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序言
我的政治观点,于我而言,似乎再自然、再明显不过了。但其他人却觉得它们十分奇特。其奇特之处,主要在于将某些政治辞令中耳熟能详的论调,顺理成章地推演到其逻辑终点。
我相信,正如许多人声称相信的那样,每个人都有权主宰自己的生活——有权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沉沦。我由此推断,正如许多左翼人士所主张的,一切审查制度都应被废除。所有禁毒法律——无论是针对大麻、海洛因,还是庸医博士的癌症疗法——也应被废除。同理,要求汽车配备安全带的法律也该废除。
掌控自己生活的权利,不等于有权免费获得我想要的任何东西;要实现后者,我只能让别人为我的所得买单。因此,和任何一个地道的右翼分子一样,我反对用强制从纳税人手中征来的钱去补贴穷人的福利计划。
我同样反对关税、补贴、贷款担保、城市更新、农产品价格扶持——简而言之,我反对所有那些用强制从纳税人(通常是穷人)手中征来的钱,去扶持非穷人(通常是富人)的、数量远为庞大的项目。
我是一个亚当·斯密(Adam Smith)式的自由主义者,或者用当代美国的说法,一个戈德华特(Goldwater)式的保守派。只不过,我将对自由放任的执着,推行得比戈德华特更远——至于远到何种地步,后续章节将一目了然。有时,我称自己为戈德华特式的无政府主义者。
我这些奇特的观点,并非我一人独有。倘若如此,就该是我付钱给哈珀和罗出版社(Harper and Row)来出版此书,而非他们付钱给我。我的观点,代表着一个规模虽小但日益壮大的群体的典型理念,这场「运动」已开始引得全国媒体的瞩目。我们称自己为自由意志主义者。
本书旨在探讨自由意志主义的理念,而非记述这场运动的历史或描绘其现状。依据追随者的数量与暴力程度来衡量思想的重要性,已然成为一种风尚。而我,不会追随这种风尚。倘若读完本书后,您开始认同我的许多观点,那么关于自由意志主义者的数量,您只需知道最重要的一点——它比您开始阅读时,增加了一位。
第二版序言
本书大部分内容写于 1967 至 1973 年间,第一版也在此期间出版。我相信,在过去的十五年里,相关议题与论证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故而只对原文做了少量修订。在某些地方,读者会发现例子有些陈旧;譬如第十七章,写于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担任加州州长之时。对于那些看起来问题比较严重的地方,我更新了例子或增补了注释,但多数地方仍保留了原文。毕竟,时下的例子很快也会过时;但愿这本书的生命力,能比现任加州州长更长久。
对于数据,我亦遵循同样的原则。纽约市海洛因成瘾者的人数、美国钢铁公司在钢铁业的市场份额等数据,反映的都是 1970 年前后第一版撰写时的状况。读者在看待这些数据时应记住,1970 年的物价与名义收入,大约是本序言写作时(1988 年)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对于纯粹假设性的数字(例如,「如果一位职业女性能雇一个印度女佣,而这位女佣在印度年收入为……美元……」),我则进行了更新,以使现代读者觉得更为可信。本书的附录也已更新,主要由我的朋友杰夫·哈默尔(Jeff Hummel)完成。
这些都只是微调。本版与第一版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新增了八个章节,构成了书的第四部分。
有件事,我或许本该在初版序言里就解释清楚,它也一直困扰着部分读者,那就是各章节间显而易见的矛盾。例如,在第十章,我倡导一种教育券制度,即用税款来资助学校教育;但在第三部分,我却主张建立一个没有税收、没有政府,因而也没有教育券的社会。
本书第二部分旨在我们现行制度框架内,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方案,它们既能带来理想的成效,又能引领我们迈向一个更自由的社会。教育券制度就是这样一种改革,它推动教育从「政府出资并运营」转变为「政府出资,但在竞争市场中运营」。在第三部分,我则试图描绘一个完全成熟的无政府资本主义社会的面貌及其运作方式。相较于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描述的是一场对现行制度更为激进的变革,而第二部分则描绘了这场激进变革最初几步的可能图景。
写这样一本书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不必将同一套理念翻来覆去地向一百个不同的人解释一百遍。而与之相伴的慰藉之一,便是在多年以后,发现有人已将我的思想融入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第二版,便是献给这样一个人。我无法真诚地称他为追随者或门徒,因为我们大多数的公开碰面都是在唇枪舌战。我相信,他那些最广为人知的观点是错误且可能危险的。但他是一个从一开始就全然知晓并理解我在 1973 年时就本书主题所要表达的一切的人,这让接下来的争论变得意趣盎然。
为此,谨将第二版献给杰弗里·罗杰斯·哈默尔(Jeffrey Rogers Hummel)。
第三版序言
本书第一版写于四十余年前,第二版约在二十年后问世。与第二版一样,在第三版中,我选择让原文基本保持原貌;第一至第三部分所指涉的,是 1970 年前后的世界,第四部分则是1988年前后的世界。我在某些章节末尾,用【方括号和不同字体】的形式,增补了少量脚注和注释,用以评论该章节成文后发生的事件,或指引读者参阅书中后文的相关新内容。我的主题是思想,而非历史,因此我认为费力保持旧章节的时效性并无太大意义;但愿幸运的话,当 2014 年的种种细节都变得像 1970 年那样陈旧时,这一版仍有读者。
本版新增的内容,除了些许文体上的改动——四十年前的我,实在过于偏爱逗号、用于表达讽刺的引号以及长破折号——主要在第五和第六部分。第五部分包含了我对早期思想的一些后续思考,希望更为深入;第六部分则是全新内容。
四十年间,我学到了什么?
答案恐怕,并不分明,
但其中点滴,尽在此书中。
目录
第一部分:为财产权辩护
- 第一章 为财产权辩护
- 第二章 一个必要的补充说明
- 第三章 光靠爱是不够的
- 插曲
- 第四章 罗宾汉的背叛
- 第五章 富人更富,穷人也更富
- 第六章 垄断(上):如何输个精光
- 第七章 垄断(下):为寻开心,也为捞油水
- 第八章 剥削与利息
- 第九章 我什么都不需要
第二部分:如何把国家化整为零地卖掉
- 第十章 卖掉学校
- 第十一章 对美国大学的激进批判
- 第十二章 美国大学的悖论
- 第十三章 亚当·斯密大学
- 第十四章 敞开大门
- 第十五章 出售街道
- 第十六章 建成度高达 99.44%
- 第十七章 迈出第一步
- 第十八章 吹响反攻的号角
- 第十九章 本应如此
- 第二十章 威廉·F·巴克利是一种传染病吗?
- 第二十一章 我的人生我做主
- 第二十二章 论青少年的权利
- 第二十三章 悄然渗透的资本主义
- 第二十四章 想要,就买下来
- 第二十五章 稀缺即有限
- 第二十六章 污染
- 第二十七章 给一位社会主义者朋友的几句逆耳忠言
第三部分:无政府不是混乱
- 第二十八章 什么是无政府?什么是政府?
- 第二十九章 警察、法院与法律的市场化运作
- 第三十章 稳定性问题
- 第三十一章 无政府资本主义等同于自由意志主义吗?
- 第三十二章 并且,作为一项额外福利
- 第三十三章 社会主义、有限政府、无政府与比基尼
- 第三十四章 国防:一个棘手的难题
- 第三十五章 当预测止于猜想
- 第三十六章 为何是无政府?
- 第三十七章 革命即地狱
- 第三十八章 「盗窃经济学」或「统治阶级并不存在」
- 第三十九章 公共物品陷阱的另一面
- 第四十章 从此处,到彼岸
- 写给完美主义者的补充说明
第四部分:写给自由意志主义者的补充说明
- 第四十一章 难题
- 第四十二章 我的立场
- 第四十三章 答案:法律的经济分析
- 第四十四章 私人执法、中世纪冰岛与自由意志主义
- 第四十五章 存在自由意志主义的外交政策吗?
- 第四十六章 货币市场
- 第四十七章 无政府主义政治观:论自由意志党
- 第四十八章 G. K. 切斯特顿——作家述评
第五部分:进一步的思考
- 第四十九章 第一套法律体系
- 第五十章 无政府资本主义:幼儿园版
- 第五十一章 讨价还价出的无政府秩序
- 第五十二章 权利的实然论
- 第五十三章 市场失灵:支持与反对政府的双面论证
- 第五十四章 无政府与效率法则
- 第五十五章 默认规则、规模经济与稳定问题
- 第五十六章 难题:第二部分
- 第五十七章 初始获取——一次道德哲学的简短探索
- 第五十八章 福利与移民——论证的另一半
第六部分:新玩意
- 第五十九章 安·兰德「从实然推导应然」论证之谬
- 第六十章 美德与恶习的经济学
- 第六十一章 我输掉的一场辩论:我的道德哲学源自何方
- 第六十二章 资本主义卡车
- 第六十三章 保守主义的谬误
- 第六十四章 外部性论证的滥用
- 第六十五章 非学校教育:一种自由意志主义的育儿方式
- 第六十六章 欢迎来到未来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gemini-2.5-pro,校对 Jarrett Ye
原文:daviddfriedman.com/The_Machinery_of_Freedom_.pdf
本译文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译者观点