这一切就开始听起来太完美、太圆满了,仿佛不存在收益递减的规律。也许掌握多语言的人有更好的生活方式。也许学习编程语言比学习斯瓦希里语更有意义?如果你说我应该自己做研究来验证 Spitzer 的说法,我会说「没门!」。Spitzer 是神经科学界的特朗普。要跟上事实核查的步伐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学习语言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也没有多余的资源投入这个方向。我会发现学习弹钢琴更有意思。我敢打一个大赌,快乐的钢琴演奏会比不快乐的韩语对大脑更好。参见:全世界的统一语言
谬误:不存在多元智力
大脑是一个概念网络[42]。每个概念[43]都有助于提高智力[7]。 如果我们积累了大量与音乐相关的概念,就会表现出良好的音乐智力。Howard Gardner 的多元智力理论受到了那些相信神秘的因子 g 以及那些认为 Gardner 的清单太短或不正确的人的批评。实际上,任何智力清单都是任意的,Gardner 的清单可以看作是一种实用的分类。我们可以开发出无数种智力,例如解魔方、心算、观察鸟类等所需的智力。我们需要的只是在特定领域进行长时间有意义的训练。智力可能因疾病或先入为主的偏见受到制约。聋哑人很少表现出良好的音乐智力。同样,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很难说一口没有口音的英语。这都取决于概念化[44]的轨迹。相比之下,很多人只相信一种类型的智力:「你在学校表现好,你就是聪明人」(即智商[8]检测)。读者不属于这个群体。如果没有对所有反学校的异端感到不安,他是无法阅读到这里的。
谬误:互联网是邪恶的
当被问及民主化的价值和互联网的作用时,Manfred Spitzer 注意到了更重要的力量:
互联网赋予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和像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国家的全面控制权。与今天我们可能进行的间谍活动相比,斯塔西(译注:东德国家安全部)就是个笑话。我们被监视,并且自愿地参与其中
参见更多:谬误:我们的大脑会被算法入侵
谬误:网络带来压力
Google 的 Eric Schmidt 注意到,我们被越来越多的信息轰炸,这让人感到压力山大。然而,这只是信息管理的问题。可以取消所有推送,把所有通知静音,将电子设备关闭。我们可以使用 Google 搜索,只关注感兴趣的事情。如果我们在浏览器中打开了太多标签页,可以将它们全部放入 SuperMemo[45] 中进行分级优先阅读。当我们在眼前(或心中)审视一条信息时,探索世界是非常愉快(且健康)的。网络的丰富性放大了知识的价值,它对我们的生活和内心都产生了良好积极的影响。
Manfred Spitzer 是对的。压力的来源不是信息,而是缺乏控制。信息的丰富程度可以通过渐进阅读[18]来控制。
谬误:超前教育成果最佳
超前教育通常带来最大的痛苦。超前的伤害会不断累积。超前阅读只有在孩子自主选择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儿童主导的超前教育效果才最好。
参见:不应囿于用年龄划分教育[46],不要教你的孩子阅读
谬误:额叶发育至 30 岁
的确,额叶会发育三十年甚至更久。然而,30 岁这个神奇的界限可能暗示,人类在这一年龄之前没有能力做出人生中的重要决策。
我赞同这一观点:孩子们应该尽可能长时间地自由学习和探索。然而,免除专业化的自由不应该是教条式的。如果一个 6 岁的孩子想去工作,他应该有这样的自由;如果她在 4 岁的时候选择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人,她应该有这样的自由。至于成为未成年母亲的自由,这有点复杂,而且不在我的研究领域之内。然而,我认识很多快乐的未成年母亲,她们有着聪明的未成年女儿,准备让这个世界因为拥有 30 岁的祖母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神奇的 30 岁时,这些女士将以奶奶级别的复杂性/成熟度做出决策。
见:不应囿于用年龄划分教育[46]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24h便利店、校对 JarrettYe
原文:Neuromythology - supermemo.guru
这篇文章是 Piotr Wozniak[47] 博士在 SuperMemo Guru 上关于记忆、学习、创造力和问题解决系列文章的一部分
创作声明:内容包含教育建议,国外经验仅供参考。
参考
1. 教育解放宣言 ./268258730.html2. 民主学校/在家上学/非学校教育 ./369568521.html
3. John Holt ./515605862.html
4. 学习内驱力 ./52990549.html
5. 学习中的强迫 ./351872034.html
6. Gray:学校即监狱 ./513109845.html
7. 智力 ./492731786.html
8. 智商(IQ)对于衡量智力是低劣的标准 ./444286053.html
9. 将创造力与 ADHD 混淆 ./521885826.html
10. 家庭作业 ./501186817.html
11. 学习的乐趣 ./602150910.html
12. 数码痴呆症的病态谬误 ./620069714.html
13. 如何解决任何问题? ./351779186.html
14. 创造力 ./450093869.html
15. 老师 ./369291348.html
16. 电子游戏 ./479108151.html
17. 多样奖励对于预防上瘾的作用 ./490001254.html
18. 渐进阅读 https://www.yuque.com/supermemo/wiki/incremental_reading
19. 我们需要老师吗? ./259398622.html
20. 自我导向/自定进度/自学 ./353404375.html
21. Papert 有远见地呼吁抛弃过时的字识(letteracy)(1993) ./626772579.html
22. 死记硬背(填鸭式学习) ./360416156.html
23. 遗忘 ./558542113.html
24. 习得性无助 ./575245791.html
25. 可变奖励 ./518129740.html
26. 一致性与连贯性 ./264327134.html
27. 童年失忆症 ./72792752.html
28. 无语义学习 ./295053968.html
29. 学校让人沾染上的 100+ 恶习 ./559705516.html
30. 知识之于创造性解决问题 ./617465926.html
31. 语义距离 ./436727078.html
32. 语义框架 ./295032009.html
33. 拼图游戏比喻 ./271646965.html
34. 游戏障碍 ./487955131.html
35. 顺服校驯者(受过“良好”学校教育的人) ./605235805.html
36. 错误模型的价值 ./258435094.html
37. 多样性 ./624245045.html
38. 记忆稳定性 ./559298549.html
39. 干扰 ./269974053.html
40. 论老鼠比受过学校教育的人更优越 ./272801606.html
41. 教育解放宣言 ./268258730.html
42. 概念网络 ./266541480.html
43. 概念 ./571218385.html
44. 泛化与概念化 ./264989664.html
45. 什么是 SuperMemo https://www.yuque.com/supermemo/wiki/supermemo
46. 不应囿于用年龄划分教育 ./603483518.html
47. 彼得 · 沃兹尼亚克 ./303204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